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个想法

不是新感悟,而是随着经历,对原有一些观念有了更深认识。生活中最不缺乏的是大道理,谁都能讲一大堆,大道理背后的经验、方法论却因人而异,现在别人讲大道理,我总是仔细聆听的,权当他高屋建瓴的经验总结,试图挖掘出背后独特的方法论。

事实证明,很多大道理是道听途说,真正有经验并总结出可平移方法论的太少,所谓干货,基本只适合独特时空,独特人群,换个地方就很难接地气。所以总结出普遍的经验方法论,考虑各种复杂情况的真建议,往往又成为全面假大空的“忽悠”——无论怎么分析,它都是大道理,除非你手把手教他,甚至替他去做,这时候才变成方法论。

结论:有些人永远教不会,必须亲身经历后才能总结出一点心得,经验必须去经历,能分享的经验是偏理论,带有理想色彩的,真正变成方法论需要各种条件。还有一批人根本不会讲,把结果当过程,只浮于理论畅想,忽略各种条件过程,跳过方法论直指结果,仿佛过程很简单,方法很简单。正如挣钱很简单,13亿客户每人挣1块,就能挣13亿,太简单了!方法呢?一个个去挣啊,每人挣一块还不简单,这事儿还用我教?诸如此类。

原来分析现实中低端商业模式模型时,把常见业态做了分组,提出大街上能看到的商业类型都比较简单,哪怕银行保险也是如此,能看到的都是开门服务的初端,真正的核心在后端,那些你看不见的经济。最近在校内搞服务号,给一些商家提供了简单服务,联想到多年前在四川卫视、成都广播电台、各大公司、星级酒店里的一些业务,随便玩半天就能挣一两个月的工资,这些看不见的经济,对辛勤劳作的人来说是不太公平的,滋生了不少腐败,更不用说灰黑黄等项目了。

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明显感觉到人的性格、能力对工作的影响。良好教育带来的高素质确实重要,有些同学很踏实很努力,却不一定适合当领导,有些……(大约十多天前写到这里,今天拿出来忘了当初要写啥了,随便写几句吧)人的性格秉性知识思维迥异,某种程度上可分“三六九等”,都可以自傲,也皆可看不起他人,找到自己特长,发挥个人优势,才是社会分工的本意。很多人在做错误的尝试,在不擅长的领域浪费了大量时间,虽有被迫之嫌,却多半是个人选择,不必抱怨,只需反思改变。

昨天朋友让评析一篇文章,关于提升博弈能力的“聪明”解读,文章提出提高博弈能力取决于情商高,情商高又取决于聪明与否,最后与智商高低挂钩,又把聪明解读为智商的运用,提出大聪明、小聪明的区别。文中举例: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是小聪明,不想干活,去竞选劳动委员是大聪明,好似有了目标,分析形势,找到解决办法,会运用筹码就是大聪明。

朋友说,读完感觉怪怪的,却又说不清怪在何处,其实这篇毒文的价值观和逻辑有问题,把智商庸俗化、功利化,忽略智商在正能量范畴的根本作用,提倡人性解读、社会化的陋习,并将其解读为聪明,貌似大智若愚、正直勤勉的真正大智慧、大奉献的人都是傻子。这种对社会功利的解读,不是大雅之文,可以探讨却不能推广,影响很不好。

最近一周去重庆采风,对当地美食、地形、人文有了初步了解。我们出门带着任务,评论美食,探讨可行的商业模式,试图在思维层面、现实领域找到新方向,却发现自己的见识、格局、经验太少。在具体小范围小领域中,我们能摸索一二,放到更大环境层次,一切浮于猜测,可见知识、经验、体验何等重要,越来越有敬畏心,越发感觉渺小,还得继续努力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期几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