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业余写作者。
作为语文教师,教书以来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也确实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写作的方法,以至于日常的写作教学停留在“给作文题——分析作文题——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的低层级阶段,学生写作兴趣不大,老师教得也索然无味。
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持续写作的时间比较长。大学阶段一般是期末的论文写作,工作后写一些教学设计和专业论文,最近几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陆陆续续一年可以写十多万字。作为业余写作者而言,量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写作过程中,量的积累意味着有持续的写作动力,也意味着在不断思考生活和通过文字进行输出。
宝安区语文学科“薪火计划”,邀请了国内作文教学的顶级专家荣维东教授进行指导。宝安区一线的语文教师通过学习交际语境写作的相关知识,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写作的课例,一路听下来,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就我个人的认识,我把听过的课例分成三类,并谈谈其中的利弊。
第一类作文课:触发写作动机的作文课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触发孩子的写作动机是特别重要的。
站在一个业余写作者的角度,绝大多数的写作都是“有感而发”,所以“跟着感觉走”特别重要。
但学生和相对成熟的写作者不同,学生比较难自我点燃,更多需要老师点燃,因此教师作文教学的切入点如果恰恰是触发学生写作的“燃点”,那推进写作就变得水到渠成。
触发写作动机的作文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黄翀老师的《你好,旧时光》,这堂课带领学生进入时光博物馆,翻找童年的旧物,回忆童年的旧事,由物忆事,由事抒情,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明星展示时光博物馆的视频充当了绝佳的支架,让学生更加明白老师教学设计的意图。
黄翀老师在和我交流时也说:“这节课的设计主要解决学生写不出的问题,通过教学环节的推进,学生都能顺着情境,完成写作。”
因此,这是一堂优秀的触发写作动机的作文课。
但在这里我也谈谈一些疑惑之处:
首先、“你好,旧时光”这个题目一定要顺着事物来回忆旧时光吗?黄翀老师原来设计的本意是如此的,而且提供的例文也有这个指向。实际我让学生写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写了旧时光,但没有特别强调旧物。
其次、此课例很好解决了“写不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写好,开掘是不够的,这也是我下文要谈到的写作教学要体系化的问题。
第三、“你好,旧时光”这个题目本身蕴含了对于过去时光的一种怀念,一种亲近感。对于如何挖掘时光故事里的情感因素,课例涉及不多,而是只谈了要凸显物品的意义。个人认为物品的意义和时光中蕴含的情感还是不尽相同的。
综上所述,触发写作动机的作文课解决了写不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写好,如何写出个性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完善。
第二类作文课:解决实际问题的作文课
宝安区语文教研员倪岗老师在薪火计划作文教学培训环节中说:“我们一线教师要走出小人文写作的条条框框,更多的发挥写作的功能性,让写作教学丰富起来。”
并且,倪岗老师还谈到了对于付冬薇老师《妈妈的账单》这节作文写作课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性。
确实,以往一线教师对于“写以致用”理解的不深,也甚少做一些尝试,但通过上周宝安区语文学科“薪火计划”作文教学的课例展示,我欣喜的看到很多老师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课例。
例如王晓静老师的《疯狂动物城》虚构故事写作课,就是通过一个个视频去还原动画人物的性格,进而让学生写一个剧本片段,完成虚构故事写作的教学目标。
在评课的环节,荣维东教师说这个课例可以让学生直接给这个电影写个续集,进而最大化的开发课例的写作效用。
站在业余写作者的角度,“写以致用”才是写作能产生价值的地方。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更广泛地发布自己的观点,引发思考共鸣甚至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如何写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用成为很多写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交际语境写作强调读者意识,强调写作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让写作更有用。
因此,我们老师慢慢有了这样的潜意识,开发出一系列解决实际问题的作文课的作文课。例如林昭敏老师的《假期作业大礼包——学写劝诫书》、张瑞芬老师的《师弟师妹求指导——学写修改建议书》等,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课。
这类作文课例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通过写作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课例(以张瑞芬老师课例为代表),在教学中“一箭双雕”,既教了写作,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其他问题。
但我也斗胆对这类课例提出一些我的疑惑,与大家交流。
首先、如果这类课是点对点的解决问题(写劝诫书、写剧本),那么在一线教学中要开发多少这样的课例去解决各种问题?反过来说,这类课例如何做到迁移?
其次、在初中阶段,从应试角度考虑,这个类型的写作在文体特征上大多不属于记叙文。那么这类的作文课在日常的教学中以一种什么形式存在,就值得思考。
第三、这类的写作是否需要范例参考?如果需要,提供一个怎样的范例?在我看来,这类写作应该在格式规范的前提下凸显个性,但在观课过程中没有见老师太多强调格式上的规范。
综上所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文课在一线教学中大有可为,但现阶段更多的把这一类课归到“创意写作”的范畴,如何和教学以及应试真正对接,值得思考。
第三类作文课:训练写作技巧的作文课
可以说,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是这个路数。但很多老师也逐渐意识到:单纯地训练写作技巧,很难总体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认为:单纯的以作文题为抓手和单纯的以技巧训练为抓手的作文教学,都会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得不偿失。
现阶段宝安区初中语文薪火计划教师开发出的一些课,虽然加入了一些情境,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属于以训练写作技巧为主的作文课。
例如赖毓康老师的《找春天——围绕主要景物多角度描写》这个课例,课题的指向就非常明显,要求学生围绕主要景物去多角度描写。
在导入环节,赖老师加入了任务情境:准备一张和深圳春天有关的照片,把它转化成不少于100字的写景文字,分享给目前春意并不明显的北方朋友,让他们能通过你的文字感受到深圳春天独特与美丽。
接着展现了一张确有深圳特色的图景并配上学生写的文字,学生这段文字并不能很好的展现图片的美,赖老师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来修改这段文字。但遗憾的是,课往下走,有明显的脱节,赖老师用了朱自清春的一段文字作为名家范例,然后指出这是多角度描写春天的范例。
实际上,朱自清先生确实抓住了多角度去描写春天,但返回到这幅图和所配的文字,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不会多角度去描写,更大的问题是不会抓属于“深圳春天”(前面的花海人潮和背景的独特建筑“春笋”交相辉映)的独特角度。
因此,情境任务(展现深圳春天的美丽与独特)和所教写作知识(围绕景物多角度描写)的不匹配,确实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赖老师这节课的写作知识应该放在教“如何选取角度”上。
我和赖老师是很好的朋友,我们在作文教学上确实是“难兄难弟”!上一次宝安初中语文薪火计划的作文课例展示,我和他犯了同样的问题。
本次何君辰老师上的《老师的声音名片》也属于训练写作技巧的作文课,何老师所教的写作知识和创设的情境基本对应。
综上所述,我认为训练写作技巧的作文课虽然着力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把作文写美写好这个点上,但如果按照技巧点逐个击破,不行也不必,而且确实费神费力,收效有限。
以上用了将近三千字把我参与宝安区初中语文薪火计划听到的作文课分为了三类,并加以简单评析。后续我还将从业余写作者和语文教师的双重角度继续谈如何让写作教学系统化的问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