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耐心”这个词,很少有人把它当成工具使用,对于很多人来说,让他充满耐心,就像遭很大罪一样。其实“耐心”这个工具是很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很多人都是被动尝试,结果就是让人有多憋屈,有多痛苦。
以前对“耐心”这个词没多想过,“耐心”作为子女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如果能见到效果,用好的原因是什么?用不好的原因又是什么?以前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我在教育儿子和陪伴一些不上学的孩子过程中,“耐心”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有人问:“杨老师,那些不上学的孩子,你是怎么给人教育出来的?”一开始别人问我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说,因为我觉得也没做啥,如果非得说做了点什么,就跟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时,跟伙伴比憋气一样,看谁憋的时间长。我属于憋的时间比较长的人,我在水下憋了很长时间,等我出来的时候,那些孩子都变了。“多憋一会”居然是一门教子成功的艺术,这是我一开始对于“耐心”的理解。
后来发现,耐心好像也不是憋气。十几年前,我接触过一帮不上学的孩子,我一直以为靠我“憋气”的功夫,可以比别人“忍”的更久一些。跟那些孩子待一段时间,就有家长过来问,“孩子什么时候上学?”我就想“这个家长没涵养,憋不住气”。没过多久,又有家长来质问:“孩子什么时候回学校呢?什么时候不打游戏呢?”我就想,“生气谁不会啊!有本事一起憋住气”。
十年前觉得自己的肺活量是憋气憋大的,后来发现,我这个好像也不是憋气。比如我们参加过家训营后,好多父母知道自己这张嘴伤害了孩子,就闭嘴了,不说了,跟我一样钻到水底憋气了,可是有些人居然能憋出来毛病,不指责孩子了,可是血压都上去了,憋气副作用这么大,我就不再把憋气,把“忍”当成有修养了。
以前很少想过,什么是耐心?什么是忍耐?想把“耐心”和“忍耐”整明白,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做一个区别。耐心作为有效的教育工具,只有进入到真正的耐心里,对子女教育才有效,才能真的帮助我们应对纷繁芜杂的生活。
把耐心和忍耐做个对比。
1、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忍耐是消极的等待。面对同样一件事,这两者之间有区别,耐心和忍耐描述的都是一种状态,都有一颗等待的心,到这没区别,有区别的地方在哪呢?举个例子,有一次跟表哥去太行平湖钓鱼,刚开始很难钓,好长时间钓不到鱼,表哥就说:“能钓着鱼吗?”我说:“应该能”,表哥又问:“这么大水库,鱼为啥非得来咱这呢?大热天,咱在这等鱼上钩,鱼不定在哪凉快呢”,我说:“咱等等,说不定就来了”。没过多久,表哥又说:“彭嵛啊,我觉得不行,这样钓不着”。我说:“我钓个鱼,你一直在干扰我,钓鱼比的就是看谁更有耐心,咱们一定得有耐心啊,没鱼有耐心,咱俩就变成被鱼钓了”。没过多久,表哥又说:“听村民说,有人好几天都没钓到鱼”,我说:“这样,你去问问村民,人家经常在哪钓”。表哥一会过来跟我说:“就在这钓的,有人钓着过”,我说:“人家能钓着,咱也能”。又过了一会,表哥又去问了,回来说:“大部分都钓不着,钓着的是少数”,我说:“咱就是少数呢,咱有耐心,鱼不咬钩,鱼好意思吗?”表哥钓鱼没有耐心,没多会他就说:“要不然咱们干脆走吧,有个地方做鱼特别好吃,咱去吃鱼”,我说:“钓鱼跟吃鱼能一样吗?吃鱼是吃鱼的快乐,钓鱼是钓鱼的快乐,咱再钓一会”。
我发现,我俩钓鱼的时候,他为什么总是想走?说实话,他对钓鱼不感兴趣,对吃鱼感兴趣。通过这个事,我发现我跟他之间,说我更有耐心,他没耐心也是不公平的,我们俩发生的不是一个事,我钓鱼过程中体现的是耐心,他陪着我钓鱼是在忍耐,忍耐就忍不了多长时间。以前误以为耐心就是跟水下憋气一样,他就是在水下憋气的感觉,而我肯定不是在水下憋气,是在水上呼吸,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喜欢钓鱼,坐多长时间都可以,让他坐一上午就很了不起了。通过我们俩对钓鱼这个事,哪不一样?如果耐心和忍耐都有一颗心,不一样的地方,是为了什么而等待,表哥钓鱼是为吃鱼等待,而我更享受钓鱼的过程。
把这个经历放到教育孩子中,对比一下。
耐心是积极的等等,忍耐是消极的等等。跟教育孩子一样,我在这等着你,陪着你,我享受这个过程,这是积极的等待。一个孩子说不上学了,妈妈说:“先不说你遇到啥事了,回家歇歇,从妈妈的角度想,再过两年你就上大学了,妈见不着你了,你现在在家里,妈妈高兴呢,多陪陪你,上大学早两年晚两年没啥区别”。还有人说:“你咋能回来呢?遇到啥事了?咋不上了?不上学以后咋养活自己啊”。一种是积极的,抱着多陪孩子两年的目的,一种是消极的,以上学为目的,动机不一样。一种是为爱完成的守候,一种是害怕孩子不上学,跟熬日子一样。
2、耐心是有情感的回应,忍耐是有目的的回应,一种回应的是情感,一种回应的是某种目的。
3、耐心一定是尊重对方的感受和自由,忍耐是绑架对方的感受和自由。尊重对方,能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他不去上学一定有他的难处,天底下没有能学好故意不学好的学生,只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他可能遇到坎了。第二种是绑架对方,不上学是不应该的,我都忍你好久了。如果这个孩子表现的没有如我所愿,就是憋气。当你尊重自由,尊重孩子的时候,你也还是自由的,你情感绑架孩子的时候,你也不自由。
4、真正的耐心是让人舒服,从心底里感激,忍耐让人紧张,有压迫感,让人觉得恐惧。我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过一个反馈,孩子跟他爸妈讲:“我跟杨老师在一起,当我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搭理任何人的时候,杨老师默默陪着我,从来不问为什么。你们一般会问,是不是哪不舒服了?这样给我的感觉就很不舒服,给人压迫感,让人难受,杨老师那种陪,让人舒服”。我听过之后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比你爸妈在水底憋气时间长一点,就被鼓励了”。如果真有耐心的话,一定会尊重对方,让人舒服放松。
5、当孩子遇到事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一看到孩子遇到事,耐心是为他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忍耐是对孩子行为不合理性进行控诉。
6、耐心让人更容易接近客观事实,而忍耐更容易让人创造虚构事实。其实我们很多行为都是被事实激励和激发的,事实具有强大的激发人行动的力量。所以,把某个行为确定为事实,对于有耐心或者没耐心的人,都是一件意义极其重大的事情,无论它是否真的是事实。有些人更有耐心,无非是他需要找到一个事实,为合理性辩护,他是在找客观事实,找这个事合理的一面。对不合理进行控诉,他是在创造虚构事实,这两种事实都容易激发我们面对这个事情。譬如自欺欺人就是虚构的事实,实事求是就是客观的事实。把这个当成事实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虚构出来的事实在效益层面,可以暂时推动虚构出来的事实激发人的行为——我先不说你,先不理你,先不跟你一般见识。忍耐会导致人忽视真正的事实,导致对于不确定性的东西产生极大恐惧。
7、真正的耐心背后是理想主义者的审美,忍耐是功利主义者的目的,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幅艺术品,以功利主义价值观导向,会盯着作品问值多少钱,如果听说价钱很贵,就高兴,一旦听说不值钱,瞬间就没耐心了,就在忍着。而耐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审美,把孩子当成艺术品来欣赏,这个艺术品越看越好看,横向比较有独特的特点,纵向比较有厚重的历史。会发出感叹“人这个物种进化到现在真是太神奇了,人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啊,再也没有比生命更令人赞叹了,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一个人对孩子有耐心的时候,就进入一个审美状态,在欣赏这个作品,表现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审美和情怀。忍耐的时候,是功利主义价值观驱使。
8、耐心让人充满智慧,耐心不仅是教子的艺术,还是智者的修养,忍耐不是教育者的艺术,往往是弱者的借口。
9、耐心是一种乐观的肯定,愉悦的赞美。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们依然相信他能行,充满乐观的对一个生命的肯定。忍耐是充满悲观的,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否定。如果相信孩子能成功,相信孩子会好起来,能看到普遍的人性——没走弯路的人还没出生呢,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试错。当你忍耐的时候,就否定了孩子人性里的善,否定了未被发掘出来的能力,跟医生给患者治病一样,病人有自愈能力,医生会积极治病,如果病人自愈能力没了,医生就不会治了,病人好起来靠的是自身的力量。
比较完后,才知道为什么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才知道为什么歌德说“如果你已经养成了耐心,请相信你已经干了很多事情”。农民种庄稼的时候,大多时间在等待,教育孩子呢?作为一个生命体,我们教养孩子,跟农民种麦苗有啥区别吗?
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庄稼人穿一个马甲,我们作为家长,是孩子给了咱们一个马甲穿身上,咱们还是庄稼人,我们要回归本色,该忙的时候忙,该等的时候等,那叫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
耐心不是无奈之举,是充满希望的艺术,耐心和持久胜过任何激烈的情绪和狂热,很少见哪个庄稼人在家里唉声叹气,而是在家里喝着茶,等待着庄稼成熟,知道只要顺应自然,什么时候该种,什么时候守候,就能有收成。
好多人把忍耐误认为是耐心,如果这两个词误用,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错失很多机会,不仅帮不到孩子,还委屈自己。从孩子身上真正理解了“耐心”,并且养成了耐心,能让我们在健康、事业和其他领域里发挥出惊人的力量,活出做人的艺术和无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