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mpeg视频解码器的配置选项含义

lowres的含义

lowresAVCodecContext结构体中的一个成员变量,用于指定编解码器的降低分辨率级别。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加快编解码的速度或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可以通过设置lowres参数来降低编解码器的分辨率级别。这将导致编解码器在处理视频时使用较低的分辨率,从而减少计算量。

lowres参数接受一个非负整数值,值越大表示降低的分辨率级别越多。 常见的取值范围为0到4,其中0表示不降低分辨率级别,4表示最大程度的降低分辨率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lowres参数会导致输出图像的质量下降,因为编解码器在处理视频时使用了较低的分辨率。因此,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性能要求来权衡使用lowres参数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默认情况下不会使用lowres参数,而是使用完整的原始分辨率进行编解码。只有在需要追求更高的性能或对输出质量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lowres参数来降低编解码器的分辨率级别。

总结来说,lowres参数可以用于降低AVCodecContext中编解码器的分辨率级别,以加快编解码的速度或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它在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输出质量要求不高的场景下可能会被使用。

AVCodecContext里面的 codec_id 需要用户设置吗

是的,AVCodecContext结构体中的codec_id成员需要用户设置。

codec_id用于指定所使用的编码器或解码器的标识符。它表示要使用的特定编解码器的类型,例如H.264、AAC、MP3等。

用户在使用FFmpeg进行音视频编解码时,需要根据所需的编码器或解码器类型,将相应的codec_id设置为AVCodecContext结构体中的codec_id成员。

例如,如果要进行H.264视频编码,可以将codec_id设置为AV_CODEC_ID_H264;如果要进行AAC音频解码,可以将codec_id设置为AV_CODEC_ID_AAC

需要注意的是,codec_id的值必须与所使用的编解码器的类型相匹配,否则可能导致编解码操作失败或产生无效的结果。

在使用AVCodecContext之前,还需要设置其他与编解码器相关的参数,如输入输出格式、编解码参数等,以便正确地配置编解码器的行为和参数。

总结来说,AVCodecContext结构体中的codec_id成员需要用户设置,用于指定所使用的编码器或解码器的类型。在进行音视频编解码操作之前,还需要设置其他相关参数来配置编解码器的行为和参数。

如何正确配置编解码器的行为和参数?

正确配置编解码器的行为和参数需要以下步骤:

  1. 获取编解码器:首先,您需要获取适合您需求的编码器或解码器。FFmpeg库提供了许多编码器和解码器,可以通过查询AVCodec结构体获取可用的编解码器列表。选择适合您需求的编码器,并使用其名称或标识符来设置AVCodecContext中的codec_id成员。

  2. 配置编解码器参数:根据需要,您可以通过设置AVCodecContext中的各种成员变量来配置编解码器的参数。例如,您可以设置视频的帧率、分辨率、比特率,音频的采样率、声道数,编解码器的压缩参数等。具体参数的设置方式取决于编解码器的要求和支持的选项。

  3. 打开编解码器:使用选定的编码器或解码器,调用avcodec_open2函数来打开编解码器。这将分配并初始化AVCodecContext结构体,并将其与所选的编码器或解码器相关联。

  4. 处理输入数据:如果您要进行编码操作,将待编码的音视频数据传递给编码器。对于解码操作,将待解码的音视频数据传递给解码器。数据的传递方式和格式取决于编解码器和所使用的API。

  5. 进行编解码:调用编解码器的相应函数,以实际开始编解码过程。这可能涉及处理一帧或多帧的音视频数据,并生成编码后或解码后的数据。

  6. 处理输出数据:在编解码器完成处理后,您可以通过读取AVCodecContext中的输出缓冲区或使用回调函数来获取编码后或解码后的音视频数据。根据需要,您可以对输出数据进行保存、传输、播放或进一步处理。

  7. 关闭编解码器:在完成编解码操作后,调用avcodec_close函数来关闭编解码器并释放相关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配置方式和参数选项取决于所选的编码器或解码器。您可以参考FFmpeg的官方文档和示例代码,以了解每个编解码器的特定要求和配置方法。

总结来说,正确配置编解码器的行为和参数包括选择适合需求的编码器、打开编解码器、设置AVCodecContext中的参数、处理输入数据、进行编解码操作、处理输出数据和关闭编解码器。每个步骤需要根据所选编解码器和具体需求来进行相应的设置和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UTPUT_CODEC AV_CODEC_ID_H264
#define OUTPUT_FILE "output.h264"
#define WIDTH 640
#define HEIGHT 480
#define FRAME_RATE 30
#define BIT_RATE 400000

int main() {
    AVCodec *codec;
    AVCodecContext *codecContext = NULL;
    AVFrame *frame = NULL;
    AVPacket *pkt = NULL;
    FILE *file;
    int ret, i;

    av_register_all();
    avcodec_register_all();

    // 打开输出文件
    file = fopen(OUTPUT_FILE, "wb");
    if (!file)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open output file\n");
        return -1;
    }

    // 1. 获取编解码器
    codec = avcodec_find_encoder(OUTPUT_CODEC);
    if (!codec) {
        fprintf(stderr, "Codec not found\n");
        fclose(file);
        return -1;
    }

    // 创建编码器上下文
    codecContext = avcodec_alloc_context3(codec);
    if (!codecContext)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allocate codec context\n");
        fclose(file);
        return -1;
    }

    // 2.配置编码器参数
    codecContext->bit_rate = BIT_RATE;
    codecContext->width = WIDTH;
    codecContext->height = HEIGHT;
    codecContext->time_base = (AVRational){1, FRAME_RATE};
    codecContext->framerate = (AVRational){FRAME_RATE, 1};
    codecContext->gop_size = 10;
    codecContext->max_b_frames = 1;
    codecContext->pix_fmt = AV_PIX_FMT_YUV420P;

    // 3.打开编码器
    ret = avcodec_open2(codecContext, codec, NULL);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open codec: %s\n", av_err2str(ret));
        avcodec_free_context(&codecContext);
        fclose(file);
        return -1;
    }

    // 创建帧和数据包
    frame = av_frame_alloc();
    pkt = av_packet_alloc();
    if (!frame || !pkt)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allocate frame/packet\n");
        avcodec_free_context(&codecContext);
        fclose(file);
        return -1;
    }

    // 分配帧数据缓冲区
    ret = av_image_alloc(frame->data, frame->linesize, WIDTH, HEIGHT, AV_PIX_FMT_YUV420P, 32);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allocate frame data\n");
        av_frame_free(&frame);
        av_packet_free(&pkt);
        avcodec_free_context(&codecContext);
        fclose(file);
        return -1;
    }

    // 编码并写入文件
    for (i = 0; i < FRAME_RATE * 10; i++) {
        // 填充帧数据
        // 这里假设您有一个名为`data`的YUV420P帧数据缓冲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 注意:确保填充的数据与设置的像素格式和分辨率匹配
        // 可以使用libswscale库进行颜色空间转换
        // av_image_fill_arrays(frame->data, frame->linesize, data, AV_PIX_FMT_YUV420P, WIDTH, HEIGHT, 32);

        // 设置帧的时间戳和帧类型
        frame->pts = i;
        frame->key_frame = i % 10 == 0;

        // 4.发送帧给编码器
        ret = avcodec_send_frame(codecContext, frame);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send frame to codec: %s\n", av_err2str(ret));
            break;
        }

        // 5.接收编码后的数据包
        while (ret >= 0) {
            ret = avcodec_receive_packet(codecContext, pkt);
            if (ret == AVERROR(EAGAIN) || ret == AVERROR_EOF)
                break;
            else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receive packet from codec: %s\n", av_err2str(ret));
                break;
            }

            // 6.将数据包写入文件
            fwrite(pkt->data, 1, pkt->size, file);
            avcodec_packet_unref(pkt);
        }
    }

    // 5.刷新编码器
    ret = avcodec_send_frame(codecContext, NULL);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flush encoder: %s\n", av_err2str(ret));
    }
    while (ret >= 0) {
        ret = avcodec_receive_packet(codecContext, pkt);
        if (ret == AVERROR(EAGAIN) || ret == AVERROR_EOF)
            break;
        else if (ret < 0)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receive packet from codec: %s\n", av_err2str(ret));
            break;
        }

        // 6.将数据包写入文件
        fwrite(pkt->data, 1, pkt->size, file);
        av_packet_unref(pkt);
    }

    // 7.清理资源
    av_frame_free(&frame);
    av_packet_free(&pkt);
    avcodec_free_context(&codecContext);
    fclose(file);

    return 0;
}

示例中的data数组应该被实际的YUV420P帧数据所替代,并且需要与所设置的像素格式(AV_PIX_FMT_YUV420P)、分辨率(WIDTH和HEIGHT)相匹配。

此示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视频编码器配置,使用H.264编码器(AV_CODEC_ID_H264)将YUV420P帧数据编码为H.264视频,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写入到输出文件中(OUTPUT_FILE)。

frame->pts = av_rescale_q(frame->pts, d->avctx->pkt_timebase, tb)的含义

时间跨度= 当前应出现时间-初始时间 = 源时间戳 * 源时间基数 = 目标时间戳 * 目标时间基数

这行代码是用于将帧的时间戳(PTS)从一个时间基(timebase)转换为另一个时间基的操作。即 目标时间戳 = 源时间戳 * 源时间基数 / 目标时间基数

在这行代码中,frame->pts表示当前帧的时间戳。d->avctx->pkt_timebase表示编码器上下文(AVCodecContext)中的数据包时间基。tb则表示目标时间基。

av_rescale_q函数用于执行时间戳的转换。它接受三个参数:源值(即当前帧的时间戳),源时间基和目标时间基。函数会根据提供的时间基参数,将源值从源时间基转换为目标时间基,并返回转换后的值作为结果。

通过这个操作,可以将帧的时间戳从一个时间基转换为另一个时间基,以适应不同的容器或编解码器要求。这对于正确处理时间轴和时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处理音视频同步、编辑和混流等操作时。这种转换可以确保视频和音频的时间信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保持一致和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视频,ffmpeg,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