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对危机需要合理的框架和方法 ——读《剧变》有感

         大多数人一生之中都会经历一场甚至多场剧变或者危机,有些危机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改变而化解,有些则不行。同样,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也会遭遇各类危机和挑战,都需要各国结合本国实际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解决之道。纵观历史,不少国家总能找到应对之策,顺利发展壮大,有的国家却在挑战和危机中衰弱、甚至消亡,其中是否存在某些共性的特点和规律,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和探寻。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口,全球知名博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为读者带来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剧变》,为我们认识危机、分析危机、应对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个人感到深受启发。

         作者认为危机是一个紧要关头、一个转折点,这一时刻意味着挑战,然而能否成功化解危机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成功可能仅仅是局部的或一时的,相同的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作者鲜明的指出,危机的定义可以随着不同的发生频率、不同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的影响范围而变化。有些危机的降临确实毫无征兆,但是大部分危机都是多年渐进式变化累积的结果。如何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来及时发现个人或者国家可能存在的危机苗头、征兆,并有针对性的做好预先防范,以利于规避危机,或者将危机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进而拓展借鉴到对美国以及全球今后一个时期可能面临危机的分析预测,并研提相应的应对建议,或许这就是作者出版此书的初衷

        总的看,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个人危机的研究。作者认为个人危机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分析个人危机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如果从个人危机的视角出发使得普通受众更容易“联想到”国家危机,从而弄清楚其中的复杂性。同时,在个人危机的研究方面,世上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得出了个人危机的不同影响因素的发展路径,从而可以帮助众人理解个人危机的不同结果。这些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起点,使得我们可以着手描绘国家危机不同影响因素的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危机的不同结果。遵循这一思路,作者以个人危机入手,从危机产生的形式、缘由以及发展轨迹中去探寻,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分析,认为个人危机发生后的6周时间是关键的过渡期,如果在这个时限内找到了应对的方法,那么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反之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结合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作者认为发生危机后,首先要找到问题、划清界限,提醒读者要精准定义问题,不要宽泛化,要清醒认识到出现危机只是局部出现了问题,并不全盘皆输,保持乐观;其次是要关注“为什么是现在?”,大部分危机是长期累积渐进的结果,为什么这个时机爆发,主要的诱因可能就是我们当前必须要着力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梳理出了影响个人能否成功应对危机的12个主要因素:直面身处危机的现实、愿意承担责任、划清界限明确问题、向外界寻求物质及情感支持、借鉴他人应对危机的方法、自我力量、诚实的自我评估、应对过往个人危机的经验、耐心、灵活的个性、个人核心价值观和不受约束

         第二部分,对国家危机的研究。紧接着,作者结合个人和朋友的工作、生活、研究的经历,针对芬兰、日本、智利、印尼、德国、澳大利亚和美国7个国家在数十年间所经历的危机和选择性变革进行了比较性、叙述性、探索性研究。其中,以芬兰和日本为例,重点分析研究的是由外部冲击引发的突发式危机;以智利和印尼为例,重点分析研究的是国家内部冲击所引发的突发式危机;以德国和澳大利亚为例,重点分析研究了非突发式的渐进式危机,可以说比较具有代表性。对比性的研究方式,让我们可以很鲜明的找出不同种类危机的异同,叙述性的表述方式,让读者对上述国家近代的历史能够有较为宏观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对上述6国3种危机的分析研究,结合对个人危机的研究成果,作者进而提出了影响国家能否成功应对危机的12个主要因素:对国家陷入危机的举国共识、愿意承担责任、划清界限明确需要解决的国家问题、从他国获得物资和资金方面的帮助、借鉴他国应对危机的经验、国家认同、诚实的国家自我评估、应对过往国家危机的经验、应对国家失败的耐心、特定情况下国家的灵活性、国家核心价值观、受地缘政治约束程度。   

         第三部分,聚焦分析日本和美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 关于日本,作者认为,日本的优势主要有强劲的经济、教育程度很高的人力、独特的自然环境、结构合理的政府债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老龄化和不断下降的人口总数,与亚洲周边国家的历史问题,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从本书的危机框架看,日本有成功化解危机的经验,具备从失败和挫折中恢复的耐心及能力,拥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在解决部分主要问题时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供借鉴等优势。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对于二战历史的歪曲和回避,不愿承担战争应有的责任,不敢于担当自己过去的作为,在人口减少、移民政策、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等方面缺乏诚恳且现实的自我评估。

         关于美国,作者认为,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优越的地理条件、自认为比较好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等,但是也重点指出了政治极化加剧、选民投票率低和选民登记障碍、不平等和社会经济流动性下降,以及政府对教育和公共领域投入减少等突出问题。并从本书危机框架的角度提出,上述突出问题并未成为国民的共识,也缺乏向他国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尚未练就承受国家层面不确定性和失败的耐心,作者认为这些不利因素或许比具体实际问题本身更应该引起美国政府和国民的关注。

         第四部分,对全球危机的预测分析。鲜明提出核武器的爆发式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全球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球面临的最突出的4个危机。作者对上述危机逐一进行了分析,客观描述了全球现状,并通过适当的推演预测了发展趋势,阐明了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可谓发人深省。最后,梳理了当前相关国家和地区过去或者当前正在为之作出的努力,提出了采取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协定、区域协定、全球协定3种解决路径。

         作者在书中也坦诚的提到此书作为研究成果的一些不足。例如,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书仅仅选取了7个国家,样本量远远不够,而且从国家的富裕和发展程度、地域分布等而言,代表性不算强。加之全书更多的是叙述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分析数据支撑,对相关概念也缺乏严谨的定义和框定,得出的结论或许不够说服力。也不同于专业的历史学家,没有过于强调档案研究,没有着重对第一手文字资料的分析,等等。但是,总体而言,个人感觉此书仍然算得上是一本分析危机框架、研究地缘政治、提升人文素养的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析应对危机需要合理的框架和方法 ——读《剧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