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她在感情中这么卑微

今天我要讲一个女性来访者的故事,为了保护隐私,我用化名小梅来称呼她。通过小梅的故事你会看到童年时的情感缺失是如何让她在两性关系中寻求过渡补偿,以及她是如何自我疗愈的。

小梅来找我的时候已经和男友关系处于“分手的前奏”。男友的若即若离让小梅很抓狂,她极力的想挽回这段感情。小梅和男友都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在我看来他俩条件不相上下,两人都很优秀。小梅就职于政府部门,从小品学兼优,在工作中的能力很强。男友的公司为小梅的政府部门服务,因为工作相互欣赏并私底下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因为小梅的一次酒后失态,被男同事拥抱,让男友很受刺激,并提出分手。小梅追悔莫及,苦苦挽留,但是男友却忽冷忽热,时而表示出对小梅的依恋,时而表示出对两人关系的不确定,这让小梅痛苦不已。

在和小梅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她的童年经历非常坎坷。她小的时候,因为父母躲避计划生育,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奶奶对她疏于照顾,而从小带她长大的姑姑又在她面前上吊自杀,这让小梅的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她七八岁才被父母接回身边,但是父母感情不和,母亲重男轻女,对她关注甚少。开朗帅气的父亲在小梅心中更容易亲近,但是父亲很少回家,总是忙着周旋于各种女人之中。

她回忆有一次她给回家的父亲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单,父亲很开心,微笑着摸着她的头说:“我闺女真棒,考了100分。”并向来家做客的邻居夸耀小梅的学习优秀。这让小梅觉得,只有自己好好学习,才能获得父亲的关注和爱。

这样的童年经历让小梅在往后的人生中不断的寻找儿时的情感缺失,她把对父爱的渴望投射到了男友身上。她发现自己总是对那些主动表示好感,并且殷勤倍至的年轻男性不屑一股,却无法抵抗对自己若即若离的成熟男性,这种男性象征着小梅童年时经常消失的父亲。对方越是冷淡,她越是拼命的讨好,而对方偶尔给她一些温暖,就让小梅如饮甘怡,死心塌地。小梅用过渡的情感渴求来补偿那个内心深处被忽视的自己。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非常重要的X点理论来解码小梅在两性关系中的偏差行为。作者用一条直线代表我们的人生,这条线的中间的X点代表了本自具足的,真实的我们。

就好像我们刚出生时,父母对我们全然的接纳,认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孩子,我们只要健康平安的长大就好了,父母对我们也没有任何要求。这时候我们就是在真实的X点。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父母会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多,拿别的孩子和我们比较。当我们被批评和指责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别的孩子,毫无价值感,于是我们就来到了X点的左侧,负方向上。有些人将这个状态成为抑郁,另一些人将它成为低自尊。这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状态,没有人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出于人的本性,我们通常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努力达到我们认为的正方向,试图为我们认为的缺点作出弥补,这就是过渡补偿。当你为了证明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聪明、可爱、完美的时候,当你把这看为是避免负方向的必要条件时,就会出现问题,有人把这种方向称为焦虑。你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过于追求完美或者争强好胜。

觉察活动“当你自尊受挫时”就是帮助人们发现是否为了证明自己,做了哪些过渡补偿的行为。并且让人们觉察到这种补偿行为并没有让自己感觉舒服,而是让自己陷入了患得患失的焦虑之中。

小梅从小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非常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状态,她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取父亲的关注,但是当父亲没有关注她的时候,她又会回到负方向的抑郁状态。这样的生命底色,让他在在两性关系中,无法做真实的自己。男人的冷淡,让她又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对若即若离的父爱的渴望,于是她拼命讨好对方,想要得到对方的爱和关注。

“塑造你性格的,并不是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而是你对于那些事件和环境做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决定。”我们下意识的储存这些决定,并且用这些决定影响和指导着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5岁的孩童。这个内在孩童就像是你掌握汽车方向盘的双手,你以为是成年的你在开车,而实际上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掌握方向。只有走近这些内在孩童,重新养育他们,才能够让他们长大。只有疗愈小梅童年的创伤,才能让她改变自己在两性关系中过于寻求关注和认可的行为模式。

小梅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儿时的场景,有一次父母争吵的很激烈,她非常害怕,害怕父母离婚自己又会孤苦伶仃。她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默默的伤心流泪。小梅依照我的要求写下了当时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决定,儿时的她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乎我,也没有人关心我。她感觉自己很可怜,很孤独。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我只能依靠我自己。联想到她现在与男友关系中,她发现自己也有相似的感受。当男友忽视她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不值得爱。

我让小梅想象此时她的内在孩童和她一起坐在沙发上,想象成年的小梅对童年的自己用鼓励的语言说: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爱你,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样对你会造成这么深的伤害,你可以试着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理解你。小梅在做完这个活动之后感受到了深深的疗愈。她觉得自己被理解和鼓励,也有力量去改变自己。其实很多人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原因是自己的情绪一直被卡在那里,当人们用鼓励性的话语时,人们会从沮丧中的情绪中振奋起来,这也就是从沮丧的模式转变为鼓励的模式。

小梅后来告诉我,她现在觉得自己很坚强,小时候那么坎坷的经历也没有打到她,反而让她变成了一个优秀的人。她的父母现在也很为她骄傲,她和父母袒露心声后,他们对于过去事情也觉得非常愧疚,现在开始尽量的弥补小梅。当我再询问小梅和男友的状况时,小梅笑着说,现在自己已经不那么在意对方了,反而对方开始更在意她。思维模式的转变让小梅的生活慢慢发生转变。

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乘风波浪的姐姐》中的伊能静,在接到节目邀请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说过去都是为别人而活,要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现在她终于醒悟了,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伊能静的爸爸从小离开她和母亲,这让伊能静早早独立,打工挣钱,她要向父亲证明,即使她是女孩,也是家里那个最能干、最有本事的孩子。同样生长在离异家庭的大S徐熙媛,虽然是家中第二个孩子,但是她更像家里的老大,她照顾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妈妈还是姐姐和妹妹。大S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她对自己要求的严格到头发丝,头发必须每天洗一次、刷牙必须要每个位置刷50次,这让随性的小S觉得难以理解,小S吐槽姐姐,连下飞机回家都像是赶飞机般催促小S。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内心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经常承受着压力和焦虑。大S坦言,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抑郁,甚至在化妆间崩溃,无法上台主持节目。成为母亲后的大S终于放弃了对完美的要求,卸下女神的光环,接受自己不再苗条的身材,像伊能静一样,活得越来越松弛和自在。人只有在做真实自己的时候,才不会为证明自己而活,才会舒服和自由。

阿德勒说,生而为人,我们永远比动物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X点是我们真正的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很多人把获得别人的认可当成是人生目标,这种建立在别人的标准和评价之上的认很容易受随着他人的反应和评价陷入自我否定。下一篇我要跟你们讲讲一个总是过得不开心的中年人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优秀的她在感情中这么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