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资治通鉴(54)冯唐易老,拖老冯唐的是“我说话直,你别介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代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着实替汉臣冯唐深深感慨了一番生不逢时,让其在历史上以典故的形式留下了一笔。

但当我们深究冯唐是如何生不逢时的,他有过什么功绩却被无视、提出过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没被采纳,亦或是得罪了什么人而被打压?

想来他的名字在广为流传的故事中,也只出现在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当时仕途不顺,被一贬再贬的苏轼在《江城子》中写到“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皇帝才会派人来,像汉文帝派遣冯唐赦免魏尚一样重新启用自己呢?

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唐只是一个传令的身份,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值得感慨“生不逢时”的能力。

回到史料中,《资治通鉴》中对冯唐的记载也只是集中在汉文帝一次偶然与冯唐的谈话中,就是这一次冯唐救了魏尚,至于有关冯唐的其他记载则笔墨寥寥。《资治通鉴》中写道:

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有一次汉文帝经过中郎的官署看到了已经年龄不小的冯唐,便聊了几句,得知冯唐祖父曾是赵国人,就提及了赵国的大将李齐。冯唐听闻,说李齐比不上廉颇和李牧,文帝也认同,发出了身为皇帝的感慨感叹:“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否则就不用忧心匈奴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冯唐当头就给文帝泼了一盆冷水,说到:“陛下就是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的。”这话直接就把汉文帝气跑了。

不过呢,文帝也不是一般人,要不人家怎么能开启文景之治呢,回到宫里的汉文帝等到心平气和,再一次召见了冯唐,想问一问他这样说的原因。然而冯唐却说:

唐曰:“鄙人不知忌讳。”

汉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那样说,来当众羞辱我呢?” 冯唐说:“我这人粗鄙,不懂忌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人说话直,你别介意。”真是闻者吐血。

但是彼时匈奴进犯,情况危急,汉文帝还是向冯唐请教当初那样说的原因。冯唐便表达了自己的一番感想:

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是以匈奴远避。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冯唐的大意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魏尚在边关有很多功劳,皇上却因为他虚报了一些杀敌人数就对其治罪,是赏罚不明的,因此就算遇到了廉颇、李牧,也无法完全相信他们。

所以其主张宽恕因谎报杀敌人数而被削夺爵位并判罚一年徒刑的将领魏尚,继续让其守卫边防。文帝最终赞同了冯唐的劝谏,并派遣其赦免魏尚。

至此几乎是冯唐在史料里的所有笔墨。

再后来,景帝即位后,冯唐被任用为楚国宰相,不久又被被罢免。再到汉武帝即位,匈奴来犯,用人之际冯唐虽然被再次举荐,但已然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后世常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不过拖老冯唐的是“有眼无珠”的皇帝吗?显然不是,文帝极其包容,景帝给过机会,武帝还是想起了他,冯唐算是活在圣君明主的朝代。

那么拖老冯唐的是什么呢?是那句“我说话直,你别介意。”

说真的,“我说话直,你别介意。”这句话在社会交往中真是最让人吐血的一句话之一。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留我目瞪口呆,你还在立人设。

对这类人,虽然大家口上会说“没关系”,但心里绝对会“做标记”,要是你能力强会对你包容些,要是你没啥能力还标榜“心直口快”很难不成为避雷对象。而依我愚见,冯唐恰恰是后者。

在与文帝的辩论中,虽然文帝采用了他的建议,但多少有些时势使然。彼时正是用人之际,将领魏尚被放到前线打仗,总好过在后方搬砖,即便他做错了事。所以恢复魏尚的官职,这是一个借坡下驴的命令。

否则若是身处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冯唐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主张将军在领军中完全自主,不受皇帝制约,你看文帝还能不能听他的。所以对冯唐来说,能力或许是有的,但是否能力的光环能覆盖住自己“心直口快”的桀骜可就不好说了。

换句话说,诸葛亮值得刘备三顾茅庐,但五代时的王峻等着君主三顾茅庐可没什么好下场。咱们都是普通人,还是谦和点做人比较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点资治通鉴(54)冯唐易老,拖老冯唐的是“我说话直,你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