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的个人品牌

1000年前,文人通过写文章,写诗句,名流千古。他们的个人品牌,由生平事迹和作品表达,通过连续不断的文化传承,通过书籍建立起来。以至于近代遇到电影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不断出圈,影响着社会生活。

比如李白这个品牌,他在当时就为人传颂,受人欢迎,连皇帝也得附庸风雅,召见且给官做。后人士子通过历史书籍描述,和一首首文字力量直达人心的诗作,和李白灵魂交融。遥想唐朝,李白的风靡其实也只占据社会生活的一个角落,只是因为这个角落是社会中最先进的角落,能够影响文化人,通过书籍流芳百世。如果没有纸和文字的发明,李白也只是一个部落里口齿伶俐,聪敏好义的优秀青年罢了。或许还是一个好族长,好战士,风流俊郎。但绝对不至于,有今天香港四大天王这种妇孺皆知,tfboys一出场,万人空巷,街边围堵的壮观场面。电视剧里的演绎都是大家用现代的场面,表达古代的欢迎。并不是真正的古代欢迎场面。

古人的品牌,建立在文字和纸质书籍上。建立在两千年文人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上,客观上科举制度,给了文字书面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试想,如果我们唐朝以降的科举制度,一改文科,直接现代科目分科录取,会有什么影响?至少只读孔孟文章的人会大大减少,整个一千年的中国社会会将优秀人才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中国的诗词文章,古典考究,主流儒家文化,都受科举制这个奠定整个社会建筑的顶梁柱的影响。而个人品牌的建立,也是在这个一千多年的文化迭代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更多读书人所传唱,倡导,出圈,发酵,形成历史形象。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将造就不同的个人品牌。古代人,由于发酵久远,其做事,为人,功德,都在各个层面被无数后人考究评判。古代是书籍,近代出现了新媒体,比如报纸,留声机,电视机,电影大屏幕,社交软件,短视频号,长视频号。

个人品牌被大家日益增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日益增多的信息娱乐时间投入,而变得更快速,但是也更分裂。

当今时代,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一辈子只爱一个偶像。因为,可爱的人出现的太多,注意力的不断打断和聚焦,使得人们审美疲劳。反过来,对于想要建立个人品牌的人来说,这个社会鼓励的是短期引爆注意力焦点,而更难得道长久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说一个人的人设刻画在了群众的头脑里,只要出现就能唤起群众的聚焦记忆和期待。而是说,一个人能够活成别人的信念,让群众作为榜样去模仿去勉励自己去当作人生境界的追求。

我们要去怀念这种追求吗?或者说我们要去再次寻找一个大家都聚焦的榜样吗?比如共和国建立二三十年的时候全民的偶像是雷锋。年轻人以学雷锋作为人生追求。我不知道,但是,现在应该是办不到的了,我们都在追求自我满足,这是生产力和社会更开放的标志,也是事物规律导致的。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人类社会,因为人类有思维情感智慧,才有了文明。文明这个概念代表的状态就一定是文雅,温和,美好吗?不一定,文明也代表生存。所以,评判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进步还是退步,并无定法。从目前看来,我们至少比任何历史上的时间点都要清醒而且更有力量。

回到个人品牌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杀死了偶像,我们还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吗?陶瓷有一种艺术,把很多瓷器胚胎放入火炉,烧好之后,从中挑选文理独特优美的作品,其他全部砸烂。我们的人生不就是一次火炉锻造的过程吗?不知道上帝会不会拿着一个锤子把最后出炉的废物一个个打碎,但是,一个人一辈子活成什么纹理,是美是丑,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许评判标准会在每个时代变化,但是记录自己,打造自己的纹理,形成个人品牌,从事情角度看是有价值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爆炸时代的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