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坐高铁的自己吗?


很多时候回首,往事已经忘光了,或是只记得个大概,那些真诚又拘谨的细节被我们遗忘。

也许它们本身不是那么的有趣,但是很多年之后再打开日记,总觉着内心有个地方会柔软下去,嘴角似乎也会弯起一个慈祥的弧度。

还记得你第一次坐高铁的心情与际遇吗?

忘记也没关系,正好前天我刚经历过,我们一起来回忆。



第一次坐高铁,我的标签是一个刚放寒假的大四女学生。由于之前同乡会包车太方便,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坐过高铁动车。也正是因为之前一直害怕一个人搭高铁应付不过来,所以刚放假的我突然想给自己一个小挑战——独自一人拖着大行李箱坐动车回家。

其实也就那样,这是后来坐在座位上的感受,一开始准备阶段可没这么轻松。

坐动车的前几天我一直在百度看坐高铁的流程、注意事项什么的,也常常跟舍友请教一些学生票的使用方法。

单就行李箱的尺寸我就纠结了好久。一开始装的是一个不知道尺寸的大行李箱,而看到百度里说动车行李箱尺寸长宽高之和不得超过130cm,可某个舍友说我的行李箱那么大好像是可以的,一想到要把好不容易塞进去的行李拿出来分装在两个小行李箱里又觉得麻烦,于是在偷懒和谨慎之间我选了前者。

然而心里还是有些毛毛的,要是检查的时候行李箱太大坐不了车可怎么办?最后纠结结束于刚回宿舍的室长,可靠的室长说没事,她哥的行李箱比我这个还大,照样上得了动车,听完我才真正安心的翻篇了。

1月7号,坐动车的这一天来了,出发前内心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焦虑时而开心,现在看来,那估计跟缩小版的临高考前的心情差不多。

按着前一天的时间计划:

11:15
    吃完饭回宿舍坐一小会儿;
11:50
    从宿舍出发;
13:30
    前到火车站然后进站等候。

然而真正实行的时候发现把行李箱的体重,或者应该说是自己是否有能力轻松拖着行李箱这事给忽略了。

这大行李箱,之前有想过它很重,但还真没想到它是这么的重。

宿舍在四楼,好在舍友帮我抬下去,不然真真是要在第一关就考虑要不要换成两个小行李箱了。

一路磕磕绊绊来到火车站,终是到了没有计划安排的时间段了,提前了两个小时到站,憨憨的走一步看一步,胆怯慢慢被疲倦麻痹。

跟着人群及路标,猜测着脚下的方向,循着前一天看流程的印象,大门→售票处→候车室→检票→进入车厢→坐下。

当时也是有些傻,怎么就忘记导航了呢?由于公交站写着火车站,第一印象以为下了公交就是火车站里面了。这时问题来了,售票处在哪?印象中母亲跟我说行李箱太大去坐直电梯比较好点,摆在我面前最明显的就是斜行电梯了,莫非火车站售票处在下面?那直电梯又在哪里?

大而重的行李箱使我有勇气拒绝了对斜行电梯的探究,秉持着边走边看的理念我竟也来到了真正的火车站门口。总算是步入正轨了,即使边走边看还伴着心虚,“端庄”的进入门口后,一切似乎还算顺利。

除了售票处的小姐姐还给我学生证、身份证后没再给我一张蓝票或红票,只说了一句可以刷身份证进站。想着之前百度里的流程,说是换票后在检票时蓝票可以直接刷,红票就需要去手工检票那里,可是换票的票在哪里?于是满怀疑惑的我看向小姐姐,问道是否用身份证就可以?小姐姐肯定的回答使我有些心慌,得,偏离预料了。

接下来的步骤依旧不是预想中的那个流程。拖着行李箱照着指示牌走到候车室,看到黑压压的一片莫名有些烦躁,看到前面在排队,不假思索就往队伍那边走去。只想着赶紧到达最后一关,在动车门口等着上车就万事大吉了。

可惜希望总是太美好,提前1个多小时到检票处,那些机器里没有储存我的购票信息是进不了的。检票的小哥哥说得等发车前25分钟才能放人进去,于是我只好先找个墙角坐着。

25分钟会不会不够呀,总觉着人太多容易找不着路。这一个多小时的等待里我时不时想着,心里将检票后的流程想了又想,假装轻松看了会儿手机又不自觉的看了下周围,就怕一不小心大家在排队留我一个在后边凉快,到时连25分钟的找路时间都没了。

后边的流程还算顺利,就是在找车厢时因为太顺利突然傻了,看着12306的车票信息竟不知道怎么看是哪个车厢,虽然里面明显的写着04车。好在脑袋发蠢,脚下却依旧不停,终于还是搁下行李坐上座位了。


你第一次乘车是否也这般可爱呢?想来应是比我机灵多了。

四年没正经写过文章了,重新拾笔只为锻炼表达,如果您有什么建议跟我说,那真是荣幸之至!

感谢大家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记得第一次坐高铁的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