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那些事儿

                                      叶炎/文


      首先有必要郑重声明,人本不胜酒力,一杯下肚,脸红到耳朵根;两杯下肚,“墙走我不走”;三杯下肚,电话打遍亲朋好友。 

      成人之前,根本不知道酒是什么滋味,没沾过。印象中第一次喝酒是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我一远房长辈在隔壁大队代销店当负责人,我们知青点周边方圆几里地就这么一个店,买生活用品都去这里。有一次我们知青点三个人买完生活必须品后还剩下几毛钱,心血来潮,打了半斤“山芋干酒”,称了半斤“萝卜角子”,就站在柜台前把它干了,结果他俩没事,我两腿发软,被他们扶回知青点。       


      当兵到部队,纪律约束,端酒杯的机会很少。有一次指导员老婆来探亲,她是宜宾五粮液酒厂的员工,一年到头内供指标就是两瓶五粮液,都带来了。那天周末,指导员把我们连部三大员(通讯员、卫生员、军械员兼文书)喊到团部家属院,嫂子烧了几个菜,喝五粮液,我的乖乖,这酒听说过没见过,香气扑鼻,口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比山芋干酒好喝多了,两杯下肚,小脸红扑扑的,但头不昏地不转,一瓶干完,意犹未尽,哪知道指导员把第二瓶收起来了,“不喝了,不喝了,明天还要训练呢”。     

     

      后来提干了,光棍一条,一个月拿五十三块五,经常被战友们逮去“打牙祭”,无酒不成席,当然都要喝几杯,当然都是我买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价便宜,酒加菜几块钱就可以搞定。

      久而久之,虽说喝酒基因欠缺,先天不足,但“酒风”一直比较硬朗,久经“酒精”锻练,后来也能整个半斤,超过半斤绝对喝“高了”、喝“大了”、喝醉了。

     

        有人说喝一辈子酒,丢一辈子丑,我“酒老爷当家”后虽没有出过什么大丑,但也误过事,现场“直播”有过,丢手机、丢钥匙有过,一通电话打遍,尔后呼呼大睡,不省人事,第二天后悔的不得了,真的是“劲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哦”!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各地的规矩不一,套路各异,你得有所了解,与地俱进,否则你很被动,容易喝醉。我的体会,喝酒看量,这是基础,是前提,没量啥也不谈,在酒桌上就没有话语权。喝酒看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酒逢知己千杯少”,投缘的、知己的、发小的、一起出生入死的在一起,能喝半斤喝八两,没事。相反,能喝八两喝半斤,多了。喝酒看菜,没菜不行,得有几个下酒菜,但跟“看量”、“看人”比,看菜显得微不足道。喝酒还能看人品,有些人酒量虽然不大,但从不装孬,不耍滑头,从来都是自己先倒,这种人虽然欠稳重,但没心眼儿,够处。有些人有量,但看人、看酒、看场合喝,一般不主动,等你喝的差不多了再后发制人。这种人虽然看似稳重,但城府太深,心眼太多,不值得深交。

        年龄不饶人,现在明显不胜酒力了,每每朋友聚会,就像犯了什么错一样,都不敢多言冲动,不敢主动出击频频举杯,更不敢“炸罍子”,只有硬着头皮被动应付的份儿。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份《退出酒局告知书》,觉得有点意思,便稍加修改,发至我的朋友圈里:“各位亲朋好友:本人自喝酒以来,纵横酒场四十余载,喝倒几百,喝哭若干。如今已过了喝酒的最佳年龄,酒量骤减。无论什么白酒、红酒、啤酒、劲酒,一杯头昏,两杯酒醉,三杯人事不知,人送外号“三杯倒”。且酒后声音大,乱打电话,胡言乱语,谁都不服,只扶墙。为了酒后不得罪朋友,且感情还要维持,决定放下酒杯,举起茶杯,自今日起以茶会友,谈人生,谈理想,弹棉花,就是不谈酒。酒场无小事,费钱又误事。还望亲朋好友予以谅解,支持,并监督。特此声明,理解为盼。2021年X月X日”。

        谁知信息一发出,便招来一波狂损,“你小子装怂,当年的雄风哪去了”?“男人绝对不能讲不行,你还是不是个男人”?

        这不,前日晚上又是扶着墙回来的。   


注:《凡尘艳语》公众号平台2021年8月21日推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喝酒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