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入关,入关
秦国所处的关中之地,号称四塞之地,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这四座关城都修筑在易守难攻的险要地段,有力地保障了秦国本土的安全。这东西南北四座险关也被称作百二秦关。
记得有两句非常励志的对联叫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刻吞吴。
年轻时觉得这两句话特别有气势,特别能让人奋进,很是喜欢,不过那时候天真地以为百二秦关的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座秦国城邑,后来才知道错了,百二的意思就是以二敌百,就是说只要有两万人守住关城,就能挡住百万大军。
这话一点都不假,秦国崛起后引起了关东六国的警惕,公孙衍,苏秦,李兑,信陵君几次组织合纵攻秦,都在函谷关前被挡了下来(所谓关东六国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六个国家),没能踏入关中半步,所以,秦国后来能统一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占了地利,能在偶尔虚弱的时候缩在家里养伤,别人还拿它无可奈何。
函谷关位于崤函通道东端,是关中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这座关城成为了当时六国诸侯的噩梦,不过到了汉朝时地形有些变化,关城回缩了一些,到了隋唐时期,更索性放弃了通道东端的函谷关,而在通道西端近黄河处重新修筑了一座关城,就是比函谷关名气更大的潼关。
关中这个四塞之地通往中原的道路只有两条,东出就是通过函谷关直达洛阳,另外南出的一条通道就是通过商洛山出武关。
武关的地势虽然也号称百二,比起函谷关却稍差了一点。当年张仪欺楚后楚怀王暴怒,倾全国之兵攻秦,就是从武关攻入关中,只不过惨败于蓝田。有鉴于此,秦人便在山中一个狭窄之处,所谓两山夹一沟的地方重新打造了一座关城,叫做峣关。
这座峣关的险要甚至已经超过了函谷关。刘邦之所以轻易夺下了武关,就因为秦军把防御重点放在了峣关。
刘邦面对着如此险关,眉头紧皱,攻打这样的险要之地,已经不是靠人多就能解决的问题了。何况他的人马真的不是很多,兵分两路后,他的军队有不到三万人,当初,他连处在相对平坦地势的宛城都攻不下来,面对如此雄关岂不是难比登天吗?怎么办?
有困难,找军师。自从张良给他出了注意拿下宛城,他对这位子房先生越来越有信心了。
刘邦一筹莫展的时候,张良正在和那些归顺可楚军的原秦军将领谈话,来到刘邦面前时,他已经有了主意。
张良说: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凭战功一步步升到了将军,可不管他做了多大的官,这种市井出身的人一定改不了市侩气,武将最喜欢的就是钱,这个人应该可以收买。
刘邦的眼睛亮了。看来我的军师只要能智取绝不硬攻啊!
张良接着说:我军一路西来,势如破竹,秦军必定人心惶惶,却不知道咱们的虚实,只要派人在这关前多多屯积粮草物资,在周围山头多插旗帜,让他们以为我军势大,摆出不破峣关不罢休的架势,然后再派郦食其带上贵重财宝去劝降,这个守将很可能不敢与我们为敌。
一席话说的刘邦拍手称善,吩咐按张良的计策一一照办。
于是,刘邦手下第一说客郦食其出场,去峣关城内走了一遭,很快带回来好消息:守将接受了财物,同意献出关城,并且表示愿意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
刘邦大喜,赏赐了郦食其,就等着第二天接收峣关进军关中了,却看见张良正在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子房还在担心什么,莫非秦军有诈?”
张良摇摇头道:“我倒是不担心有诈,我也相信守将的归顺是真的,只是守将想要投降,不知道他手下的副将和兵士们愿不愿意跟着他叛国?关里的士兵都是秦国本土来的,不似宛城这样的楚国故地,一旦明日主将号令不力,事情只怕有变,秦法严酷,这种叛国之事恐怕真的会激起兵变,那时候我们就麻烦了。
刘邦急问:那怎么办?
张良道:不如我军今夜就发动偷袭,守将已经想要明日投降,今夜防守必定松懈,可望一举成功,如此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兵法之道,攻心为上。刘邦深深佩服张良这种把人心都看透了的本事,当然言听计从。
一座关城再险要,如果没人防守也是摆设。当晚,峣关果然没有防备,楚军偷袭成功,秦军大败而走。
兵法就是人心。在这一战役中,张良从人性角度出发,准确把握了各方面的心理,用”争先”的思路,把一切隐患都估计在先,处处掌握主动,这样的计谋简直是完美无缺。
刘邦后来也常常说计取峣关是张良立下的第一大功。
14 闯宫
攻下峣关就等于打开了秦国的南大门,峣关之后秦军再也无险可守。
此时,刘邦神速的进军给秦国朝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独揽大权的奸臣赵高竟然杀了秦二世,扶立子婴继位,自己偷偷派人暗通刘邦,打算献城投降。谁知道这位新继位的子婴比那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二世祖胡亥强硬多了,继位第二天就杀了赵高,然后召集了咸阳附近所有的秦国军队,妄图在蓝田与刘邦拼死一搏。
这时候的早就不是那支虎狼之师了,士气正盛的楚军开到蓝田,只一战就击败了人数占优却士气低落的秦军,然后大军继续前进,于公元前207年抵达咸阳附近的霸上。
仅仅只做了四十六天皇帝的子婴眼见大势已去,只好乘着素车白马,身穿缟素,脖子上搭了一根绳子,手捧玉玺和天子符节,出城投降。
至此,大秦帝国正式宣告灭亡。从秦始皇称帝算起,只经历了二世十五年,离秦始皇死去仅仅只隔了三年。
这个结局恐怕是死了的秦始皇万万没有料到的。在他完成了统一天下的绝世伟业之后,似乎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长生不死,另一个是大秦帝国千秋万世。
谁知道想要长生不死的他只活了五十岁,而且死在了追求长生的途中,想要二世三世千秋万世,秦朝却只存在了二世就亡了。这不能不说是对这位伟大帝王的绝妙讽刺。
此时此刻,已经无法用文字形容刘邦的狂喜之情了。想他一介草民,从沛县领着几百人起兵,如今竟然亲手灭亡了强大的秦国,简直是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事,况且,根据怀王之约,他以后就是这关中之王,他怎么能不兴奋?
人生至此,功成名就。
大军开进咸阳城,刘邦骑在马上,志得意满昂首挺胸,看看前呼后拥的手下,又看看街道上看热闹的百姓,忽然想起当年秦始皇出游时自己也曾是看热闹的人中间的一员,而且还发出过“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没想到一不小心,自己就坐在了当年他最羡慕的那个位置,不由生出一种对自己的佩服。
等到进入内城皇宫,满眼所见都是华丽的宫殿,美貌的宫女,闪光的奇珍异宝,还有堆满桌案的山珍海味,喝不完的美酒琼浆,刘邦心中大悦,吩咐手下不许任何人打扰,老子今夜就留宿皇宫,尝尝做皇帝的滋味了。
刘邦喜欢喝酒,更喜欢美女,尤其是喜欢太监宫女们那份小心翼翼低三下四的样子,很快,这位从沛县来的小亭长就陷入温柔乡。
正在搂着美人喝着美酒观赏着歌舞的时候,刘邦听见外面好像有人喧哗吵闹,心里有点不高兴,正要发作,忽然,大殿的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手持兵器满脸胡须的彪形大汉闯了进来,一边用手里的兵器格挡拦住他的护卫,一边大喊大叫,正是他手下大将樊哙。
刘邦面沉似水,喝退了护卫们,让樊哙近前道:“樊哙,你不知道我下了命令不许任何人来此吗?”
樊哙看看周围,冷笑道:“难怪你不许别人进来,原来是在这里先过皇帝瘾了,哼,你想过瘾,下面的兵士们也想过瘾,正在城里到处抢美女财物呢,看来你是不打算管了?当初兄弟们追随你是希望你带着我们成大事的,如今关外还有项羽和各路诸侯都在虎视眈眈盯着我们,你想做皇帝是不是太早了,如果你只有这点志向,我看咱们还不如大家各自分点财宝,回家做个富家翁吧!
樊哙的话又直又冲,换做任何一个人,刘邦都会恼羞成怒,偏偏从樊哙嘴里说出来,刘邦还不好责怪。因为樊哙不仅是沛县的老班底,妻子和刘邦的妻子还是亲姐妹,两个人是连襟关系,看在妻子吕氏的面子上也不好对樊哙发火,而且仔细一想,樊哙的话句句都有道理。
抬头看了看,樊哙后面站了一大堆人,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都在,只是不见了萧何,他不知道,此时萧何正在加紧抢运秦朝的典章户籍呢!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人数落一顿,刘邦觉得很没面子,不过,给他留面子的人马上就来了,当然就是张良。
其实,樊哙闯宫本来就是张良撺掇的,他不希望沛公过早地腐化,对于这位很看中自己的刘邦,张良心里隐隐有一种期待。
张良上前道:沛公,樊哙说的有理,秦王不就是沉湎于享乐,对百姓又残暴,多行不义才失去民心的吗?这时候您要做的不是急着享受,反而应该简衣疏食,约束手下,处处做些和暴秦相反的事,才能得到关中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张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刘邦的心,他嘟囔着:我只不过想舒服地睡一觉,看看你们一个个好像天都塌了的样子,好吧,今天就不在这里住了,回营!
一场风波消于无形。
出了皇宫,刘邦马上恢复了一贯的聪明,命令封存所有的秦朝宫殿府库财物,所有士兵一律不准骚扰城中居民,留下一部分人维持秩序,其他人还军霸上。
刘邦的命令一下子得到了城中百姓的欢迎,几天后,刘邦召集咸阳及附近的父老豪杰,宣布了萧何订下的三条法规: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除了这三条,其余秦朝律法一概废除。
告示一出,万民欢腾,争相给刘邦大军送来粮食美酒,刘邦见状,命令手中一律不接受,传话百姓:军中粮食充足,百姓们就不要破费了,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一系列的亲民措施,很快使刘邦深得民心,与此同时,怀王之约的事也在民间传来,所有的关中百姓都盼着刘邦做关中王了。
刘邦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在为自己下一步统治秦地打基础,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按照怀王之约自己就应该是关中王。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和他来争,哪怕是项羽。
于是,刘邦一边收买民心,一边派军队守住函谷关,准备关起门来美滋滋做一个关中王,他没想到这些动作彻底激怒了项羽。
刘邦收到的最新消息就是,项羽派将军英布攻破函谷关,亲自统领四十万大军杀奔咸阳,如今已经驻扎在离自己不远的鸿门。
刘邦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