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

1. 磁盘简介

1.1. 概念

硬盘是由一片或多篇带有磁性的铝合金制的盘片构成,是 一种大容量、永久性的外部存储设备 组成:盘片、马达驱动、缓存、控制电路、接口

图: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张图片

1.2. 逻辑结构

        磁道:由内到外的同心圆

        扇区:半径组成的扇形磁道存储区

         柱面:多个盘片的统一磁道

图: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张图片

2. 虚拟机添加新硬盘

2.1. 物理设备的命名规则

2.1.1. 传统设别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张图片

2.1.2. 固态硬盘

         nvmen磁盘号[p1-10]

2.2. 虚拟机添加新硬盘

 过程:

        关机

        编辑虚拟机设置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4张图片

        点击添加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5张图片

        选择硬盘后下一步 :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6张图片

        选择磁盘类型:SATA(A)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7张图片

        创建新虚拟磁盘: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8张图片

        20GB,单个文件 :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9张图片

        默认命名,点击完成: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0张图片

注意 :在添加3块硬盘,最终共4个新硬盘

3. 硬盘分区概述

3.1. MBR分区

概念: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包含硬盘一系列 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 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 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

        MBR是由分区程序(如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 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 实现多系统共存

        MBR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

                主引导扇区512B

                MBR=446B

                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64B

                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

MBR分区类型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 一块硬盘最多4个主分区,主分区不可以再进行二次分 区 主分区可以直接建立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可以用来引导、启动操作系统

        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一块硬盘最多一个扩展分区,加主分区最多4个 不能创建文件系统 可以划分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存放数据 逻辑分区的数量没有限制。

支持的分区数量: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1张图片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2张图片

        为什么MBR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因为分区表占据64个字 节,其中每个分区的信息占用16个字节,分区表里面可以 记录四个分区信息描述。

3.2. GPT分区

产生原因:

        MBR分区表中最高支持磁盘容量为2.2TB

        MBR分区表中,没有备份机制,分区表被干掉则磁盘全部 死光光

        MBR中存储开机管理程序的容量只有446B,无法存储较 多内容

 概念::

        GPT(GUID Partition Table,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是一种比 MBR分区更先进、更灵活的磁盘分区模式

        GPT分区表使用LBA(Logical Block Address)逻辑区块地址 来记录磁盘引导、分区的相关信息

                LAB区块大小(512B-4KB),默认为512B

                LAB区块共68个,前34个记录分区信息,后34个进行 备份

图: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3张图片

        不在区分主分区与其它分区,默认情况下,GPT最多可支持 128个分区
        支持大于2.2TB的总容量及大于2.2TB的分区,最大支持 18EB(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

        GPT分区机制在较老的BIOS中不能识别,则提供了一个 UEFI (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 展固件接口,来取代传统的BISO,又称为UEFI BIOS, UEFI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较多的平台

3.3. lsblk命令

作用:查看磁盘信息

格式:lsblk         参数        设备名

参数:

        -d :仅列出硬盘本身信息,不显示分区信息

        -f :列出磁盘的内的文件系统名称

        -i : 使用ASCII码格式输出信息

        -t :显示磁盘的详细信息

       -p :显示设备完整名称

 示例: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4张图片

显示内容分析:

        NAME :设备名称,默认省略前导/dev 目录名

        MAJ:MIN :主要:次要 设备代码

        RM :是否可以卸载

        SIZE : 容量

        RO :是否为 只读

        TYPE : 设备类别(磁盘、分区、光盘等)

        MOUNTPOINT :挂载点

4. 硬盘分区

4.1. 使用fdisk管理分区

        作用:fdisk命令工具默认将磁盘划分为MBR格式的分区

        命令:fdisk 设备名

        注意:fdisk命令以交互方式进行操作的,在菜单中选择相 应功能键即可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5张图片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6张图片

示例:

例1:对/dev/sda硬盘进行分区,方式:P+P+P+E(l+l+l), 容量自定

[root@server ~]# fdisk /dev/sda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7张图片

# 输入n表示新建

# 输入p或直接回车因为此时默认分区p区(主分区)

# 按照同样的方还可以默认创建俩个P区(主分区),

        当创建三个P区后默认选项就会变成e区(扩展分区)

# 当到达需要输入分区大小时直接回 车,即剩余容量全部分配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8张图片

# 之后在添加分区时默认值会转变为逻辑分区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19张图片

# 最后输入命令 p , 显示分区列表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0张图片

若分区符合要求,则直接输入w 保存并退出(w意思是将磁盘信息写入同步)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1张图片

输入:[root@server ~]# lsblk /dev/sda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2张图片

注:若输入以上命令后若无法查看,则表示分区信息还未写入内核(常见情 况),输入partprobe命令 进行手动将分区信息同步到内 核,再不行就重启

       [root@server ~]# partprobe 

例2:对/dev/sdb,进行分区,P+P+E (l+l) P:1G P:3G L: 10G L:剩余

命令:        [root@server ~]# fdisk /dev/sdb

命令参考例一,注:此题为P+P+E,因此需要在第三次选择分区时输入e。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3张图片

[root@server ~]# lsblk /dev/sdb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4张图片

4.2. 使用gdisk管理分区

        注意:

                gdisk命令针对GPT分区格式,若在MBR分区格式 下进行添加分区,则所有数据会全部丢失切记一块硬 盘中fdisk与gdisk不能混用

        格式:gdisk         设备名

示例:

        例:对/dev/sdc进行gdisk分区,3个分区,容量自定

[root@server ~]# gdisk  /dev/sdc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5张图片

 输入n(大小写都可以gdisk不区分大小写):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6张图片

 输入p查看分区表: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7张图片

输入w 回车在输入y回车: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8张图片

[root@server ~]# lsblk /dev/sdc

若没有则输入  [root@server ~]# partprobe  进行手动将分区信息同步到内 核,再不行就重启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29张图片

注意:实际工作中,硬盘分区是应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以备将 来分区空间不足时可以临时扩容

5. 格式化

5.1. 概念

5.1.1. 格式化的目的

        当我们拿到了一张大白纸,首先为了使用方便要裁剪,然 后为了书写工整要先画格,这里的“白纸”就是原始的硬盘, 而“裁剪”意味着分区,然后的“画格”就是格式化,最后写入 内容

        格式化是对分区建立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 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 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5.1.2. 文件系统组成-ext2

        组成:super block(超级块)、inode (索引块)、 block(数据块)

        super block:又称为“硬盘地图”,记录文件系统的整体信 息,如:inode/block块的总量、使用量、空闲块量、文 件系统格式等相关信息

        inode:记录文件的属性,一个文件占用一个inode块,并 且记录次文件的数据所在的block块的号码,默认为128B 大小,存储:文件访问权限、文件所有者与所属组、文件 大小、创建时间或修改内容时间、最有一次访问时间、特 殊权限、真实数据地址

        block块:记录实际文件的内容,在EXT2文件系统中分为 1KB、2KB、4KB容量,文件太大时,会占用多个数据块

图: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0张图片

5.1.3. 查看文件系统格式

        方法:输入mkfs在键入tab(点击2次)进行命令补全,可显 示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例:        

        [root@server ~]# mkfs     

5.2 格式化命令:

        mkfs.xfs           -参数         硬盘分区名

        mkfs.ext4         -参数         硬盘分区名

参数:

        -f:强制格式化,已存在文件系统时需要使用

        -c:建立文件系统前先检查坏块。

        -V:输出建立文件系统的详细信息

示例

例1:对/dev/sda硬盘进行格式化

首先查看可以格式化的分区: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1张图片sda4不可以格式化(扩展风区)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1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2张图片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2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3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5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6 

[root@server ~]# mkfs.xfs  /dev/sda7 

使用相同的命令一次将其他分区进行格式化

例2:格式化/dev/sda2 ,并使用inte的cpu多线程技术进 行多数据流读写系统

[root@server ~]# mkfs.xfs  -d agcount=2 -f /dev/sda2 

         # -f:强制格式化

         # -d:指定核心数

命令含义:使用CPU俩个核心对第一块硬盘的第二个分区进行格式化。

                        (需要强制格石化-f)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3张图片

        查看CPU内核个数:        

                [root@server ~]# grep  'processor'  /proc/cpuinfo 

例3:制作大文件/filedev,容量2G,格式化为xfs文件系统

[root@server ~]# dd if=/dev/zero of=/filedev count=2 bs=1GB

[root@server ~]# mkfs.xfs -f /filedev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4张图片

5.5. blkid命令

        作用:显示设备的UUID值和文件系统名称

        UUID:全局单一标识符(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Linux系统会给所有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UUID 值,以方便挂载

         格式:    blkid         设备名

示例:

[root@server ~]# blkid /dev/sda1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5张图片

6. 挂载

6.1. 概念

        mount point:挂载点,是一个目录,该目录是进入磁盘 分区(文件系统)的入口

        挂载:将一个分区或者设备挂载至挂载点目录,建立连 接,通过挂载点目录进入分区空间

6.2. mount命令

格式: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挂载点目录

参数:

        -a:依照配置文件/etc/fstab的数据将所有未挂载的磁盘都 挂载上来

        -t: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o 特殊设备选项:挂载设备时使用逗号分割输入额外参数

第十二章 磁盘管理_第36张图片

示例:

        例1:新建挂载目录,挂载/dev/sda1

        例2:使用UUID值挂载/dev/sda2

        例3:挂载光盘

        例4:查看挂载信息

        

注意 :

        单一文件系统不应该被重复挂载在不同的挂载点(目录)中

        单一目录不应该重复挂载多个文件系统

        作为挂载点的目录,应为空目录,否则原有数据会隐藏

6.3. umount命令

        作用:卸载分区,要移除USB磁盘、U盘、光盘和硬盘时,需要 先卸载

        格式:u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挂载点]

        参数:-f :强制卸载

示例:

注意:若正使用文件系统,则应使用cd命令离开该目录后再卸载

6.4. 开机挂载

        作用 :由于mount为手动挂载,重启后就会卸载,则修 改/etc/fstab配置文件,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例:

稍后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