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严子陵钓台,从杭州出发的“钱塘诗路”沿着桐江逆流而上,经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建德江,就到了新安江与兰溪的交汇之处建德;再沿着“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的兰溪上溯,就来到了我本期要通过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带大家游览的金华。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赏析
附:“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小令·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们跟随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游览了“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和让东坡先生感叹“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的严子陵钓台。过了钓台,这一条“钱塘诗路”沿着桐江逆流而上,经过“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建德江,就到了新安江与兰溪的交汇之处建德;再沿着“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的兰溪上溯,就来到了我本期要带大家游览的金华。
与大多数以山川形胜、地势方位等命名的城市不同,“金华”一名来源于天空,这里是婺女星与金星争华之地,故这里古称婺州,现名金华,而无论是古称“婺州”还是今名“金华”,都因此有着来源于星空的诗意。“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金华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地处金衢盆地东段,北面的杭州、绍兴,西面的衢州,东面的台州,南面的丽水将其团团围住。这样的位置,好似是浙江正中的“心脏”,而浙江之心的区位,使金华成为浙江地貌景观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同时也使金华很早就成为浙江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金华就是联系浙南与浙北的必经之路,不同时代的交通与商贸方式也促成了不同区域中心的崛起。这里的人文传统也深深扎根于浙江的心脏地带,是当之无愧的“浙江之心”。
在名城林立的浙江,金华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很多人说到金华,除了冲口而出的伴随着吃货口水的金华火腿好像就想不到别的了。如果稍加提示,也会恍然大悟:原来世界闻名的义乌和在娱乐新闻里常常出现的横店影视城是在金华啊。但其实说起文化传承,这里才是真正的浙江之光。早在一万多年前,金华浦阳江畔一座名叫上山的小高地上,就已经有人开始建造房屋、制作陶器、种植水稻——2005年的考古发现证明,上山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区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金华的上山遗址和以这一遗址命名遍及浙江中南部的“上山文化”遗存,拉开了浙江乃至东亚文化史上农业起源的序幕。2019年,同属上山文化的义乌桥头遗址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环壕聚落,这是人类居住史上“从洞穴迈向盆陵的重要一步”。桥头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更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彩陶遗存之一,更多的考古发现还有待确认,甚至也可能将世界的酿酒史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距今6000年上推至上山文化的距今9000年。无论是水稻、彩陶还是酿酒,这些与泥土密不可分的成就奠定了金华浓厚的乡土传统。后世的婺州窑名列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出釉下褐彩装饰艺术、最早使用化妆土装饰胎体、最早创烧乳浊釉窑变的窑系之一。这种对于装饰艺术的精致追求,正是浙中风土的集中呈现。唐代以来名列中国四大木雕之首的东阳木雕也正是这种追求的体现,它开创了中国人的“巴洛克时代”,堪称中国民居装饰艺术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金华位于江南这片富庶之地,自然也孕育了不少青史留名的文人墨客和志士豪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岳飞的伯乐民族英雄宗泽、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放派词人陈亮、南宋理学大家吕祖谦、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以及近代美术巨匠黄宾虹、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艾青等一批大师,都出自金华。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曾来到金华,并留下许多名篇佳作。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百余级石砌台基上的八咏楼,就见证了金华与历代文人的缘分。
八咏楼为南朝齐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于隆昌元年建造,初名玄畅楼。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的《八咏诗》曰:“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写完此诗后,沈约意犹未了,于是又以诗中的每句为题,扩写为八首诗歌。这八首诗诗无定句,句无定字,合计1803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以志纪念。现在的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三字是诗坛泰斗艾青亲笔题写。
八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还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唐代的严维,宋代的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頫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也有“径山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岩峣”的诗句。不过在历代题咏八咏楼之作中,最出类拔萃的是“千古第一才女”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宋室南渡后避难金华时所做,在她流落金华期间也创作了许多其他诗词,也因此,八咏楼正厅于1994年被改为李清照纪念堂。而在这所有诗词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我本期将要为大家分享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在有的选本里还有个题目叫《春晚》。
说起李清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哪怕是对女诗人这一群体完全不了解的人,只要上过学也一定都背过她写的诗词。我小学时最喜欢的诗人就是李清照,当时的理由单纯是因为她是一个女词人。在那么多的男性诗人中,能有这样一个女性大家与他们并驾齐驱,真的是太为我们女性争光了,所以我小的时候背过很多李清照的词。现在读的诗词多了,我也有了自己喜欢的风格,比如对于宋词,我更喜欢豪放派的风格,但读李清照的词,还是让我感叹她非凡的才华。作为一个女词人,她能与苏轼、辛弃疾、柳永卓然并列于第一流大家的行列而毫不逊色,确实是实至名归,完全不负于“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藏书甚富。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家学熏陶,加之天生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她少年时期的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世时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写的是李清照闺中的生活。学者推测,李清照“倚门回首”看的人,就是对她爱慕有加的意中人——她未来的丈夫赵明诚。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结成了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神仙伴侣。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赵挺之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每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金石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学也成为他们夫妻一生痴迷并潜心著述的共同爱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都作于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这一时期,足见出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后来虽然因为北宋后期朝堂上激烈的党政,李清照的父亲和公公先后都被罢官,丈夫赵明诚的荫封之官因此而丢失,赵家被迫离开京师。但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私第屏居乡里的十年,却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生活中最美满、最愉快的时期。
李清照、赵明诚在青州生活期间,李清照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意,以“归来堂”名其书房,并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中取号“易安居士”。在“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相互支持,研文治学、读书创作,度过了一生中最和美的岁月。千百年来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赌书消得泼茶香”的佳话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宋徽宗宣和三年四月,赵明诚得到机会重回官场,知莱州。开始时李清照并未同行,至秋八月才由青州赴莱州与赵明诚团聚。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的生活也由平静安宁转为颠沛流离。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而南下奔丧,李清照则留守青州老家。随着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当李清照押运十五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上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春押抵江宁府与赵明诚汇合。
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对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十分不满,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的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充分展示了她和词中的婉约形象截然不同的慷慨豪雄气概。同年五月,赵明诚被旨知湖州,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对于丈夫的去世,李清照悲痛难忍,在葬毕赵明诚后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李清照跟随逃亡的难民沿着朝廷的退却路线,经越州、台州,到剡州、温州,再往衢州,最后到达杭州。兵荒马乱加上几年的的颠沛流离和转徙奔波,使得费尽千辛万苦运出来的文物书籍散失大半。国破家亡和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带来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重病缠身、身心交瘁,在孤独无依、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中,她再嫁能说会道,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小官张汝舟。却没想到个张汝舟是个无耻之辈,是因为觊觎她的珍贵收藏才接近她的,当婚后发现李清照的收藏已经所剩无几,而且绝不容他染指时,便大失所望,随即虐待李清照。李清照虽然病困交加,年老体弱,但她却从来就不是一个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弱女子,而是一个有胆有识、敢爱敢恨的女中豪杰。在感到受骗上当后,李清照宁愿自己坐牢也毅然决定同张汝舟离婚。她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并要求离婚。张汝舟的罪名经查属实,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两年徒刑,所以李清照自己也身陷囹圄。后经赵明诚的表弟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李清照在被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非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在一个人的独居生活中继续自己的诗词创作和金石研究,孜孜不倦地写作完成了她流传千古的名篇——《金石录后序》,还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写下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样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情怀的诗句。
绍兴四年十月,李清照“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我本期要为大家分享的主题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就是李清照卜居金华时创作的,是作者感叹自己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在国破家亡中嫠妇生活的愁苦之作。词曰: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是一个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毛滂根据楚地流传的曲调作了一曲“武林春”,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流传了下来。《填词名解》中记载:“调名取自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其源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李清照的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就是这个词牌的代表作。
先来看上阙。“尘香”说的是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一作“春已尽”;“梳头”就是字面的意思,对古代的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来说,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物是人非”意思就是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上阙翻译成白话就是说: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已高,我却懒得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万事皆休。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再来看下阙。“双溪”是金华城南的一处水名,就在前面讲到的八咏楼下面,因是义乌江和武义江汇流而成,故曰“双溪”,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云:“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这里的南港和东港即义乌江和武义江。“拟”意思是准备、打算;“舴艋舟”指的是小船,两头尖如蚱蜢。下阙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前去泛舟。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李清照这首词写于国破家亡、金兵进犯、家藏的金石文物散失殆尽、自己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之际,其内心之悲痛凄苦可想而知,因此此词正是以写愁之深沉哀婉、新颖奇巧和自然贴切著称。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特别耐人品味。古典诗词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其妙。而李清照的这首《武林春》在同一主题的佳作众多,珠玉在前的情况下,仍能自铸新辞,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借暮春之景,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深沉复杂的内心愁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写当前所见,看起来不过是风吹落花而已,但一则与她以前的描写春景的“春光淡荡”、“宠柳娇花”迥异,而且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必然曾有风狂雨骤之时,由此可以想见词人那时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有一层。接下来“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和惜春自伤的感慨,同时也为下文“也拟泛轻舟”打下伏笔。再一层本是风雨摧花,一片凄清,但词人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风雨的后果,而风吹雨打、落红满地却自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这一句的后三个字“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层,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一句之中,情思三折,简炼含蓄,顿挫有致,真可谓意味无穷,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次句“日晚倦梳头”写词人此时的情状。正是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这看似违背常理的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痛家恨和流离孤苦中那不待明言,难以排遣的凄惨内心。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词人本有幸福的生活,无奈身逢乱世,只能辗转漂泊;词人曾有令人艳羡的美满姻缘,但在颠沛流离中丈夫溘然长逝,自己只能独自流落;词人更有难以忘怀的中原故土,但如今山河破碎,故园难回,只能流落转徙,寓居他乡……太多的苦痛纷至沓来,无穷的愁思、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欲语泪先流”。正想要说,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眼泪早已扑籁而下,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李清照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少女时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和在汴京时“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游玩自不必说,即使是在靖康之难后在南京时,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也“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然“闻说”两字透露了端倪:词人只是从旁人那里听说双溪春尚好而已,可见词人自己实际上是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的。这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又和“尚”字和接下来的“也拟泛轻舟”相扣,说明词人只是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想。但人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那小小的舴艋舟能载得动的?由此我们可知,词人那乍一闪现的泛舟消愁的念头旋即就破灭了,词人的情绪重又跌入愁苦的深谷,词人也只能和开篇时一样只能闭门独守,空自悲苦。
下片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看似只不过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天大之愁,但词人却善于通过“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吞吐盘旋,翻腾挪转,给词增添了层层起伏和波澜: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一扬,词人上片结句还在流泪,闻听双溪春光尚好,心中不觉微有所动,于是“也拟泛轻舟”,“春尚好”“泛轻舟”节奏明快,格调轻盈,恰好暗合了词人瞬间的喜悦。“泛轻舟”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表明词人出游之意是一时兴起。“轻舟”一词又为下文的“载愁”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蓄势之后又来一个突然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深沉悠长。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间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上阕“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至此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真可谓情意婉绝,回肠荡气。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是千古名句,作者以舴艋舟小,载不动许多愁的设想,反衬出内心的愁之深和愁之重。“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这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实将“愁”与“舟”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李清照的首创,之前就有,如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也有“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遗恨、向衡州。”但是李清照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前人的词中,船是“载愁”的工具,而在李清照这里,船则成了愁重的衬托,已经载不动愁情了,这就将作者内心的绵绵愁痛推向了极点,而且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在轻描淡写中使“载不动”的愁意自现,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因而极富艺术表现力。在李清照之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还有王实甫《西厢记》中《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都借用了李清照的艺术构思。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周邦彦《望江南》云:“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类比。谭献在《复堂词话》曾批评欧阳修《采桑子》的首句说:“扫处即生。”但其实这正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阳修、李清照的词是说春光已尽,周邦彦的词是说佳人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开头,岂不是把可以写的东西都扫除了吗?及至读下去,才知道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欧阳修的《采桑子》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邦彦的《望江南》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清照的《武陵春》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这好比我们去看一个多幕剧,到得晚了一点,走进剧场时,一幕很热闹的戏刚刚看了一点,就拉幕了,却不知道下面一幕内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赶上了全剧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
《武陵春》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全词格调幽婉,画面朴素,感情深沉,极富艺术张力,因此,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参考反馈题目:
1. 你都学过或背过那些李清照的诗词?试试看哪一首背得最熟。
2.你知道金华吗?吃过金华火腿吗?对金华有什么了解?
3.你对“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讲讲你知道的李清照的故事吧。
4.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故事,清朝有一个著名词人把它写进了一首很有名的词中,你知道是哪首词吗?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5.你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合著的《金石录》是一本什么著作吗?
6.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你能各找一首代表作对比一下风格有何不同吗?
参考资料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沈祖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赏析》
江林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赏析》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 13.【宋】李清照《武陵春》
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34-李清照《武陵春》
康震讲李清照
林岩《诗路浙江》
浙江C位,为什么是金华?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