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协调,是指孩子的感觉系统与言行系统要协调一致。
比如孩子感觉系统是要吃苹果,这是孩子本来的想法,但是孩子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行为体现出来却不是要吃苹果,而是要吃其他的东西,或者静默不语或者挑衅其他人,或者指责其他人,或者哭闹不止(这些情况会多种多样),言行体现出来的异常行为,统称为儿童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孩子自己都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他的感觉是就要吃苹果,吃苹果是孩子的初心,也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造成孩子感统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呢?
或者很多家长都想知情,造成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其本质是父母从婴幼儿开始的育儿方式所导致,比如吸奶,拉粑粑,玩玩具,学语言,学走路,做作业,拿物品等孩子自然行为时,父母的语言行为方式所导致,因为孩子最开始行为都是靠自己的本能感觉系统来反应,那是孩子最自然,最本真的,相当于一个孩子自己的心,他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
到底哪些父母语言会强迫孩子的感觉系统呢?
1.指责性语言与行为
比如,你怎么又在做这个事?
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你又不乖了?
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的心理一般是如何反应呢?
A.我刚拿那个东西,本来只是拿一下,发现有人强调,孩子注意力会继续被吸引停留在那个物品或者事件上,造成孩子会继续要拿那个物品。
B.大一点的孩子心里会念叨:我又犯错了,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我是一个不乖的孩子等等,思维里的想法会形成,原本孩子是靠感觉系统拿物品,以后就变成了错综复杂的思维,像麻纱,麻花一样的思绪影响自己的情绪,情绪会外化体现出来,形成孩子的异常的个性与性格。
2.强迫性语言与行为
(语气语调语态偏强烈,不是温和的语气)
比如,不要做这个事!
不要拿那个东西!
你再拿那个东西,我
对你怎么样!
你要吃这个食物,你不吃就不听话了!
你要穿这个衣服!
你要喝这个水!
你要喝这个奶,不喝这个奶就不听话了!
以上统称为“不要”与“务必要”的迫使语言行为。
孩子的心理反应一般是:
很多孩子的原本感觉系统其实本来是要做这个事,但是你迫使他不要,孩子的自主性受到影响(2岁开始是孩子第一次自主性发展,要特别重视),导致孩子心理烦躁不安,做事容易畏畏缩缩,甚至以哭闹表达自己的抗议,挑衅,破坏。
有些父母语气强压比较厉害,孩子静默不语,内心却翻江倒海,时间一长孩子感觉系统失灵,你再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有心里想法不能言,甚至连自己需要什么也表达不出来,孩子的心也已经觉察不出来,只有听父母安排,就好比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哪种情况,孩子的人格模式就此形成,生命的活力受到严重。
3.恐吓性语言与行为
比如:你不听话把你卖掉!
你不听话,以后滚出去!
你衣服不收起来,把把你的衣服丢到垃圾桶里去!
你不听我的话,我以后不管你了!
行为方式可能体现为打砸,敲打等行为。这是很不好的语言暴力与行为暴力方式。
这种严厉的语言,是多么伤孩子的心啊!其实家长换位思考下,也能深知体验的心理感受!孩子会感受到家庭幸福感,温暖感严重缺失,造成对父母丧失信心,对自己也会丧失信心。
4.哄式与讨好式语言与行为
你赶快吃饭,你怎么吃饭这么慢,要不你赶快吃饭,妈妈给你买个玩具!
给糖给你吃,然后你把作业做完!
你答应妈妈,你把这个事做了,妈妈给你买套衣服!
随随便便一句这样的话,变成了等价交换物育儿,孩子的以后的思维模式变成:
你买衣服给我穿,我才读书,不然我才不读书呢!
我要吃好,穿好,满足我的条件,我才心甘情愿读书,才愿意做这个事,不然我才不服从父母的安排。
这个一种很不好的宠溺,骄奢性格模式,这样的孩子在她的生命中缺乏感恩,缺乏对父母的体谅。
老古话有一句话“3岁看大”,也是现代科学脑神经元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时潜意识人格模式已经形成60%、8岁之前形成70%,13岁之前形成80%.
孩子的感统失调,心理创伤如何治疗与调整?
1.父母马上停止情绪化育儿,先处理好亲子育儿关系,亲子关系没有处理好前,停止育儿。育儿的本质是父母改变自己,而不是急着改变孩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行为,孩子的独立想法、语言、行动是是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行为。父母要保护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大惊小怪,孩子怎么这样了,那样了。父母想想,自己小时候可能也是这样的啊,其实父母也是被延误治疗了。
3.针对感统已经失调,存在后遗症的孩子,父母要调整自己的语言,把语言风格调整为柔语正思维模式。顺序是:
A.先表达同理心
B.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
C.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D.引导孩子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E.正确的方式能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效果。
比如:宝贝,昨天有点累睡得太晚了没有来的及,起床是吧?(同理心)
起床太晚,可能让你没办法及时赶到学校,早读时间也会有影响(造成的不好影响)
我建议明天八点半睡觉,把早起把闹钟铃声改一下你喜欢的音乐(建议方案)
这样我们睡觉就不会受影响了,早上也会起的早。也能参加好每天学校早读与出操,你就不用担心课文背不出来了,也能把每次课前内容好好预习一下,学习成绩就会慢慢得到提高(好的效果)
但是父母调整感统失调后遗症的孩子有两个前提:一是父母尽量要学习科学育儿方法与儿童心理;二是父母自己要学习科学的价值观。
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可能父母不正确的价值观会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接触错误的概念与思想。
有一个误区:很多父母没办法识别孩子什么感统失调,因为父母固有的思维与习惯,很不能觉察到孩子感统失调,就是觉得孩子有问题,甚至不觉得孩子这就是个问题,这个需要父母提升认知力,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才好,不然父母的由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
4.父母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改变自己),践行四种语言表达方式:
A.咨询性表达:宝贝,请问下你昨天买的那个文具盒是在哪个店买的呀?
B.推荐性表达:妈妈,给你推荐一本绘本,很好看,你敢兴趣吗?如果感兴趣,妈妈给你买一本。
C.分享式表达:爸爸给你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很好听,是一个“稻草人”“石头汤”的故事,好不好?
D.回答式表达:(孩子问问题在前)你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或者回答:这个问题爸爸还不太确定,我查询一下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