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

郑和下西洋与建文帝去向之谜

      郑和下西洋与建文帝去向有关系吗   

郑和下西洋网络照

      永乐(明成祖朱棣)三年六月十五,苏州刘家河,十里长堤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两百多艘海船整装待发。这就是首次郑和下西洋。历史对郑和七下西洋评价很高,这一事件也作为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而广为人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至于为什么朱棣要耗资巨大的组织七下西洋。一是认为朱棣因为得位不正,就想创造比其父朱元璋更大的伟业,于是想着开拓海外。二是朱棣要向更广阔的世界宣扬德化, 也正因为如此,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坚船利炮,但却是和平之行,一路只打海盗,对环线国家和地区却是友好合作。当然还有一个大家都不好说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好好的皇位就那样丢了

      朱元璋乱世中屌丝逆袭,杀张士诚,灭陈友谅,驱逐元鞑子,建立铁血大明。朱元璋这人实在不简单,他构想了一套严密的大统继承蓝图。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继承人问题出了大麻烦。本来他可以从马皇后剩下的几个嫡子中再选一位立为太子,可老二老三不合他意,老四(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倒是相当不错,可立老四为太子,把老二,老三放哪里呢,将来肯定又是兄弟相残。无奈之下,只得把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长孙(其实也不是嫡长孙,朱标的大儿子幼年夭折了,朱允炆是朱标二儿子),当然朱允炆也确实很得朱元璋喜爱。朱允炆其人聪明善良,和朱标很是相像,朱元璋可能也是爱屋及乌吧,这样的性格做守成之君倒是合适。也正是朱允炆善良,朱元璋晚年制造“蓝玉案”“胡惟庸案”大杀功臣,可能也是怕朱允炆太软镇不住而为其扫清障碍吧。

      可外部威胁扫除了,却祸起萧墙。朱棣在北京起兵造反,旗号是“清君侧”,就是打进南京城,把小皇帝朱允炆身边的奸臣铲除,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当然,这只是朱棣自己说的。因为朱元璋晚年把跟着他的能征善战之人都杀的差不多了,谁还能挡得住神武的朱棣?最终靠八百人起家的朱棣几年时间就占领了当时明都城南京。

        朱棣攻进皇宫,皇宫起火了,人们指着一具烧焦的尸体说这就是建文帝。

      朱棣先是一怒:你奶奶的,这都烧成碳了,她妈估计都认不出来了,你们告诉我是朱允炆,糊弄鬼呢。接着暗喜:是建文也好,要是活生生一个朱允炆站在这,我还不知怎么办了。要知道朱棣可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的,如果朱允炆没死,那他可真白忙活了。于是朱棣大悲起来:扑到烧焦的尸体上就是皇上啊,好侄儿之类的一顿大哭。心里想着:“不管这焦尸是谁的,我就认定是建文帝朱允炆了,而且必须是。”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去哪儿了

      当然真正的建文帝哪里去了,到底死没死,谁也不知道。传说朱元璋生前想到过这一天,因为他知道他的四雷子朱棣实在太厉害了,也太像他了。于是他临死前给了朱允炆一个密折,那里面就有皇宫被破之时的逃生全套安排。于是朱允炆就按他爷爷的先见之明逃到南京附近一座寺庙里当了和尚。但传说也只是传说。

      朱棣当然知道朱允炆很可能没有死,他向天下人宣布那具焦尸就是朱允炆,是为了他顺利当皇帝。而传说私底下朱棣终其一生也没有放松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郑和下西洋只是传说中的一种方法。

      还传说朱棣专门建立了一支秘密队伍寻遍了大江南北千山万水,只要朱允炆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都找遍了,而这支秘密队伍的头领叫胡熒,传说这人为老板朱棣只做一件事——寻找朱允炆,公开办事旗号是寻找高人张三丰。

      一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在北征途中,这胡熒从南方赶到,被朱棣星夜在行军大帐里召见,君臣两人凑在一起叽里咕噜了两个时辰。人们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从那以后,朱棣对所谓建文帝朱允炆余孽的态度开始释然了,一切慢慢开始解禁。或许胡熒向他报告了朱允炆的确切情况:要么确定朱允炆确实死了;要么找到了朱允炆正在哪个深山古庙里枯灯黄卷,而秘密队伍已经将那古庙严密封锁,蚊子都特么难以飞进飞出,绝对不会对他朱棣及其子孙再有威胁;要么就是胡熒找到了朱允炆,怕朱棣为难,干脆直接把朱允炆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总之,就是搞定了,皇上您可以安心睡觉了!

朱棣影视照


        当然,朱允炆真正的命运是什么,谁都无法知道了,也许要等到更有力的证据出现吧,或许永远成谜了,或许这也正是历史吸引人的地方吧,因为总是有那么多扑簌迷离的东西让人们孜孜不倦的去一直寻求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