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的不是爱,而是失去爱

 下面这些情况,你中了几个

有些事让你已经相当困扰了,却竭尽全力假装风平浪静;

很少明确表明自己的需求,因为害怕被拒绝;

如果有人夸奖你,你并不会表示感谢,而是否定对方的话;

你很容易想到给谁电话或者发微信问候,但从不真正行动;

你觉得没有人了解真正的你;

你对自己相当苛刻。


如果你发现上面的很多状况你都符合,可能你自己也没意识到:

有时候你会故意不让爱进入你的生活,躲避爱,或者拒绝爱。


这个观点,是安吉丽思博士在她的新书《如何在爱中修行》中提到的。她是一名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心理医生。她曾接待过这样一位女士,她和老公结婚十几年了,也早就有了孩子,她人缘极好,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生活看上去幸福美满。每当朋友问及她的近况,她都回答很好。

但是,在安吉丽思博士的工作坊,她却失声痛哭:

“我是个大骗子,他们都以为我很幸福快乐。其实我已经心如死灰了10年了。我的婚姻名存实亡,10年都没有性生活。我一直想努力维持平静美满的婚姻,用来瞒住孩子和家人,也包括自己。然而,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悲剧。”

因为害怕失去爱,她将自己代入爱的表象中,从不在丈夫面前展露自己的需求,甚至一直伪装情绪,在这段感情中维持表面的风平浪静。

她就是一个拒绝爱的典型。

在这样一个拒绝爱的案例中,逻辑是这样的:

逃避问题→认为想象中的生活根本不是这样的→害怕失去爱和安全感→独自承担着痛苦→继续逃避问题。

安吉丽思认为:造成伤害的不是爱,而是不再去爱。

一个人想要避开伤痛,其实是很自然的。每次被爱所伤,你对爱的向往和欲望就会随之减少。爱逐渐与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拒绝、牺牲、义务、以来、挣扎、自我迷失。但问题是,当你意识到现在安全了,可以开门去爱时,你的心门却习惯性的被关闭了。这时候,即时你想打开,可能也是纹丝不动。

如何解决呢?

安吉丽思博士说:爱可以用来伤害。但,当你重新去爱,去争取,去感受,重建关系,爱便能治愈你。

如果做到呢?在《如何在爱中修行》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几个要点:

1、学会无时无地地营造爱情

如果你和伴侣相处了很长时间还期望有浓烈的爱情,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你要学会营造爱情。

而让爱情天长地久的秘诀就是学习无时无刻地营造爱情。

其实,对恋爱关系的掌控也可以运用掌控电脑的方式,就像完善自己网球技能或者其它任何技能一样,可以刻意练习掌握的。


2、需要他人,但一定要依靠自己

你也许并不害怕承认自己需要空气,也不吝跟人说,“我想要空气“、”我需要空气“,但是一说到对爱和恋爱的需求,却很少听到有人直白的表露出对爱的需求。原因何在?因为你认为自己能得到的爱并不会有很多。如果对某种短缺的东西表现出欲望,也许让人觉得你不太有安全感。

如果你依赖他人在生活中创造爱,那么你必须靠自己来建立真实的亲密关系。

你可以拥有这样的认知:我有责任满足我的所有需求。

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你从某处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你有责任另寻处理,这样,你才会一直保持自我满足和自主自立。你便能够在恋情中占主动地位,也就不再害怕失去爱。

3、表达完整真实的感受

大多数的沟通问题都源自于只坦白了一部分,而未坦诚交流完真实情感。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表达,可以往这四个方面找原因:愤怒、责备和怨恨,受伤、伤心和失望,恐惧和不安,自责、懊悔和责任感。

4、跷跷板效应

书里提到,爱情中有一种隐秘的关系,叫做“跷跷板效应”。

安吉丽思博士把夫妻或情侣比作了两个相互连通的容器,两人之间的情绪和能量是相互流动的。

就像跷跷板一样,如果一方压抑自己的情绪,就得忍受伴侣的情绪。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都会从伴侣那里出来。

举个例子,你因为工作中的事情很着急,没有在伴侣面前表现出来,也没有跟伴侣说你的情绪。但是伴侣则会通过“跷跷板效应”把你的情绪表达出来。

5、向着同一个方向成长

最痛苦的告别就是,你们的分离并不是因为没有爱,而是因为你们两人注定要踏上不同的路。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伴侣讨厌你听演讲,参加研讨会和沙龙,他抱怨你回家晚,你的新朋友也会让他备受威胁。所以说,你们应该讲彼此的方向开诚布公,告诉对方你,你想前进的方向,询问对方的前进方向。让伴侣纳入方向之中,否则他很不可能支持你,你会跟他渐行渐远。


其实读这本书,我获得的远不止这些。例如在一共250页面的书籍中,作者花费了100多页描写性爱的秘密。懂TA,才能给TA最好的爱。

对于这本书,建议所有的已婚、有伴侣,甚至单身人士阅读,因为在事业取得成功的人,也并不一定能处理好亲密关系。而对于亲密关系,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功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害怕的不是爱,而是失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