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与复杂共处

作者唐纳德·诺曼,美国人。生于1953年,也就是说今年已经66岁,具有多重身份。

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认知科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关注人类社会学、行为学的研究。

《设计心理学-与复杂共处》我看过的是2015年的再译版本,原名为《Living with Complexity》最早出版于2010年,2011年曾被译为《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出版。

不得不说,凡是作者有心理学家名号著作的书,内容都能细到你难以想象的未节之处,特别是美国作家出版的类似书籍。他们总有一种能力,可以在一些我们看起来一笔带过甚至不足为道的细小环节,再剥离出一个量级的世界来。

图片发自App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基本论述的顺序:

-先阐明了自己对于“简单”与“复杂”的基本观点。我们不是刻意制造复杂,而是有些事物本质就是复杂的,无法直接简单化处理。而且有些时候,人们竟然会更喜欢复杂一些。

并不是所有代表“复杂”的事物都是令人生厌的,相反的人们由于一些原因,偏偏喜欢把一些事情搞的很复杂。比较能切合进生活的例子,就拿沏茶这件事情来说,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把在热水里放入茶叶,喝的时候过滤过那些被泡过的叶渣就可以了。

而茶道一词,生生的把这一生活细节发展成了一门文化。细致到对水的选择,器具的选择及对茶叶本身的挑选,还有各个环节的时机以及动作。

《红楼梦》中妙玉请贾母一行几人品茶这一段细致地描写了他们当时所用的不同的茶杯,妙玉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以及分别给了他们白盖碗、小盖盅、点犀乔、绿玉斗,也借此表达对每个人不同的情感。

-遵循社会型语义符号,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算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也可以自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利用了其他人生活中的痕迹物。

比如,你到一个完全没有去过的餐厅就餐,当面对菜单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是不是会问下服务员,你们这里的招牌菜与口啤最好的菜是哪个,或者直接打开大众点评看下别人曾经留下的评论来决定自己要点什么。

这些都属于痕迹物,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都会留下这样的记录。而且你发现,购物App里推荐的越来越与你搜索过的相类似,新闻客户端里推荐的新闻也与你之前看过的类似。这些,也都是大数据利用了痕迹物,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结果。

-产品与设计,均在希望产出一个善于交际的个体。一个产品是不是好用,并不取决于你按操作手册操作后一切顺利,而是,当你在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它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他没有回应你的操作,或者其实它在你看不见的内部与后台正在紧锣密鼓的处理问题,而你却完全不知道它是不是还在工作,这时,焦虑感便挥之不去地爬了上来。

错的从来不是那些产品的使用者,那些用户。如果作为设计者,你可能在心里咒骂,他们真是傻透了,他们不是应该这样这样这样来操作吗?他们为什么不按我设计好的路线操作呢?

设计者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是一个完全理想的环境,他们根本想像不到,使用者在使用自己产品的时候,可能在操作好几个产品,也可能会中断自己的操作。

这些,都是现实环境,设计者们如果脱离了用户的环境,而只是把自己置身在一个无菌的实验室里,是怎么也不可能产出一个善于交际的产品的。

-既然复杂无可避免,我们如何好好管理它。很多产品,都会有一个小册子,用户说明书,而真正去阅读这本册子的人却了了无几。为什么呢?人们只有在遇到实际困难的那一刻,学习欲望与效率才是最高的。所以,提前把一本册子扔了过去,还在使用者对一切处于懵懂状态的时候,想必设计者自己,也没有心情去阅读吧,更不要说一个新用户了。

如何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如何去符合心里的脉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可以很快学会的一项技能。相反,他需要你的生活阅历与洞察,以及细致入微的一双眼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心理学-与复杂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