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MIT去

2019年7月16日

比邻而居的两所学校,哈佛大学(HARVARD)和麻省理工大学(MIT),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哈佛是典型的学院派风格,红墙拱门随处可见,强调建筑的遮挡与映衬关系,有着浓浓的欧式气息;对比哈佛的严谨;麻省理工则处处选用后现代建筑,植物的绿底色上,散布着一栋栋极简主义的几何作品。仿佛是一位雕刻师使用细瘦的尖刀,将建筑的全部切削抽象后的产物。地面也开阔、明亮而严整。置身MIT,在哈佛中时时感到的压迫感一扫而空,如同从单间牢房中释放出来的犯人,实在大大松了一口气。

从正门的草坪进去,可以看到众多的雕塑。大多没有特定的主题,只是一些扭曲的几何形体的随意组合,在单色油漆的映衬下,竟也显出一种奇特的、从混沌而生的美。

我和这些钢铁巨物对望。MIT的雕塑仿佛是这里学生无言的签名。科技与艺术不是孤立的,而是互补互进。我们将成为一群用科技诠释艺术的人——雕塑无言地宣告着。

另一个关于雕塑的故事发生在43号楼所在的广场上。进入广场,一股强风扑面而来,吹得人们睁不开眼。这里是MIT的“风极”,一年到头狂风不休,有时候连窗户都关不上。广场上也有一个黑色的雕塑,形如一盏酒樽。

“这原本是物理学学生的作业,”导游解释道。“根据学生们的测算,竖起这尊雕塑就能平息这里终年的强风,不过它并没有起作用。现在它只是一座象征性的纪念品。”

某些本来被期待为伟大的事业,最后却失败了。法老建起金字塔夸耀功绩,反而自取灭亡;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族入侵。却因内乱而亡国。时过境迁,人事两空,只留下宏伟的建筑诉说过往。

事物总是有成有败,即使失败,创造者的精神也会留存下来,随时间成为不朽。

MIT从不害怕失败,因为实验总会有成有败,但其中表现出的敢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MIT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