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一直在路上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课改一直在路上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

自课改以来,无时不刻不涉及小组、合作,2017年核心素养的提出也直接指向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些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地与实现,自己一直在探索,有个想法就去尝试,之后的结果总是不理想。深入思考之后,默认为是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其实关键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陈静静教授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深度解读了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课堂困境中学生的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的归因分析,学生课堂平等的学习权的保障策略,到课堂观察的目的、焦点、深度以及深度学习培养的创新素养,指向深度学习的结合学科课例深度剖析的高品质学习设计的微观和宏观取向及学习单的使用,系统的介绍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及使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通过阅读该书,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自己有些思考:

一、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

从学生的视角来说,比如说词汇学习的深度学习,就是能够清楚某一个词的词性变化的依据及规律。我们在日常测试当中,学生丢分比较严重的就是词语运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学生有困难,第一是基于语境的词性的选择,这块儿到底是什么词性,就是翻译的过程当中,他们对于词性的选择,感觉非常困难,第二呢,就是对原词的变化规律比较模糊,不知道词性间转换到底是加y,还是加ty等等,那么这个如何改变呢?如何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们真正实现深度学习呢?

大家可以回忆自己要完成一件自己认为不简单的事,通常是怎么做的呢?一般是找个范本作为参考,然后举一反三。而有的人是先分析自己的事情构成的要素,哪些已经准备好了,哪些还需要准备,准备的过程应该怎样?最后汇总后,再去结合范本整理归纳,落实做细。后者就是深入学习的样板,学生能不能实现类似的任务呢?答案是可以。可以先易后难,比如针对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下面的任务。

两个人可以就同篇文本互相出题,然后互判,并告诉对方错误原因。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想出这个题,他就要知道这个词的原型是什么,那么他就要经历或问或查,就有了深度学习。然后在告诉对方错误原因的时候呢,为了说的更好,他会经历再加工,他又进一步去巩固,进一步深化,对于这个词词性的选择呀,变化规律呀,

那么这个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方面,可以依据这种题型的正确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档次。比如说,我们一共十个空儿,对八个至十个的为A档,对五个至七个的为B档,对三个至四个的为C档,对一个之两个的为D档。划分档次后,确定他们出题的数量,为了提高可以增加题空数量。可以对应的确定为A档出20个空,B档出15个空,C档出10个空,D档出5个空。初期篇目是一致的,出空的数量是不同的,那么他们有共同的提升内容,就是要提升词汇应试应考能力,但是,他们又有一个阶梯的目标,这个既照顾了个体,又提升了全体,这就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有共同的学习内容,目标又有阶梯的变化,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这样的小规模的学习共同体就建立了。

教师日常观察分两方面,学生表现和教师行为。

学生表现分自主学习和共同学习

自主学习的观察点主要是学习单的完成包括完成的流畅度和正确率,流畅度方面应该注重学生预学方法的引导,还有学生的动笔、动脑和动手意识。正确率方面,应该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的再应用解决新问题的动脑能力,还有问题的生成以及它的深度。怎么去提升呢?首先是学生敢问,教师要协调好和学生的关系,要融洽有爱,爱而有度。其次是学生会问,教师可以提供模板,例如:某某问题,我认为是什么,因为什么,但是答案是什么,我不理解。还有共同学习讨论。这里面涉及到三个点,一个是真实性,第二个是目的性,第三个是问题的解决度。真实性是指学生是为了需要而讨论,而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目的性是指为了提升他的能力,还有提升他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这个程度,要先落实到口手,最后落实到心。

教师行为呢,涉及到语言,还有行为。

语言尽量是少而精,恰到好处。坚持学生能说,教师不说;学生说不到,教师要启发式的说为主。另外就是关注需求,面对困难的愁容,还有无人分享的焦虑,这些教师要提前的设计对策,然后及时予以关注并回应。

记录要多元,涉及评价和学生的问题。评价尽量及时,赞扬为主。问题涉及是否为目标问题,是不是好问题。

二、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愿景

学生之间的协同互助,每个人都能安心的投入学习;教师之间的互相敞开、合作互学,形成教师之间的专家联盟;学校开展持续课例研究,保障学生的学习权,保障老师的专业学习机会,而家庭和社会也参与其中,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中的问题不断得到澄清与解决,也使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互信互助的氛围里。

在我们看来,学习共同体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改变,我们每个人既是变革的推动者,也是变革的受益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教育的义务与责任,我们不是社会的旁观者,而是命运的共同体。孩子的梦想就是我们的真爱,让我们相信学习共同体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改一直在路上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