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颂》第3讲

昨天介绍了我们学习这部论典的重要意义,学习三主要道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佛法的精髓,这个佛法的精髓就是三主要道,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那么接下来,今天接下来的这个偈颂,是宗大师要策励我们,如何要应用我们现有的这个暇满人身,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修学佛法,我们看这个讲义,于三有乐不贪着 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这个偈颂就是策励听闻,就是策励我们来修学三主要道。

于三有乐不贪著,什么叫三有乐,三有就是三界,三有乐就是三界的快乐,什么叫三界的快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为什么又叫做三有,有就是有漏,什么叫有漏,就是有缺陷,为什么有缺陷,因为三界的众生他所有的快乐,都是建立在迷惑和烦恼的基础上,他的生命还没有彻底的解脱迷惑和烦恼,所以他所得到的快乐都是有缺陷的,所以三界又称为三有。那么三界的快乐主要就是有欲望的快乐和禅定的快乐,我们欲界的众生,主要追求的是欲望的快乐,比如我们每天追求的是饮食的快乐,居住的快乐,家庭的快乐,财富的快乐,地位的快乐,饮食男女的快乐,追求舒适环境的快乐,所有这些快乐都是属于三有的乐,都是属于三界的乐,我们平常的人,我们会贪着于这些三界的快乐,我们会去追求这些三界的快乐,我们会沉溺在这些三界的快乐里,使得我们的生命不再有更高的追求,我们满足于享受财富,享受权利、享受感情、享受家庭,我们满足于这样一种快乐,但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快乐他是不究竟的,为什么说是不究竟的,首先这样的一种快乐,他是短暂的,我们想一想看是不是,他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他只是具有短暂意义,而没有永久的意义,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所享受的这一种快乐,他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如果我们执着这样一种快乐,我们在乎这样一种快乐,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环境,这种快乐的特点,就是依赖某一种特定的环境,但是我们这个世间,他是一个无常的世间,无常的世间就是说一切都会变化,当我们在乎的这个环境一旦变化,那就是我们痛苦的时候,所以我们依赖任何一种,世间上的任何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势必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所以这种快乐是有副作用的。第三个方面,我们过分的在乎这样一种快乐,我们每天需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去追求这种快乐,有的人他执著与财富带来的快乐,他每天都会去追求财富,有的人他执著地位带来的快乐,他每天都要为这个家庭,为这个地位要不停地奔忙,有的人他可能是追求感情、家庭带来的快乐,那么她一生一世都要去经营,这一份感情这一份家庭。但是不论家庭、感情、地位,他对我们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其实他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我们必要看清楚,当我们看清楚,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所在乎的这样一种快乐,他的不究竟,所以我们就不能贪着于这样一种快乐,我们的生命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可是如果我们贪着于眼前的这样一种欲望带来的快乐,我们会沉溺其中,沉溺在这种感情、家庭、财富、吃喝玩乐,我们就会沉溺在这样一种快乐的追求和执著中,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从这样一个执著的泥潭中走出来,所以我们只有认识到三有的快乐,是不究竟的,是短暂的,甚至可以从本质上来说是痛苦的,那么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贪着。要从贪着到不贪着,我们欲界的众生,我们基本上都会贪著三有之快乐,正是因为我们贪著于三界的快乐,所以我们一直在这个三界里轮回,走不出来。那么现在如果你要走出轮回,那么你必须要对这个三界的快乐不在贪著。我们只有不在贪著,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更高的追求,那么这个是第一句话。

为暇满义而精进我们先要对三界的快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什么叫暇满义,暇满就是指暇满人身,什么叫暇满人身,那就是有能力、有时间听闻佛法的人身,首先是有能力,比如说你的心智没有问题,你的认识没有问题,你身体感官没有问题,就是代表着你有能力,除了有能力以外还要有时间,我们每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没有时间也不行,所以暇满人身是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有能力,第二个是有时间听闻佛法。那么这样的一种人身,究竟蕴含着多大的价值,暇满义就是暇满人身的意义,也就是暇满人身的价值,这个暇满人身究竟蕴含多大的价值,价值这个问题其实是个蛮重要的问题,他似乎是一个哲学问题,其实又是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观,我们每天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的生活就是建立在选择当中,那这个选择背后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你觉得重要还是不重要,你觉得重要的你就会去选择,你觉得不重要你就不会去选择,所谓重要就是有价值,所谓不重要就是没有价值,当然无可否认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个价值也可能是很短暂,我们口渴了喝一口水,这个水就是有价值的,我们肚子饿了吃饭,饭就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价值,多半就是非常的短暂,还有甚至是有负面作用的,有负价值而不是正面价值。我们追求一种,我们用不健康的手段去追求财富、地位,最后给我们的生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困扰,这就是负价值。

那么人活着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如果说我们以现实人生所拥有的一切,作为我们人生的价值,但我们会发现这些东西,如果在死亡面前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所以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去认识人生的究竟的价值。那么这个究竟的价值,应该就是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首先就是我们现在的身份,人的身份,尤其是有能力听闻佛法,这样的一个人的身份,这个身份它本身就是一个无价之宝。为什么说这个人的身份,他是一个无价之宝,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身份,他可以帮助我们去实践,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就是每一个人,我们生命的内在所蕴含着这种成佛的潜质,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具备了佛性。人身,暇满人身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去开启,这种内在的佛性,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因为我们一旦开发出佛性之后,我们就能够究竟的解除我们生命的痛苦和烦恼,同时我们也能够成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我们想一想看这个世界,有没有那一个价值比这个更大,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究竟的解除生命的迷惑、烦恼和痛苦,另外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真正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我们不仅能够使自己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我们还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也能够成就自在解脱的人生,我们想一想看这个价值有多大。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现在的暇满人身,蕴含着这样巨大的内涵之后,我们应该要为了实现这样巨大的价值而努力,为暇满而精进。为了实现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而努力、而精进。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做,我们世间上的人为了眼前一些利益,我们都能起早摸黑的,而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认识到人身这么大价值了,我们还不肯去努力,还执著于眼前的一点小小的利益,我们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太愚痴了,太没眼光了,所以这个是宗大师策励我们的。

志依佛陀所喜道志依就是要立志,我们要立志,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我们也同时认识到三有的快乐,他是有漏的,是不究竟的,所以我们应该要立志,遵从着佛陀为我们所指示的解脱之道、菩提之道。我们要遵从佛陀给我们指示的,解脱之道、菩提之道去修行。解脱道、菩提道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三主要道,我们遵从着三主要道的修行,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走上解脱道、走上菩提道。

具法缘者净意听具法缘者,具足法缘。大家能够来到这里听闻佛法,说明诸位跟这个法都是有缘的,我们已经跟这个法有缘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来接受佛法,那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因为我们这个生命,这个生命是个什么东西,这个生命在佛教里叫五蕴,蕴就是各种元素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五蕴就是佛法把我们这个生命体,分为物质和精神这两个部分。有物质就是色蕴,精神这一部分就是受、想、行、识,这是属于精神这一部分,精神这一部分就是由心理和各种心理活动组成的。那么这样一个五蕴他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现在的这个生命体其实他也是一个产品,他是一个无明的产品,无明制造的产品。佛教里讲我们生死轮回,生死轮回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无明。什么叫无明,无名是不了解自己,不认识自己,在不认识自己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现有的这样一个生命体,所以这个生命体,事实上是我们生命的替代品,不是真正的你,你现在所执以为这个是你,其实他不是真正的你,他只是你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个替代品,这个替代品完善不完善,其实是不完善的,因为这个替代品,这个生命他是一个有漏的生命。我们昨天讲到了,我们这个有漏的生命,它首先是无知、无明,无明就是对自己不了解,我们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不了解,因为对自己不了解,所以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因为错误的观念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因为烦恼就会不断制造痛苦。所以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台不断制造痛苦的机器。那么我们学佛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要改造这个生命,要改造这个产品,我们要用什么来改造这个产品,那就是我们要用法,要用佛法。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够接受到纯正的佛法,因为我们这个生命最大的特点,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已经形成了一种现成的,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模式,我们所有接受的东西通常都会,被我们现有的这个模式给改造过了,就像一个人带着有色的眼镜,我们不论看到什么,事实上都已经被这个有色的眼镜改造过了,我们看到的都不是原原本本的东西,同样我们在接受法的过程中,我们一样也会出现这种问题,使得我们接受到的佛法,并不是原原本本的佛法,那么我们现在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一种过失,使我们能够接受到纯正的佛法,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在闻法的时候避免三种过失,三种过失在《道次第论》里有说到,第一种就是叫做覆器,就像我们一个杯子,杯子怎么才能装水,我们知道必须要这么站着,如果把这个杯子这么扣过来,水能不能装得进去,比如大家在听法的时候心不在焉,或者打瞌睡,或者思想开小差,这个法能不能进入到你的内心,这是做不到的。第二就是叫做垢器,就是这个杯子里,先放了很多油盐酱醋,我们再往里面倒水,我们可以想象到进去的水,最后还有没有水的味道,肯定是没有水的味道了,那同样我们要是带着成见,来这里接受佛法,事实上我们接受到得法都将被我们错误的观念和情绪改造过了,不是纯正的佛法。第三就是叫做漏器,什么叫漏器,就是一个杯子他是有裂缝的,我们尽管往里面倒水,可是倒的同时也在漏,不停地在漏,大家在听闻了佛法之后,我们如果说,回去不再做进一步的思考、思维,听过了在我们这个混乱的内心里,他很难在我们的内心里扎根,转化成我们的认识,转化成我们的观念,我们需要把这个法,佛法的智慧,转变成我们的认识,转变成我们的观念,我们一定要通过如理思惟,就是要不断的要去思考,结合我们的人生,结合我们的生命进行思考,当我们只有不断通过这样的思考之后,这个佛法才有可能内化成我们的观念,内化成我们的心态,内化成我们的人格,像佛菩萨他就是法的化身,他是法的实践者也是法的化身,那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我们接受了佛法,我们通过思考、通过禅修,在思考和禅修的过程中,把法内化成我们的观念,内化成我们的人格,最后就完成了我们生命的改造,从一个凡人改造成一个圣贤,其实这是一个生命的重大改造。从凡人变成一个圣人,那我们要靠什么来改造,那就是要靠法,怎么靠法,前提就是说首先你必须要法,原原本本进入到你的内心,这是一个前提。如果法不能够,原原本本的进入你的内心,那后面的任何问题都谈不上了,所以很多人虽然学了法,但事实上对他的观念、他的心态,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他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种知识,那么这样我们学习法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接受法之后用法来了解自己的生命和认识自己的生命,还有一种情况,这个法也很有可能成为我执的增上缘、我慢的增上缘。我们用法去衡量自己,我们觉得我懂了法了,我比别人要高一等。本来我们的法是用它来解除我们现有的这个有缺陷的人格,但是因为你不能够正确的去使用它,结果你的这个法,反而被我们现有的人格所利用了,被我们的我执所利用了,成为它存在的一个基础,你觉得你有了法之后,你的自我比别人要优越。那这个法他就会造成另外一个方面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对这个法,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生的价值之后,我们要立志,置身于这种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行,同时我们还要用正确的态度来接受法。

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进入正宗分,正宗分的内容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正宗分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出离心,这个三主要道在《道次第论》里,出离心这一部分是属于中士道的内容,中士道事实上它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就是真切的发起出离心,真正的发起出离心。第二个方面就是成就解脱的能力。我们想要出离。可是我们没有解脱的能力行不行,不行的。所以这个是出离,在士道里两个重要的内容。首先就是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的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在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这部分里。解脱能力的成就就是在第三个部分,就是关于空性见的内容,那么我们先讲出离心的重要性。出离心,为什么在解脱道的修行里,出离心,要先发起出离心。

无出离心无息灭 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贪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无出离心,无就是没有出离心,或者说我们不发起出离心。什么叫出离心,这个出离心就是我要出离轮回,我要解除我的生命内在这种迷惑和烦恼,这样的一种愿望,所以出离心就是一种出离的愿望。当然很多人可能说我们在家居士也要出离心吗?很多人可能觉得出离心是出家人的事,好像跟我们在家居士没有什么关系,可是我们在家居士我们问问自己,你们想不想出离烦恼,如果说我们想要出离烦恼,我们想要解除生命的迷惑,我们就要有出离心,所以我觉得出离迷惑和出离烦恼,其实我觉得这个是所有学佛的人共同的问题。他不只是一个出家人的问题,出离心对我们在家居士来说,他一样也是非常的重要,那么如果没有这种出离心,他就无息灭,就没有办法熄灭,息灭什么,下面一句告诉我们,希求有海乐方法希求有海,什么叫有海,就是三界大海里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那么在这个三界里有种种快乐,比如说吃的快乐,家庭的快乐,感情的快乐、地位的快乐、财富的快乐、居住环境的快乐,比如享受好的车、好的房屋,所有的这些都是属于轮回中的快乐。我们想一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每天是不是都在追求这样一种快乐。我们世间上所有的人,我们都会以追求这样的一些快乐,作为我们人生的目标。我们每天赚钱、工作、成家、读书,我们所有的这些努力,无非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家庭,拥有事业、出人头地,然后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我都在做一些这样的努力,生存、过好日子,基本是上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内容。也就是我们会很在乎这样一种轮回中的快乐,因为我们在乎这种轮回中的快乐,所以我们就会拼命的去追求,我们用所有的时间去追求,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出离心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来平息,我们这样的一种需求。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有了出离心,有了出离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那就是我们真切的意识到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短暂的,当然我们除了意识到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以外,我们更主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更究竟的快乐,更有价值的生命的内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找更有价值的人生,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更究竟的快乐,我们何以放弃眼前的快乐,眼前的快乐我们是没有办法放弃的。所以你要发起出离心,那就必须你要能更够真正的看透,看破轮回的这种快乐的本质,轮回中有没有快乐,佛教告诉你有,不是没有,但是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是有负面作用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你们每个人想想看是不是这个样子,他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唯有看到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我们才能够发起出离心,唯有发起出离心之后,才能平息我们对轮回这种快乐的追逐。

那么下面还有两句:由贪有乐缚众生 故先寻求出离心,因为欲就是需求,需求什么,需求轮回的快乐,比如说我们在乎地位的快乐,我们就会被地位绑住了;我们在乎家庭的快乐,我们就会被家庭给绑住了;我们在乎事业的快乐,我们就会被事业给绑住了。所以谁绑住了你,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不同的东西绑住,有的人被儿女绑住,有的人被家庭绑住,有的人被地位绑住,有的人被事业绑住,有的人被感情绑住。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谁绑住了你,为什么你的内心里总会有很多的牵挂,总会有很多的担心,总会有很多的患得患失,谁让你这样,谁绑住了你,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我执,你的执著绑住了你。因为我们执著于家庭的快乐,我们执着于地位的快乐,我们执著于财富的快乐,当我们在执着的过程中,内心产生一种执着的力量,执着和需求的力量,因为这种执着和需求的力量,它会使得你不断的去追逐,你所执着的那个对象,当你在追求这个对象的过程中,你的执着和需求又在增加,当你的这种执著和需求在增加的同时,他又会使得你进一步的再去追求这个对象,当你在追求这个对象的过程中,你的执着和需求又在进一步的增加,这个过程是一个什么道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轮回的道理,轮回就是一个重复,就是一个低级的重复,我们的生命总在自己制造的这样的一个需求里,不断在重复某一种需要,比如赌博的人他每天想着去赌博,玩游戏的人他每天想着去玩游戏,搞艺术的人他每天想着他怎么创作这些艺术的东西,赚钱的人他每天就想着怎么去赚钱,追求权力的人,他就每天想着怎么去追求权力,每个人都在他自己的这种感觉里跳不出来。其实我们佛教讲的解脱,就是帮助你从这里面跳出来,因为我们的这种执着,随着这种环境的变化,我们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所以说由贪有乐缚众生,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执着,所以把我们绑住,绑在轮回里走不出来。所以故先寻求出离心,所以先要发起出离心,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这样一种三界轮回的快乐,本质上是痛苦的,那么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发起出离心,在座的都是在家的居士,我们听到出离心的时候,有的人可能有点恐惧,是不是要出家,不用出家,不用出家一样也可以发出离心。如果说我们看透了这种轮回的本质之后,我们会以一种更平淡的心去面对生活,我们会用一种慈悲的心去做事,我们一样可以在世俗里生活,但是我们的痛苦会减少的,否则的话,我们所有的痛苦,事实上都跟我们的执著和在乎有关系,我们有一份执着和一份在乎,当这个环境变化的时候,他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份的伤害,我们有十分的执着和十分的在乎,这种环境变化的时候,他就会给我们带来十分的伤害,那如果我们有了出离心了,我们对现实的需求、现实的生活,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地认识,我们已经看透他的本质了,我们虽然在过世俗生活,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都是一种缘,然后我们用一种超然的心态,我们用一种慈悲心,去面对我们身边的一切缘,这样我们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我们的内心里不会执着,当我们的内心对环境不再有执着的时候,环境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那么这个是讲出离心,出离心最主要是帮助我们,出离我们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我们学习了佛法的智慧之后,那么我们的迷惑就会越来越少,我们能够运用佛法的智慧去看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每个人我们每天都面对生活,我们要面对很多问题,家庭的问题、事业的问题,每个问题他对你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键在哪里,关键是在于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如果我们用一种错误的观念去看问题,那么就会产生烦恼,如果我们能够用佛法的智慧去看问题,我们当下就解脱了,任何问题都不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所以我们一个人,智慧的观念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是非常的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主要道颂》第3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