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合作学习”当万能药

上了大学,身为师范生,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课堂!教师可以这样巧妙地教,学生可以这样有趣深入地学!

听过张齐华老师的几堂课,被吸引,有思考,生敬佩,试模仿,在反思。每每听到这些名师的课,我都在想如果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数学老师,也能听到这么不同寻常的课该多好!

今晚听了张齐华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从8个点学习:

1.因课制宜

这节课整体上是以合作讨论为学习方法,教师拟定学习单,定目标

2.自主提问

鼓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提问(有问题才有思考,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同学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本质区别(先明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从已有经验出发,为新知提供知识生长点)

3.问题表征

张齐华老师在同学的关键回答后,提出:有谁听懂了这个问题?这个提问看似简单,但引起学生注意(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弱),让学生理解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在头脑中进行表征,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对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4.多元点赞

对于学生的评价,力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张齐华老师关注到学生说的是小组的问题(强调这个合作的成果,体现合作的重要性);问题本身有价值,凸显本质

5.“数形”巧渗透

以“表面积相同棱长相同吗?”问题切入,将“同表面积不同棱长”渗透到本质为“因式分解”

6.符号赋意

让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转化为数学符号,从形象化到抽象化,将表面积计算方法转化为计算公式,培养数感,再让“代数式”(数字、符号、公式)会说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内隐到外显,明晰代数式中每个部分的情景意义

7.水到渠成地探寻

深入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自主地探寻“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从而演绎推理,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过多讲解

8.有失有得

这节课你的收获?不足?反思?改进?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节课可改进处:

缺少变式,不同现实情景时要计算的面积不同,如:教室刷漆、包裹部分贴纸等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课堂太过自主,难以把控,对学生和老师要求极高

今天在课堂上对于“合作学习”涂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1.学生不愿意合作怎么办?

2.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怎么办?

3.学生对于讨论的结果知识罗列,并没有提炼怎么办?

这里涂老师提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在有效性前考虑“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万能药,不能让合作学习成为形式,而是让合作学习真正必要需要的时候再呈现,要让学生自己觉得没有合作我们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候别担心,学生们会自己提出要合作学习,这时候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需求,而且会更有效!

例如:在吴正宪老师的《收集数据》一课中,首先播放1分钟内红绿灯路口通过车辆的视频,播放完,问学生通过车辆类型的数量,学生就会发现一个人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时候合作就顺其自然的发生了(必要性),在小组内会分工(有效性)

学生在合作中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我认为是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没有知识就很难有思考,只有在已有经验上才能更好的多元思考、深入思考

学生对于合作讨论的结果仅知识罗列,并没有提炼。我认为是学生没有形成总结概括的思维,没有反思的习惯

对于合作学习,涂老师提到:必须、训练、评价(积分)

需思考核心问题: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合作学习”当万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