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名著讲坛阅读分享—《三国演义》

林海学校  邵晶晶

图片发自App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

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

图片发自App



二、《三国演义》作者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

图片发自App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为外戚何进所制,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郡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蜀汉。后亡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图片发自App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正统”说 ;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      5、“歌颂理想英雄”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说9、“悲剧”说;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13、“人才学教科书”说;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15、“总结历史经验”说;16、“无固定主题”说等

“拥刘反曹”倾向

  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

(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

(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古城会”、 “借东风”、“华容道”。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张辽投降曹操。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 。

二、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

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其余枝节,皆从此生”。

诸葛亮开头分析形势,即前35回的情节概括;其出山后主要故事,即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受丞相遗命”“以继其志”。最后一卷才以三国归晋作结。

三、出色的战争描写

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

(一)特征化性格的特点:

    1、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指人物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稳定不变,类似雕塑,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

    3、和谐性:指形象内部诸因素非常和谐,没有现象与本质、理智与感情的矛盾。

(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

1、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2、反复皴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关羽斩华雄,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4、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官渡之战袁曹对比;三顾茅庐,层层烘托。

五、历史演义体的语言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 “易观易入”,雅俗共赏。

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

3、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但在善用口语乃至方言方面,与《水浒传》、《金瓶梅》仍有一定差距。

作品的悲剧意识

一、事业与道德的矛盾

二、命运与道德原则的矛盾

三、人物品质缺陷的展示

道德悲剧意识

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

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


图片发自App



      推荐精读的经典章节

曹操:官渡之战、曹操献刀、误杀吕伯奢、 “三笑一哭”、横槊赋诗、迎接许攸、借头稳军心。
刘备: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彝陵之战、摔阿斗与托孤。
诸葛亮:舌战群儒、失街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
关羽: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
张飞、赵云:长坂坡、义释严颜。
马超、黄忠:大战葭盟关、割须弃袍、定军山。
孙权、周瑜:赤壁之战、蒋干中计。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年级名著讲坛阅读分享—《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