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不想成为你》第44章:心想事成

01

彭淑萍寻关系帮李怡调班的事被部分人知道了,和李怡对调的男生李宝石和他妈极其有意见,可他们又怕惹现在的班主任不高兴,不敢明着跟彭淑萍闹。李怡上学路过时,李宝石他妈把人拦下,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

李宝石激李怡和自己打赌,升学考试,若李怡没考上一中,或没考到全考区第一,彭淑萍就得向他和他妈道歉,并当众承认自己耍了手段。

李怡倍感压力,废寝忘食的学习,把自己给得太扎实,差点生出毛病。彭淑萍为女儿身心健康着想,改变想法,说情愿放弃一中。母女二人抱头哭了一场,李怡的精神总算有点放松。

放榜那天一早,彭淑萍去学校看成绩,九点多还没有回来,李怡担心,亲自出门去寻,没走几步,听见有人叫她,回头一看,是母亲。

彭淑萍满头大汗,一脸焦急。李怡一看,心凉了一半。

彭淑萍三步并做两步到她身边,拉她转回家。进正屋前走了十几米,母女俩,一个没问,一个没说。

进了屋,彭淑萍放开拉李怡的手,端起桌上的杯子,咣咣咣大半杯下肚,手背抹把嘴,这才对女儿说:“你过线了。”

李怡不相信似的睁大两眼看着母亲,半天没说一句话,她觉得两条腿有些软,快站不住了。

她扶着桌子轻轻坐下,还是那副似梦似醒的样子。彭淑萍的话却还没有说完,重头戏在后面:“过线是过线了,但是,刚压一中分数线,我刚跟姜老师请教了几句,他指点咱们,不能净等,保险起见,还得寻寻关系。”

02

李怡考得相当不错,成绩过了一中去年的录取线,还是全考区第一。姜老师扬眉吐气,在学校里就差横着走。

可是,一中每年的分数线或高或低都有变化,李怡这个分数,还是有点悬,于是姜老师出主意,让她们双管齐下。

李怡的心还沉浸在和李宝石的那个赌上,她为母亲终于不必向人道歉,不用当众出丑——当众承认耍手段不就是当众出丑——而安心,一转脸,看到母亲从里屋拿出个纸包往人造革包里装,又进进出出收拾鸡蛋那些土特产。

她问母亲这是干啥?

彭淑萍耐心地把“但是”后面的话重复一遍,告诉她:“快,你跟我一块去,事不宜迟,咱现在就走。路上妈再教你见了人该咋办。”彭淑萍说,她们现在是九十九个头都磕完了,就差作这个揖了,绝不能在这儿出岔子。

彭淑萍找出一身旧衣裳让李怡换。李怡在身上比划了下,说小,彭淑萍推她进屋,“就是要小,又旧又小才显得咱可怜,才能让人家同情。”

她打量着换好衣裳的女儿,略带丝得意地说:“这衣裳质量好,本来要送人,妈舍不得,想着先留下,万一啥时有用呢,你看,这不就用上了!”

上衣袖子短,裤子吊在脚脖子上,李怡局促地抻完上边抻下边,她马上十二岁,知道美丑了。

彭淑萍自己也换了身衣裳,一路上,一句句教李怡见人怎么说话,怎么扮可怜。李怡不愿意那样,觉得丢人。彭淑萍没听见她回答,骑着车子转头叮咛她,“甭犟!千万听妈的。妈也不情愿这样,可有啥办法哩?咱是求人家呢,求人就得有求人的态度。这世上的人呐,都喜欢高高在上,喜欢被人求,咱就表现得可怜点,人家帮忙心里也舒坦点,听见了不?”

李怡扯着衣襟垂死挣扎:“那也没必要穿成这样吧?”

彭淑萍继续做思想工作:“好我的瓜娃呀,咱要是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人家以为咱家多有钱呢,狮子大张口咋办?你这一上中学呀,花钱的日子还在后头哩,钱,咱得攒着,能多攒一分是一分。”

李怡知道了成绩,心定了,听母亲这么一解释,也有些明白。但想到母亲的性子,她提前给母亲打预防针:“其他都好说,就你说的让我哭的那个太假了,我怕哭不出来。”彭淑萍便启发她提前想想自己经历过的最难过的事。李怡想到了父亲,不一会儿,两只眼睛都湿了。

03

本来以为会很尴尬,没想到演员和观众都很投入,一个多小时后,她们留下礼物从王老师家离开,出了家属院大门,俩人的心情才渐渐缓过来。彭淑萍揉揉眼睛,飞身上车,路上又和女儿一句句分析起小王老师刚说的话来。

李怡听着母亲的分析,不得不在心里给母亲竖大拇指。母亲虽然文化浅,常鲁莽的做些让人难堪的事,可她自创的这套办法关键时刻还真的管用。就像刚才,王奶奶看到她还穿着旧衣裳,脸上马上露出了同情。

李怡本没打算哭,母亲和对方说话时,她低头坐在一边,手里拿着王奶奶给的苹果,想着心事。

但听到母亲提起父亲,讲到父亲生前的种种委屈,她的眼泪再一次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

到最后,小王老师沉吟着还没表态,王奶奶就心疼地拉着母亲的手,当着彭淑萍的面命令儿子,必须把这事办成。

“反正你学校每年都招人,娃成绩又这么好,招谁不是招!你要是办不成,妈就亲自寻校领导去,想他们会卖我个面子!”老太太以前在集上从淑萍这儿白拿东西时埋下的伏笔,此时终于发挥出其该有的作用。

彭淑萍还劝王奶奶:“姨您甭太逼大哥了,大哥是学校的人,有规定呢。要是娃成绩不够,我也不敢来张这个口,就是觉得她还争点气,她爸生前又一心想培养她上一中,所以,我才敢厚脸皮登门,姨呀,您甭急,大哥会看着办的。”

告辞时,老太太要送她们下楼,彭淑萍坚决不让,把老太太和儿子拦在屋里,将将关门时,贴心地又补一句:“大哥,您要是实在难办,”她在这儿顿了一下,然后嗐气似地说完后半句话,“要是实在让您为难,那、就算了!咋也不能因为我们影响您在学校的声誉啊!”

李怡陪母亲下楼,彭淑萍有意磨磨蹭蹭的,才下两阶楼梯,听到屋里母子的对话。老太太的声音:“你看,淑萍多仁义,还替咱着想呢!她是个可怜人呐,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能寻咱门上来!你就想想办法帮她把事办了吧,花点钱不打紧,她不是说了,只要能办成,花多少她都愿意!”

04

彭淑萍一暑假往老太太家跑了七八回,回回不空手,不是钱就是东西,人家不要,她也有办法留下。

从小王老师手里接过一中录取通知书那天,彭淑萍激动极了,当着母子俩的面,她喜极而泣。老太太越劝她越止不住泪,引得老太太和她一块哭。

老太太是个大善人,又叮咛儿子,以后在学校多留意李怡,能帮就帮。小王老师淡淡笑着没有应承,彭淑萍自己说:自古学艺,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路,咱已经帮她铺好了,剩下,就看她的了。她要没那本事,咱帮多了还造成负担,以后是好是歹,全凭她自己。

这话说得极得体,小王老师不由多看了彭淑萍两眼,第一次,真正,对面前的女人有了新认识。

王家母子不知道,这其实是彭淑萍的一种手段。

她的经历让她比别人多了解了些世事人情,天生的聪明和机敏,又多赠予她些察言观色的敏锐,她当然想人家继续帮忙,在学校多关注扶持李怡,可小王老师的表现,和她的直觉都告诉她,做人要知道分寸。

她的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意外地获得了小王老师的好感。在之后的三年初中生活中,小王老师或明或暗,都给予李怡很多帮助,这是后话了。

05

九月一日,一中开学。

李怡和母亲一起搬到了县城。她们提前几天在学校附近租好房子,收拾干净,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往房里运东西。搬空小半个老家,布置好了县城的房子。临行那天,母女二人看着空了一半的老家,百感交集。

不想引人注意,又惹非议,她们不等天亮就离开。走到县城和农村的接壤处时,太阳正跳出地平线,母女俩停下来,站在路边,看着被朝阳映红的田地,先前的伤感,慢慢被满心的喜悦替代。

李怡的视线久久停留在大路的某个地方,不知道母亲还记不记得,那是几年前父亲出事的地方。听人说,当时那里是一大滩血迹,现在,那儿是一个改造后的修车铺。

彭淑萍则看着不断升起的太阳,她内心的喜悦,更大于李怡。

她本是个山里姑娘,在父母眼里,是给两个哥哥娶媳妇的道具,但是,她凭一己之力,让自己出了火坑,从山里寻到丈夫家,结婚、生女,站稳脚根;现在,她又凭自己和女儿的努力,从农村奋斗到县城;将来,还要继续靠自己,从县城到省城,如果可以,不妨想想从省城到京城——

如果可以,她的后代,永远不用回那个老家,那个让她一想起来,就满腹辛酸、烙满苦涩回忆的地方。

去的人去了,活着的人还在努力的活,虽然生活不时把不幸和屈辱降临在她们身上,可无论如何,新生活,终于开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大后,我不想成为你》第44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