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第二章 小组建设:从服从安排到互助成长 - 草稿

座位编排,这是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组建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项常规工作,在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中,这种“常规”穿上了“创意”的外套——小组共同体。

小组长是小组共同体的活动领导者和组织者、小组文化建设者,不再是收发作业的“跑腿工”和小组讨论的“召集人”。

王老师在选择小组长的时候,用了很有仪式感的步骤,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考虑和选择空间。先做舆论造势,出台任职条件;继而“地下”动员,激发竞聘热情;自主竞聘,实行差额选举;最后庄严就职仪式与常态培训引领并举。

这一系列的流程,让小组长这个职位变得无比的“牛”,也让被选为小组长的同学感到,自己身兼重任,激发学生更强的责任心。

小组长确定后,小组成员的组合工作的推进,采用自由酝酿、双向组合;小组申报,教师审批的方法。这样的组合方法,看似自由,实则是自由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

小组长和成员确定后,座位的编排也就出来了。因为在自由酝酿小组成员之前,王老师就事先出台了小组组建底线规则:性别搭配、能力调配、身高权衡、特质中和。

王老师这一系列的方法,虽然“大费周章”但是又让小组长显得“高大上”。猜想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因为勇气不佳、信心不够,也对班委各项职位的工作不感兴趣,如果那时候能遇到这样的竞聘机会,我可能也会跃跃欲试的吧!

跳出为了编排座位而建立的“小组共同体”,在班级这个大共同体之下,还有很多的小组共同体存在。我又猜想,除了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建立小组共同体,那科任老师也是可以的吧。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这样的链接,更需要借助这样的共同体来增加学科上学生的凝聚力。这就让我想到,之前想要做的英语俱乐部,这也是一个学科共同体。当读到王老师在组建小组共同体的这一系列步骤的时候,我倍感惭愧。不管是在造势和动员上,我都欠缺了许多工作,说来觉得非常惭愧。但用第一次的尝试和王老师的经验做对比,也生出了许多动力。就如王老师所说:所有困惑, 都可以成为新方法的源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第二章 小组建设:从服从安排到互助成长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