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7.28大暑七日//满庭芳·盛夏再咏鸣蝉//大暑·夏景·夏意(八)

      题记:声声蝉鸣,语气迫急;深土长匿,远山栖息。晨风常惧,恐晚归期;幕雨还忧,出发嫌迟。一路高歌,声传万里;到头凄冷,秋寒相欺。身残悲苦,蝉衣脱去;留作人间,治病疗疾。

满庭芳·大夏游湖咏蝉

      幻化深泥,歌吟高树,夏秋火热真情。雄心勃发,振翅向天晴。柳影相邀知了,湖畔唱、声靓波惊。鱼儿跃,聆听妙语,几许醉空明。

    光阴匆遽去,寒风斜月,疏柳残声。恨幽幽,梧桐细雨寒增。常忆凉秋暑夏,将情意、一任嘶鸣。蝉衣蜕,声稀形瘦,枫叶泪盈盈。

蝉与蝉文化———

      蝉”又名“知了”。在古人的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寓意着纯洁、清高、通灵。史记中有:“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的一生虽然大多时间都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正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用其来比喻人之清高、高洁的品德。

      蝉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十分特别,其幼虫生活在土中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才会爬上枝头结蛹,破壳而出化为飞蝉,而飞蝉的寿命却十分短暂,抵不过一个夏天,蝉的生命历程象征着重生,也代表着对生活的无限执着和对信念的奋不顾身,所以在古代葬礼中,人们会把玉蝉放入逝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

      据考证,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了蝉的形象。商代殷墟“妇好”墓中,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人们雕琢玉蝉,作为帽饰,这就是“冠蝉”的来历。除此之外,早年的蝉还因其蜕壳变化的特殊性被人们赋予了脱胎换骨、复活再生的神秘寓意,“玉琀蝉”就源此而生。以“玉琀蝉”随葬的风俗,在汉代最为流行。

      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出土在商代后期的殷墟各个墓葬中,雕工粗简造型颇为夸张。该时期的玉蝉造型多为双翼收拢、静态匍匐状,形态呆板。汉代的玉蝉刀法犀利简洁、锋棱毕露、线条挺拔,制作精美规矩、造型饱满生动,是中国古代玉蝉制作的最辉煌阶段。明代玉蝉明清两朝的玉蝉更加趋于写实。

      对蝉,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总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他们眼中,蝉性情高洁,不食人间烟火,且有出土蜕变重生等特征,而这些,都与文人们所追求的洁身自好、寻找新生的朴素愿望相符。蝉的形象,由此也变得愈发神秘而富于人文色彩。

            2021.07.28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7.28大暑七日//满庭芳·盛夏再咏鸣蝉//大暑·夏景·夏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