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力量——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林燕群

        一、初读,这是热血和希望的感召

        能够再次加入李教授组织的第三期全民终身学习研究专题共读共研小组,与一群来自全国各地有情怀、有学识的伙伴互学共学,我非常高兴。6月推荐的《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重点细读了,《巴黎宣言:关于投资于教育的未来的全球呼吁》和《柏林可持续发展教育宣言》也读了3遍。虽然有的话语系统有陌生感,但其中却处处流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处处彰显对教育变革的迫切期待,处处在呼吁我们每个人应承担起身为人类命运立即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对话,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努力。正如文末所说“只有通过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集体,凭借行动力、领导力、抗压力、创造力和关爱力,我们才能改变发展方向,实现教育转型,最终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发声,多么坚定执着的立场。在《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这份材料的过程中,我是带着听演讲的心境来读的,仿佛发言者就站在面前不远处的演讲台上,我感受着发声者超前的眼界,开阔的胸襟,悲悯的情怀,深深为之震撼。

      二、思考:这是理想与行动的灯塔

        怎样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育的功能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教育,“它既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建设和平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身处教育中的我们,不论是儿童、青年和成年人,均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共有的星球上我们彼此相连,而且我们务必共同努力。”教育的未来是怎样的?那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又具有什么特质呢?在《柏林可持续发展教育宣言》中提到关于如何应对目前人类社会遇到的威胁与挑战,“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使我们建立彼此之间及与自然之间更加公正、包容、关爱与和平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和平、公正、包容和关爱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打造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需要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与行动呢?

        首先,身为教师,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组织及教育时空的问题,并为之做出变革。因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已然明了,知识和学习是实现更新和变革的基础。然而全球差异以及重新构想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的迫切需要,都意味着教育尚未兑现其助力我们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承诺。”教育目的制定的出发点是什么?那就是“创造休戚与共且相互依存的未来。”随着我国2022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非常清晰。然而,如何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解读这一育人目标,如何在终身学习的视野下看待这一目标在人的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体现,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

        第二,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更新理念,落实行动,突出自身发挥的作用。新的社会契约必须遵循这两项基本原则:1.确保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2.加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教育。我是这样理解这两项原则的:它是一个比较宏大高远的目标,强调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权利赋能的行动力,凸显满足人人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我们为实现教育服务每个人这一共同目标与福祉的参与行动。教师,作为连接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重要关系人,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方面拥有无限的丰富的发展可能性。

        三、对照:这是宏观与微观的呼应

        面对上述宏观的目标,在微观层面,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革新实践呢?我想应该回归到教育原点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的组织实施等问题。报告中提出了这样一些革新教育的建议:

1.在教学组织方面需关注同伴、小组之前的高质量合作。“教学法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

2.在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方面需关注学科的融通、学习与生活的融通及能力培养的多元兼容。“课程应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同时培养其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在教学实施主体方面,教师自身及有关部门需关注并认可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支持教师充分参与到教育变革实践中。“协作和团队合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特色。对知识的反思、研究、创造和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在学校的功能定位方面,需关注学校各个空间能否满足多样化人群的学习需求,需关注学校能否履行“支持包容、公平以及个人和集体健康的职责”。

5.在教育时空开发方面,需关注不同文化场域中线上、线上空间的融合,当下学习向终身学习时间的延续。“我们应终身享有并扩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中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应整合各种自然、人工和虚拟的学习场所,精心发掘各个场所的最佳潜能。”

        对标以上五个方面,反观自己作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我觉得自己也是千千万万中正在尝试教育革新的那一个微小分子。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之下,线上活动成为了常规的课程实施的主流。无论是教师在班级群内组织的丰富的媒体资源学习与讨论、还是建立的面对面会议室、直播课堂,均彰显了课程的实施路径已经随着学生生活场域的变化进行着相应调整,同时也将改变后疫情时代我们复学后的课程实施路径。同样,疫情在影响我们生活状态和教育教学时空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在这场疫情中通过班级微平台学习防疫卫生、安全居家、心理调适及新媒体技术等。我就在疫情期间承担了一次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家庭教育抖音直播课程,对我来说,第一次注册并使用抖音做跟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也是一次新的挑战与体验。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样态在家校协同下得到体现,学生、和班主任的成长具体表现在:1.在分享与总结评价中引导学生过有健康有意义的居家生活,提升班主任自身的资源捕捉力。2.在学生家庭信息的搜集调查中,增进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以学生为切入口,提升其所在家庭防疫意识与防疫能力,同时也锻炼了班主任复杂情境中的应变力。3.在公众号、微视频、在线表格等多样资源的搜集与运用中,提升师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新媒体的运用力。4.线上班会,从形式、内容到主讲人都不断进行着动态调整,提升了学生的领导力,提升了班主任的策划组织力。从最初的老师讲授为主,走向渐渐学生乃至家长担任主播;从单一的学习讨论走向利用家庭空间、人工智能等资源进行虚拟空间的互动体验。

        这两年,我延展了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兼学生工作负责人的学习范围,在加入了常州市顾锡宏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后,先后考了人社部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接触了自然教育课程,这些充电的经历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与内涵产生了新的理解。我们不仅是孩子的老师,还是与家长共同合作、共同学习的同行者,我们的眼界、理念会对与我们相伴的学生和家长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对“双减”《意见》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结合家庭教育指导的书籍的学习,我尝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开发,借助学校家长会的平台,尝试推进互动体验式的家长课程。从亲子阅读的开展,和谐亲子沟通的建立到假日生活指导,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发现当下自己所做家庭教育指导与我之前的教育教学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前跟着李教授做项目研究所形成的的研究思维、推进方式和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我现在的教育实践。在终身学习这场特殊的旅行中,我的过去与现在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相遇,随着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一次次顺利落地,对未来的学习,我充满期待与渴望。

        正如李教授所提到的,面对教育,我们要有研究的敏感与热情。对于我来说,担任行政职务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一遇到感兴趣的项目,总会忍不住深究一番,深究的过程也是自我更新的过程,所以学习让我快乐。

        今年6月,学校六年级引进了校外机构的公益课程——“模拟人生,遇见未来”。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当时心里隐隐有个声音在提醒我,应该放大这次课程实施的价值,家长志愿者、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在这次生涯规划课程中会学到什么?有哪些体会?会促成哪些改变?应该进行问卷调研。借助这次课程实施平台,我组织全体班主任深入活动现场,观察完整的活动开展过程,很多班主任跟我反馈这次活动的环节设计与互动体验的实施过程真好,给她们打开了学生活动策划的另一扇窗。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00%的班主任觉得对六年级学生实施本次课程有必要。68.97%的班主任觉得对其他年级学生实施生涯规划课程很有必要。一2班班主任周菲老师认为“希望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类似的课程,逐渐渗透。”一6班班主任周玲老师则思考本次活动中循环升级的激励模式是否可以移植到班级评价中。89.66%的班主任认为今后在班级、年级乃至学校层面需要多开发并实施类似的沉浸体验式课程。65.52%的班主任愿意参加此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这种沉浸体验式的学习研修活动中,班主任受到活动魅力的感召,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也得以唤醒。对于学生来说,有趣是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最深刻印象,本次活动对今后的职业规划、学历提升安排也产生了影响。在处理这些来自班主任、学生、家长志愿者的问卷数据信息中,我真切体会到了探究与发现的乐趣,同时,也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这些对后期学校德育课程改进会有参考价值,也会造福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让我成为更有价值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力量——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