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38-95

      本书中,俞特把复习课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复习课,它的现实意义是指向学习的形成性检测。一类是为体验数学的乐趣,尝试对数学有深度理解而设计的,因为在复习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比较充分,适合开展一些在新授课中无法开展的学习活动。第一类称为经典复习课,第二类称为拓展复习课。

      经典复习课教学设计的三种基本样式。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梳理知识,使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第二是熟练技能,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正确率;第三是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

      我以为第一种基本形式就像利用思维导图一样,从整体出发,一条主线,把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像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倍数与因数》一单元,就比较适合这样,整个单元以“倍数与因数”为主线,分成“倍数”和“因数”两个分支。倍数下面有2、3和5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中有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最后还可以加上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因数分支下有质数和合数的概念,通过判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最后可以加上最大公因数。

      第二种形式比较适合数与代数章节中的运算顺序的复习。因为此部分题目灵活多变,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式题型,所以正确利用运算律很关键。至于形成的能力,那就是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白运算律在整数、小数和分数部分同样适用。

      第三种形式其实不仅适用于复习阶段,我认为在课堂中同样很重要。书中的例子1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½,学生不说二分之一,但要让同学们知道你说的是二分之一。这样的题目类似于头脑风暴,学生的答案很多,诸如0.5;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50%;五成;对折;1÷2;1-0.5等等。尽管学生说出了很多,老师还觉得意犹未尽,引导孩子用图形来表示。环节二中,老师更加的大胆,让学生在题目中去发现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转化”思想,再次头脑风暴。


      这种形式的复习课基本思路是由老师提供一份材料,并把这份材料作为一个思维触点,以整个小学所学内容为背景,以思维触触点为指引,进行发散性思维,对所学数学知识做思维检索。

      在拓展复习课教学设计这一小节,俞特更是动用了大量的案例来描述。总的来说和上面提到的第三种形式相像,本课例的环节如下: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在类比中体验转化的思想;然后深度寻找多领域的同类材料,在联结中体验转化;在生活中寻找类似材料,深度理解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体验转化的多元性。

      与传统的复习课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这样的复习课是以数学思想为主线的,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多次参与头脑风暴,不仅在数学知识之间互相联动,而且还与生活密切关联,可以说这样的复习课,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而且会越上越兴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习课,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3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