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在一课中喜相逢:《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02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和杜甫生平,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赏析两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3.解读两首诗歌的情感,感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

 温故而知新,诗人档案

1.关于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2.写作背景

杜甫曾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我们一起走进《梦游天姥吟留别》,看一看风雨如何受到惊吓,鬼神如何哭泣?

读顺文言,积累知识

1.重要字音字形:

2.重点字词:

读懂文章,梳理文脉

1. 《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如何断句?哪一个字是诗眼?

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记叙天姥山的经历留诗歌,赠别东鲁诸公。“吟”字吟唱,是与“歌(《长恨歌》)”“行(短歌行)”一样是古诗的标志词。古诗是区别于近体诗而得。古诗没有格律严格限制。

2. 文章围绕梦写了几个层次划?有无明显标志句?

梦是主体,围绕梦的层次划分为三层。梦游前,梦游中,梦游后。

其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分别是进入梦中,离开梦中的过渡句。

3.请概括三个层次要点。

梦游前述因,梦游中换境,梦游后感慨

赏析艺术美

第一段:

对比:海上瀛洲难求与天姥在云霞中可见

衬托:用众多名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拔险峻,壮丽美。

没有正面直接描写,全是他人叙说,他山对比,激发读者探求天姥山的真面目的阅读兴趣。

第二段:揭开天姥山的神秘面纱,都展现了天姥山哪些美?用了什么手法。

文化美:

用典:“谢公”,东晋诗人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他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视听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惊险美: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

想象:

烘托 对比 想象

朦胧美: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想象、对比(与上一个场景)

第三段: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权贵的蔑视。

《登高》

首联:渲染、动静:首联写景,开门见山,动静结合,描写景物,渲染悲凉气氛。

颔联: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借景抒情,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叠词:“萧萧”“滚滚”,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尾联:直接抒情,“艰”“难”“苦”“恨”,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

体味情感美

早年李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济苍生”“安社稷”,全国漫游,写诗,造声誉,获得赏识。后被推荐,做翰林供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长安的生活,并不如意,一身傲骨,不为权贵所容,放金还乡。

这是一个怀揣理想,马上要实现理想,结果没有实现理想的复杂过程。他失落,他惆怅,他看到社会官场的黑暗,他蔑视权贵。

杜甫晚年凄凉,不仅没有机会施展抱负,甚至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异常艰苦。这首诗歌是他真实的境遇,真实的情感表达。

尽管人生境遇不同,但我们看到每首诗歌,都会传递给你作者当时用生命做出的回答。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开滦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学科主任,张丽钧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省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全国、省、市赛课多次获奖。30余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参编教育书籍5部,独著《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杜”在一课中喜相逢:《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