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最美的青春》有感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真的很巧,最近刚刚看完《最美的青春》,讲的就是“塞罕坝——美丽的高岭”的故事,上网百度了一下,这里早年曾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过去的原始森林已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一度“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

      这样一拨年轻人上坝,让塞罕坝发生了不一样的改变,有的人树立了不种活树不下坝的决心,有的人从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到甘愿为之付出奋斗一生,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来,有的人从始至终都融入不进来这个队伍来,最终选择了离开,在不同人的选择之中,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冯程,刚开始他上坝时候是拧着一股子劲儿上来的,所谓的幸福感几乎没有,在坝上种了三年的树,从英俊少年变成了荒原野人,第一年心里备受煎熬,第二年几乎每天都有寻死的念头,第三年,在绝望之中度过……一个人在着荒野高原之上,心里面定无比的苦闷。但自从先遣队、大学生陆续上坝之后,冯程开始了一步一步的改变,他对张福林的关心、为大家翻译英文资料,为了救雪梅不顾生死与狼搏斗,从刚开始的格格不入慢慢地融入了这个集体里,同时,大家也想着法子让冯程改变,雪梅号召大家偷偷剪了他的头发,刮了他的胡子,老冯变小冯,变成了美男子,大麻花调侃他,“这模样,大姑娘得当当把门给踢开咯!”之后大雪封山,大家被困坝上,没有粮食,饿了几个月,冯程不惜生命为大家去探路。

      从个人主义的冯程变成了一个与集体共患难共生死的冯程,他战胜了孤独,战胜了内心的怯弱,战胜了个人主义很多缺点,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他发生了一点一滴的变化,变成了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人,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立体而全面的人。一个人兴许可以更快的做事,但是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力量的集体才能更快的、更好的完成一个事业,在这个事业的长河中,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获得了意义感,体验到了幸福,获得了巨大的改变。

      梦茵从一个小女生变为了一个有担当的而有坚韧的女性。上坝一开始很不适应,哭泣是常事,也曾被武延生所迷惑,很容易陷入到自己小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梦茵直言说自己后悔来坝上了,她说:“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我希望自己过的体面一些,能够喝上一杯咖啡。”但后面大家一同度过难关,一起第一次完成了以前从来没完成过的事情——放叶率大大超前,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自豪感、崇高感、幸福感,一点一滴的都在改变着梦茵。她的转变给我感触很深,如果只把希望寄托于某个人身上,心里就装着那么点事情,视野就会非常的狭隘,心情也很容易起伏波动,但是心中不断的装了许多人和事情的时候,找到了责任感、担当感和使命感的时候,心中会充满力量,不会就因为一点事情就情绪波动,而更加能够主动调节自己,走向他人。可见,心中装的是什么很重要,装的都是自己,便是一个狭隘的世界,心中装的是一个高尚辉煌的事业,便是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有了事业才有更广阔的改变空间,才有前进动力,即便是客观环境有困难,但是通过不断地塑造自身的主观条件,从而能动的改变现如今的客观环境,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最美的青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