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

随意打开了WPS,删除了一些多余的文件,往下翻的时候,看到了高中时写的一首诗,于是就想把它誊写在原来当做诗集的本子上。其实根本算不上诗集,因为上面就十几首诗,除了一首,其余都是高中时写的。找了一会,终于找到了。虽然诗不多,质量也不高,但心里想着如果丢了还是觉得很可惜的。在抄的过程中,我又在想,即使现在想再写,恐怕也很难写出来了。诗这东西,过了一定年龄,或者过了一定时期,想再来写,真的是很难的;即使写的出来,也会少了当初的那种诗气,那种诗韵,就像人老珠黄了,却还要娇滴滴的故作年轻姿态。

说起当初写诗,也是得益于汪国真的两本诗集。书不大,比正常书本要小一些。我是在回家坐公交车的路上,借着车厢里的灯或马路旁的街灯把这两本诗集看完的。如果我当时读的是诸如XXX的诗,或许写出来的诗应该就是另一种风格了。但也可能就算读了,依旧写不出诗来。车上平稳不定,光线也时明时暗,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诗本身的晦涩隐含以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限,即使读了,恐怕最后也写不出来像样的诗来。而偶然地买到的这两本书,却给了我不少启迪。因为其表达是直率的,字里行间的感情是充沛的,语言不是深奥难懂的,所以读着那些诗来,会感到轻松,同时也能得到体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原来诗是可以这么写的。在这种驱动下,我也操起了诗。我不敢说自己写的有多好,但我想只要是自己写的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不是什么自信,因为我从来就没自信过。那段时间,灵感算是比较充沛,或是看到柳枝飘荡,或是一阵春风拂来,或是自己对生活人生的一点感悟,或者是纯粹的想象,甚至有时是做梦而来的;反正在这些所谓灵感的激发下,写了这十多首诗,期间也有一两首登在校刊上,也算是自己在文学之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成就吧。不过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些诗算不上有多好,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模仿,只不过我模仿的对象比较简单,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侥幸得到了肯定。再后来,我也忘了是怎么就中断了写诗,也终于没能在诗歌这条路上发展起来。

上了大学,我时而也会受到灵感激发,忽然涌出写诗的冲动,像受了某种启迪,并且在脑海中开始构造一些词句了,就等着拿起笔在纸上挥洒。结果最后,还是没写出来,那些在脑海中的诗句,随着平庸的日常生活也就渐行渐远了,被自己淡忘最后遗忘。我想写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它仅仅是一种所谓灵感引起的冲动。它没有受到长期以来的诗歌阅读的熏陶目染,既缺乏对诗歌创作的学习掌握,也缺少对诗歌语言创作的积累和吸收。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我可能已经没有了当初那样的诗情了。那时写诗,虽然会有高考,即使周末也要上课,就算要写很多作业,但除了这些,我既不用担心吃穿也不用忧虑住行,只要好好上学就行了(尽管我也没有上好)。所以那时即使是在回家颠簸的车上读书或下午放学上晚课之前那段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好像反而更能感到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因为它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的功利性。而到了大学,虽然这种爱好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也在延续,但有时却不能有高中时那样的感受了。所以我在想如果那时我能再挤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感受那些文字,可能会更加帮助到自己的写作之路。我不是像林清玄、韩寒等天资之辈,我需要读更多的书,去积累,去感悟。

现在,看着当初写的那些诗,虽然算不上有多好,但现在我恐怕也是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诗来了。我觉得写诗除了对语言的掌握外,还需要有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思想和感情,就像活在自己的诗度王国里的顾城、面朝大海的海子。而这种思想和感情,更多或者说就是在一定年龄段或时期才会存在,并通过诗句表达出来。不管其是晦涩深奥也罢,还是率性直白也罢,我想没了这种状态,即使写了出来,也少了前面所说的诗气和诗韵。而我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状态,因为心智和思想更为成熟理性了,既要面对现实的生活,还要思考规划未来的发展,有时就会苦恼、郁闷、茫然,也就无法再投入到纯粹的抒发创作上了,即使偶有灵感,也像昙花一现,被平庸无为的生活磨蚀掉。那天看到高中同学发的朋友圈,原来是他要去澳大利亚留学了,应该是读研,因为我们都复读了一年,只不过人家考上的是211,我则是普通一本。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真的就是这么大,当我还在迷茫待业,生活窘迫时,别人已经在学业深造上又进了一大步,前程似锦。我是挺羡慕他的,家庭条件好,自己又肯努力,以后的发展一定不会差。而我两样都没有。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他在国外又将开启新的求学生活,但这些都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已经不会写诗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