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札记

    用了一天的时间再次读了余华的《活着》,在短时间里穿越了富贵的一生。

    富贵从一个浪荡公子,吃喝嫖赌,赌掉了家里的一切,沦落为一个穷人。开始经历他苦难的一生。当他的父亲,郁闷致死,他开始幡然悔悟。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一个叫“富贵”的老人,在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经历,讲述他苦难的一生。故事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了后的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他的母亲生病,他在求郎中的途中,被抓去做壮丁两年,他的女儿在期间高烧而成为了聋哑人。一家人虽然苦难,但是在一起共同经历和面对,似乎还能感受到一丝苦涩的幸福。(经历完他的一生,也确乎是这一阶段的他是最幸福的。)他的儿子有庆,在姐姐的照料下成长至十二岁,懂事,活泼,天真。但是为了救校长的夫人,被一位不负责任的医生抽血过多,有庆死去。苦难在一层层叠加在富贵的身上。他的女儿凤霞,嫁给二喜,在生孩子苦根时大出血而死。三个月后,他的贤良的妻子带着对富贵的不舍死在他的身边。富贵、二喜、苦根相依为命地生活。但在苦根四岁那年,二喜在干搬运时,被水泥板夹死的。二喜,也被送到有庆、凤霞死的医院里。富贵带着苦根,仍在带着希望生活着,有着香火的延续,生活仍然还有着希望。苦根七岁那年,发烧,富贵为苦根摘下半锅豆子,苦根太饿了,吃豆子而被撑死了。富贵开始一个人的生活。故事还在继续,他买下一头垂垂暮年的老牛,并取名为“富贵”,两个富贵平静地生活。故事在这里结尾。一切归于平静。

      小说中没有对时代的控诉,和愤怒。在故事中,读到一种同情,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无言的力量。一种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面对不间断的苦难,福贵找到了缓解苦难的方法,那就是“忍受”,忍受亲人的离去留下的悲痛,以忍受的方式不断与死亡抗争,只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是一种使命。作者想要传达的是生命中不存在幸福与不幸,生活就是静静的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生命的一种状态,人只有活着才有资格去经历,在死亡和苦难面前,我们要敢于直面,这也是生的一种使命,感受人生的辛酸苦辣,这就是活着。”

      一个人在和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抗争,或许富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他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什么都没有,但是,故事在富贵的口中讲述时,他的人生中也充满了欢乐和幸福,他贤良的妻子,他孝顺的一双儿女,他的女婿和他的外孙,在他内心看来,都是时间上最好的,还有曾经生活的朋友。他对这一切充满了感激……只有活着才有资格经历这一切。

    “余华将人物推向极端的生命经验中去,任由人物遭受历史与命运的无尽折磨,当人物卑微且真实的喜怒哀乐到达极致之时,作者又强烈地压制了那些情绪的爆发,最后让人物在这样极端的人生经验中生发出对生命的尊敬、渴望、珍惜以及对待人生豁达、善良、悲悯的态度。”在这里,体现了小说的现实感和文学性。

        整部小说语言简单质朴,全文就是一位老人在平静地讲述他的人生故事,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悲悯,同情。

    当读完,我把整个故事给儿子讲述的时候,儿子说,他们一家人好惨啊!有气死的,病死的,被抽血过多死的,生孩子难产死的,搬石板被砸死的,吃豆子撑死的,只有富贵是最终老死的。怪不得书名叫“活着”,他活得好悲惨!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能感知到这些就以足够。我告诉儿子,活着才有资格去经历,所以书名叫“活着”。儿子似懂非懂。孩子,现在的你不用懂!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