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都是偏执狂?

吴起、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康有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者,不管他们领导或者参与的改革成功与否,作为一个改革者必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偏执狂。正如英特尔前CEO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可以生存。在改革这件事情上尤其如此。

吴起(?—前381年),战国时代著名的兵家、改革家。他一手领导对于楚国的改革,而且此人心思细腻,不念私情,为了改革的成功,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甚至为了取得国君信任,不惜杀妻求将。如此偏执,不可谓不极端。

图片发自App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孝公时代执政十九年,实行变法,成绩卓著。此君铁腕治国,所有人情摆一边,为树立新法权威,不惜杀戮秦孝公太子的亲信,也为自己的末路埋下祸根。偏执等级之高,表露无遗。

王莽(前45年—23年),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子。西汉末年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后篡权夺位,改国号“新”,并义无反顾进行一场注定失败的改革,无视政治现状,偏执改革,死于农民起义。胡适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他进行了一场超越时代的社会主义式改革(看官那可是汉朝!)。偏执如此,可歌可泣。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仁宗嘉佑三年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未被采纳。矢志不渝,贼心不死,终在神宗即位后大展拳脚,猛推新政,但因改革太急,用人失当,改革功亏一篑。王安石可是偏执到连朋友都绝迹的境界,这偏执狂还说出历代君王畏若砒霜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骨灰级偏执狂座右铭。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明万历年间著名首辅,领导万历年间明朝重要的改革,为明朝中兴做出重要贡献。为了推行改革,不惜得罪大批朝臣巨贾,最后差点落得开棺斫尸的下场(由于此人生前太猛,只有死后大伙才敢发泄一下)。此君为改革,也算偏执到一个境界了。

康有为(1858年—1927年)世称南海先生。1888年第一次上书朝廷,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十年间上书七次,特别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联合上京会试的一千三百名举子上书建议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是中国政治改良运动的先驱。“十年光阴举一事,无奈大江已东去。”明知难以成功,还要奋力一搏,此君偏执的可爱。

上述六君推行的改革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当然除了改革者自身因素以外,决定成败的还有其他因素。

图片发自App


首先,一个组织或系统而言,任何变动都会牵动全局,整个组织或系统如此庞大,仅靠一部分改革的变动就想推动全局变化是不可能的。

此外,每个朝代的开创者是系统的设计者,等于是从新开始,没有历史负担,利益较为容易划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唐朝末年因为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所以宋朝伊始,便“扬文抑武”。像这样整体性的更改往往容易成功,而只做部分修改,却困难重重。

最后,一个大系统中,既得利益者都是势力巨大,一旦改革触碰到这些群体,他们会奋起反击,到最后,坚持下来的改革者都是少数的偏执狂,他们拥有最强的信念,最大的决心,甚至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

改革者最后成为偏执狂都是有其必然性。但这类偏执狂却是引领历史潮流的领航者。让我们来爱这些为了各种理想走向偏执这条不归路的人,他们或许是这个社会最有远见的人,且不管在任何时代他们都是稀缺品种!这你同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牛人都是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