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应该报什么课外班?

孩子上学了,有两个问题,家长很纠结——

1.要不要报课外班?

2.究竟应该报怎样的课外班?

耳边可能有许多种说法,最终,多数家长还是选择了随大流,并没有深入地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中国做家长就是这么难,非得是全才不行。希望这篇文章讲清楚了,虽然无法告诉你孩子到底应该报怎样的课外班,但至少,给你的选择增加了可以参照的依据。


为什么要报课外班?


“课外班”,毫无疑问,是与“课内班”(容我生造一个词语)相对应的概念,是对孩子在校学习的补充。怎么个补充法?一是弥补,二是强化。

举个例子,(1)孩子在学校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知识出现了不少漏洞,甚至影响到了考试成绩,这就需要弥补,以便帮助孩子赶上大部队。当然,也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2)孩子可能不存在这种情况,但家长希望孩子成绩更强,甚至本来是优等生了,还要通过补课强化优势。此外,(3)孩子在学校学习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家长觉得,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或者家长觉得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或者家长希望孩子发展某方面的能力,但是,学校教育满足不了,就通过课外班予以强化。最后,(4)家长也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孩子喜欢,就鼓励孩子加以练习。

我们也可以借用干国祥老师的说法,把这四种情况,归为两类,(1)(2)种情况,是为了弥补或拉开差距,第(3)(4)种情况,是为了弥补或拉开差异。拉开差距,是指孩子和其他孩子在同一个赛道上跑,这是规定动作。孩子跑慢了,要请教练,看问题出在哪儿,帮孩子跑得更快些;孩子跑快了,要请教练,看怎么能跑得更快,避免被别人赶上。拉开差异,是指帮孩子多开辟一条几条赛道,以增加未来升学或进入社会时的优势。当然,有时候未必就是为了取胜,仅仅是因为孩子喜欢。

无论是哪种情况,自己为什么给孩子报课外班?自己心里要清楚,孩子心里也要清楚,不能糊里糊涂,不明不白。花冤枉钱事小,孩子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


图省事送孩子上课外班?要慎重


有的家长下班晚,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干脆送进课外班。这时候,课外班的功能,跟托管班差不多。

这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如果家里连老人也没有,孩子年龄又太小存在安全隐患,不托管也不行啊,这种情况不讨论。一般情况下,不要图省事送孩子去课外班,除非真有必要去课外班。

一定要防止一种错误的思维,就是企图监管孩子的所有时间,让孩子的所有行为,在成人的注视之下,这不利于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甚至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孩子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需要有机会能够自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没错,孩子会偷懒、懈怠、撒谎,但这就是自我成长的道路啊。如果孩子连成长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发展出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不放心,可以通过关注结果来促成孩子的自我管理,而不要试图控制过程。当你为孩子独自在家(或者与老人一起在家)而焦虑的时候,要同时想到,这可能是一种机会。通过这种机会,孩子很可能比那些监管下的孩子,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学习效率更高。

如果你在家,孩子又处于小学阶段,那么,孩子的功课辅导,更多地需要你来跟进,而不要往课外班一送了之。通常来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课外班的师资,是比不上学校的。课外班往往是短期思维,而你在家带孩子,就有可能防止短期思维,更注重孩子的长期发展。

课外班是为了解决你和学校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图省事,要不得。


我不建议小学阶段补文化课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比较浅显。通常文化课的学习,学校教育就能够满足,孩子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水平线以上。如果成绩很差,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学业上,而是出在学习态度上,这不是课外班能解决的。而且,如果小学就开启了文化课补习模式(个别培优班不在讨论范围内),那么,就可能形成恶果,孩子会有可能依赖于补习。那么,上了中学,功课变得复杂了呢?小学都需要补课,这中学咋整?

小学上课外班,要更重视差异,而不是差距。

二是小学阶段,文化课外班的模式,通常是非常应试化的。这在中学尚可理解,在小学,弊端实在太大了!因为在小学要短时间提升成绩,背题都可以,但孩子能这样学习吗?课外班教的许多技巧,实在是不足取,只是应对眼前的问题,而不是基于对知识的把握。

三是小学阶段,知识简单,家长本身就可以给孩子补课。家长补课除了更敬业外,还有许多优势。例如,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对自己的孩子也更理解。更能明白问题出在哪儿,针对性也更强。最重要的是,更能解决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并且,更容易在更早期发现孩子发展上的问题,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例如好的英语课外班(不以应试而以能力为核心的),就可以报。小学的语文和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不仅因为这是智力的基础,而且,语文和英语作为两大学科,在中学阶段也非常重要。而语文和英语严重依赖于输入量,即依赖于早期积累。一旦早期积累不足,错过了语言敏感期,到中学补课的代价就非常高,因为输入量很难补上,需要时间,中学又最缺时间,只能以应试的方式补,肯定成本太大了。


小学重视差异,中学重视差距


在选择课外班的问题上,小学要重视差异,中学要重视差距。

说得简单一点,小学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尽可能在艺体等领域拓展孩子的可能性。这并不是说,孩子将来要从事艺体方面的工作,而是因为艺体对孩子的精神面貌、自信心、人格发展,以及未来的幸福感,都有不可忽视地作用。而且,孩子也在广泛的尝试中,会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以下,家长就要留意。一是学业可能有漏洞,要考虑问题出在哪儿了。二是中等以下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在这里,一定要检查动机与习惯。孩子喜欢学校吗?爱学习吗?要弄清楚。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心里要有数。是电子产品导致的结果吗?要警觉。否则,一旦模式形成,到了中学,就悔之无矣。

在这里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的智能类型。学校教育会青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如果孩子不是因为外部因素,而是因为内部因素,成绩一般甚至中等以下,那么,仍然要抓学科学习,但同时,要积极地为孩子开辟第二赛道甚至第N赛道,因为孩子的天赋,可能并不在文化课学习上。如果这样,同时意味着,孩子在其他某个方面,一定有过人的天赋。

我始终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中学阶段,文化课学习非常重要,要更重视差距而不是差异。


孩子至少应该拥有一项特长


中国教育,压得太紧,教得太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弹性。哪怕成功了,也太多“小镇做题家”。一旦考试消失了,生命就开始变得零乱。许多人一生的平庸,就是这么来的。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热爱什么,往往也不明白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并不是抽象的东西,意义往往与我们热爱的领域相互关联。

孩子拥有一项或几项特长(足够长)的好处在哪儿?

这是他的自尊心的源泉,也是意义感的源泉。

这可能是他未来安身立命的领域,哪怕不是,也是他孤独时的安慰,让生命保持必要的弹性。

找到这个特长,发展它,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不要让坏的课外班破坏它,而要用顶尖的机构来成全它。并且,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确保在这一领域能够出人头地。这一领域,或者关乎天赋,或者关乎热爱,或者兼而有之。

我从小无特长,死读书,应试教育下窒息沉闷。幸在爱阅读(课外书),爱写作,一旦脱离了应试体制,读写能力,就成了我一生的核心能力,足以安身立命。


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与特长对应,有些能力,是属于核心能力,无论你从事哪个工作,这些都非常重要。这些能力,是从小家庭要重点打造的。

例如:

阅读能力(包含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

演讲与辩论的能力或者说口语表达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一至九年级,这些能力要重视起来。可惜,这是绝大多数课外班不教的。首先是教不了,能教的人太少了。其次,也很贵。

所以,这些能力,往往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家庭的培养,除了资源支持,也包括创造相应的实践环境。


这些课外班不建议报


小学不能报的班有:

1.作文培训班;

2.珠心算;

3.记忆力训练;

4.快速阅读训练(包括全脑阅读之类);

5.思维和想象力训练;

6.读经班;

7.女德班;

8.礼仪班;

……

这些班,差不多都是收智商税的。小学读作文培训班,不是很正常,会破坏孩子的语言感觉,不利于终生写作能力的发展。2-5类,在教育学上,都是属于“形式训练”,贻害无穷。6-8就不评了,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就不要折腾了。

此外,像类似的主持人培训或表演班之类的,也不建议报。


中学补文化课,关键是找对人


到了中学,文化课学习就空前重要了。

不要听机构吹牛,不要被机构忽悠。中学学业方面的问题,原因很多。有时候是根基没打扎实,有时候是不够努力,有时候是习惯有问题,有时候是方法就错了……多数问题,都可以靠孩子自身的努力解决,——你管好他的手机了没有?

孩子不努力,补课有啥用?

孩子努力了,并且长期努力了,遇到了问题,补课才有用。这时候点拨确实很重要,但得是金手指才行。所以,中学遇到好老师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定要补,我强烈建议找高手一对一地补,最有效果。

如果要找机构,就只能找大机构,质量有保证,避免小作坊式的补习班。

(网络讨论,我的发言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到底应该报什么课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