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大的秘密皆藏于秦可卿一人之身,秦可卿身份密码全线告破,方知秦可卿就是林黛玉的这一天大的秘密。
贾宝玉与秦可卿才是索解《红楼梦》密码的最核心人物
演绎“木石前盟”的明明是林黛玉和贾宝玉啊,因何说贾宝玉与秦可卿才是索解《红楼梦》密码的最核心人物呢?密码索解,
(甲戌本为例)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先由秦氏(秦可卿)引进卧房后入梦,之后警幻仙姑出现秦氏隐身;尔后警幻仙姑给宝玉秘授云雨之事推宝玉入帐,“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陽台巫峡之会”,与警幻之妹梦里成亲。此时警幻妹可卿出现后警幻仙姑隐身;游完太虚幻境后宝玉一声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出了梦境。这声“可卿救我”的失声喊叫恰由秦氏接住说:“我的小名这里没人知道,他如何从梦里叫出来”呢?最终又由秦氏(秦可卿)引出梦来。
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呢?其中禅机又是什么?脂砚说了:“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她说,作者如此安排究竟何意,惟有我批书人知道;此处另一批书人也用墨笔眉批说:“何处睡卧不可入梦,而必用到秦氏房中,其意我亦知之矣。我亦知之,岂独批书人。”他在说,哪里睡卧不能入梦,非要到秦可卿的房中。作者用意我也知道,岂是你批书人一人知道。
足见两个批书人都知道作者如此安排的真正用意,然而谁也不说破。不说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事关重大,事关《红楼梦》的最大秘密。
因为秦可卿是林黛玉的隐性化身,说破了秦可卿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秦可卿。之所以让秦可卿分身扮演林黛玉,是因为天香楼情节太过于敏感,所以将林黛玉用“分身法”另外化出一个秦可卿;警幻仙姑是林黛玉的梦幻化身,警幻之妹可卿是秦可卿的幻身。如此绕来绕去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障眼法”,掩人耳目。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绝非是公公贾珍“扒灰”,而是太子胤礽与林黛玉的化身秦可卿偷情。这是康熙朝最大的皇家丑闻,所以在正史中看不到只字片言,野史传言不足为证,只能在文本中找证据。
改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因绝非“托梦”一事
我们现在文本中看到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改写了的,原本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前者病重而逝,后者自缢而亡。如此大的改动,绝非是我们所解之内容,其中玄机堪称《红楼梦》之最深。
改写原因脂砚斋说了:“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试想,《红楼梦》玄机最深的一段文字改写的理由却只是“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如此轻描淡写的理由谁信呢!
原来这是脂砚斋的一句善意的谎言,而且是唯一的一次撒谎。《石头记》通篇批注有抄写者抄错的,也有一些只点而不说破的,但没有撒谎的,仅此一例,十分奇特。为何?是因为情节太过真实且敏感,一旦说破改写的真正动机,就等于核心密码告破,险极!
作者对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巧用“分身法”演绎,林黛玉演绎李香玉十三岁选秀进京都与贾宝玉续演“木石前盟”相亲相爱的这一段,而秦可卿所扮演的是李香玉最隐秘的部分。所以作者对李香玉的化身一化再化,在太虚幻境先是扮演秦氏引宝玉入梦,然后再演警幻仙姑,所以“警幻出秦氏隐”、“可卿出警幻隐”,本是一人矣!再尔后引宝玉出梦回归到现实“天香楼”,演绎李香玉的后半生。
作者通过李香玉的第二个化身秦可卿来叙述最隐秘的真实生活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讲太子胤礽对李香玉入情太深而“落堕情根”乃至荒废政事,所以康熙为断了太子胤礽的“情根”而收封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开始到“画梁春尽落香尘”的结局一直到秦可卿的葬礼。虽然叙述方式巧妙地采用了人物“分身法”,但由于写得过于真实,就如脂砚斋所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所谓史笔就是对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记录。故依然存在被看破之风险,一旦看破就等于踩上了政治红线。这就是改写的根本原因。
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就是林黛玉的化身
秦可卿乃“十二钗”形象之一,上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女子非一般人,秦可卿乳名叫兼美,此乃作者对此人物的最高赞美。秦可卿的美有多么得眩惑、惊艳、震撼!文本中褒赞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真可谓可卿身上凝聚着作者全部的爱!
试想,如果秦可卿仅仅是一个养生堂弃婴,抱来长大后嫁给贾蓉再与公公爬灰,然后就自缢或病死天香楼,假如单纯就这么点故事,对《红楼梦》通篇结构无足轻重,甚至天香楼一节不要说删改就直接拿掉都不影响《红楼梦》的整体“成色”。她也进不了“金陵十二钗正册”;贾母更不会说她是“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死后的葬礼级别也不会那么高;也不会有宝玉因秦可卿的死而“吐血”情节。
因为秦可卿是李香玉的第二个化身,她就是“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里面说的“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的那个“分身法”分出来的林黛玉。文本中作者对林黛玉的描写没有丝毫的贬损之笔,既然秦可卿就是林黛玉“分身法”分出来的化身,那自然也就褒而不贬,这是铁定!再看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座次安排,第一位林黛玉最后一位秦可卿,林黛玉女一号最关键的人物自然要坐第一把交椅,而秦可卿却是“压轴”的“重头戏”角色,她是替林黛玉压轴,因为她是林黛玉的化身,秦可卿就是林黛玉,只是作者巧设“分身法”而已。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乃“太子与母妃乱伦”事件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实内幕究竟是什么呢?红学界至今没有破解的秦可卿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究竟何意?
贾宝玉的原型皇太子胤礽“落堕情根”太过而荒废朝政,其父皇康熙为了“断其情根”(或许爱上了黛玉)强行收封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为嫔妃,而太子胤礽不甘心收手反而变本加厉与李香玉(林黛玉)在天香楼私会偷情致有了身孕。知情后的康熙愤极怒极之下终将太子废黜。李香玉(林黛玉)为保护太子而选择自缢身亡。
所以秦可卿的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的真正含义是:作者废太子胤礽在说:因自己的不肖“落堕情根”而“故无补天之用”的“罪人”是出自荣国府的我贾宝玉(原型胤礽),但这造孽的祸根开端实则出自于宁国府的你贾敬。此处贾敬隐射太子胤礽自己的父皇康熙。意思是在责怪康熙如果你先不强纳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而埋下祸根,也就没有我胤礽“落堕情根”一错再错,也没有我心爱的人“淫丧天香楼”的悲催结局,更没有我终被废黜的悲号惭愧!
所以脂砚说“书中掩护真面,却于此处逶迤”。就是说,作者为了掩护书中真面而拐来拐去地掩人耳目。这就是康熙朝“太子与母妃乱伦”事件的真相。康熙为了保住皇家颜面未公开此事,只是对李香玉的父母即两淮盐课李鼎夫妇赐死。所以身为两淮盐课的李鼎的相关资料到雍正朝时期什么也找不到,犹如人间蒸发,这就是文本中林如海的死扑朔迷离含含糊糊的真实原因。
于是才有了作者“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惭愧之言;才有了“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箕裘頹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怨言冤词!作者惭愧之余直言“造孽开端”源于宁国府的家长贾敬(隐射康熙),贾敬才是“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这才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
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是贾敬,隐射康熙
回头我们再看看秦可卿(林黛玉)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孽开端实在宁”的真正含义。甲戌本此处有黑笔眉批:“判中才是秦可卿真正死因,真正事实。书中掩护真面,却于此处逶迤”。
从曲子字面意义理解,是在说秦可卿自缢身亡的原因是多情与美貌,这也是败家的根本;而家业衰败都是贾敬造成的,导致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依然是宁国府的家长贾敬;祸根的源头只为一个“情”字。
然而,在这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惊天的大秘密。我们先看看脂砚斋的批注:“箕裘頹堕皆从敬”句侧批注说:“深意他人不解”。其意究竟深到什么程度了呢,为何一般人不得其解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理解为秦可卿的公公贾珍“爬灰”而导致秦氏自缢身亡。
试想,假如真是如此,判词和“好事终”曲子里面,导致家业衰败、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的箭头一直指向贾敬而非贾珍呢?因为贾敬隐射康熙,真实生活中由于康熙强纳李香玉的原型(林黛玉即秦可卿)为嫔妃,这才导致太子胤礽与李香玉(林黛玉即秦可卿)天香楼私约相会终自缢,这才导致太子胤礽“落堕情根”而不能自已终被废。
这一切都是康熙造成的,所以脂砚斋在曲尾批注说:“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这菩萨之心并非针对秦可卿而是针对自己的父皇康熙,为了不让康熙丢了颜面,作者胤礽“秉刀斧之笔”将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在文本中以“分身法”化出一个秦可卿来,将这段康熙父子之间发生的最大的丑闻、天大的秘密集于秦可卿之身。
真正爬灰之人并非贾珍而是贾敬(隐射康熙),作者废太子胤礽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被父皇康熙强纳为妃的行为极度不满,故将这种夺爱行为暗喻为爬灰的丑陋行行径。同时,自己被废黜的“祸根”归罪与康熙,所以曲中说“箕裘頹堕皆从敬(贾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宁国府)”!
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和丈夫贾蓉是作者有意加进去的“障眼法”人物
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者。”
这一段文字透露了两大重要信息:第一是秦可卿的为人以及大家对她的褒赞,足以证明她不是“潘金莲”式的女性,更不可能与公公爬灰淫极而丧命;第二大信息就是,作者原本为宁国府设置的家谱方案只有三代人:宁国公第一代;贾敬夫妇第二代;孙媳妇秦氏第三代。这个家谱方案中贾敬就是秦可卿的公公。
此段文字是早期版本遗留下来的文字,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改写之前就有的文字,十分靠谱的。“冢孙妇”即嫡长孙媳妇,秦可卿为宁国公的孙媳妇。改写后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这种三代家谱模式打乱了,安排秦可卿嫁于贾蓉变成了第四代;人为添加进来的贾珍成了秦可卿的公公即第三代;贾敬夫妇成了第二代;宁国公第一代。推之:秦可卿与贾宝玉才是同辈人。按此推论“家事消亡”的第一罪人应该是贾珍才对啊,可判词和“终身误”曲子中再三点明是贾敬啊!为何?
作者胤礽有意抛出的“障眼法”,以此欲盖弥彰。因为这段故事的真实内幕实在太敏感了,因为贾敬隐射康熙,秦可卿是李香玉(林黛玉)的化身,以焦大之口骂出“爬灰”,暗喻自己的父皇康熙强纳自己心爱的女人李香玉(林黛玉)为嫔妃之事。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并非“爬灰”事件,而是透露了作者太子胤礽自己与李香玉(林黛玉)的偷情内幕。
秦可卿得病真相是怀孕
第十回,秦可卿生病了,其实就是怀孕闭经而已。但还是要按照“月经不调”来治,还说病得不轻。于是养病为由,后院隔离。其实秦可卿生病是假,怀孕才是真。作者只点不露是暗示读者“怀孕”真相。
十三回秦可卿死后,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还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邻,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此段话存在三个疑点,暴露了一个真情。疑点一、媳妇死了儿子还在,何谈“长房内绝灭无人了”呢?疑点二、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从何谈起呢?疑点三、既然贾珍是“爬灰”主角,有关秦可卿的敏感话题该应是避之而不及,岂有公然赞称为“我这媳妇”之理?
暴露真情才是关节处:贾珍说的“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看似一句糊涂话,实则暴露出秦可卿“怀孕”的真相。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死两尸”,随着秦可卿的死断了宁国府传宗接代的根。实际上作者在暗示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与太子胤礽私约偷情而后有了身孕的真实内幕。
对身怀有孕的李香玉(秦可卿即林黛玉)只命打掉孩子未要性命,一是保皇家颜面,二是旧情未灭。最终李香玉(秦可卿即林黛玉)为了保护太子胤礽而选择了“天香楼”自缢。秦可卿死后依然用皇家嫔妃礼仪举办了葬礼。这就是秦可卿葬礼级别极高的真相。
警幻仙姑就是秦可卿,秦可卿就是林黛玉
第五回宝玉随秦氏至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出秦氏隐,暗示警幻与秦氏是同一人;警幻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一句话透露两大天机:第一,警幻自己爱宝玉却许配妹妹可卿与宝玉“做人事”,何意?作者暗示读者,警幻仙姑、妹妹可卿和秦可卿都是同一人也。第二,“淫人”二字说破了贾宝玉的原型废太子的名字,“淫人”谐音胤礽。所以脂砚批注:“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
随后“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音未息,早见那里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此女人正是警幻仙姑,然后作者就为此女人倾其心力写了甲戌本一页过整整248个字的赞赋。此乃《红楼梦》中赞美女人的最高级别之赋,绝无仅有!
试想,如此奢侈的赞赋,《红楼梦》中谁可担当呢?惟有贾宝玉的最爱林黛玉!所以脂砚斋说“盖此二人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意思是秦可卿和贾宝玉均是统领“通部大纲”的关键人物,这赋不得不写。可是赞赋明明是为警幻仙姑写的,并没有提秦可卿啊!原来脂砚斋心知肚明,警幻仙姑就是秦可卿的梦幻化身。秦可卿就是作者用“分身法”化出来的林黛玉的化身。此赞赋实际上就是写给林黛玉的!
作者将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用“分身法”安排在文本中,林黛玉演绎李香玉的前半生,秦可卿演绎李香玉的后半生;警幻仙姑乃李香玉的梦幻化身,警幻妹妹可卿就是秦可卿;绛珠仙草乃林黛玉的前世幻身。林黛玉的原型李香玉在文本中“分身法”化出了六个化身,还有一个伏藏在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化名“春花”(相关内容已有另文发表)。
这些在《红楼梦》里隐得最深的,所设置的密码级别最高的真梦真事,才是《红楼梦》中隐得最深的“真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