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 人类与病毒永无休止的战役

“ 第二位天使把碗倒在海里,海就变成血,好像死人的血。”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理查德·普雷斯顿


      这是一个发生在真实世界中人类与病毒战斗的故事,它区别于任何恐怖片丧尸片中主人公与有形的【敌人】战斗,它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无形的存在,却又存在于日常生活空间的每一处。

      今年一开始似乎就不是一个好开始,赶着春节期间,新兴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大规模肆虐全国,原本热热闹闹的年关却因为病毒而变得人心惶惶,比起曾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些有形化的神魔鬼怪,似乎无形的病毒更能使人感到恐惧。


      在书中也有很多对于猴子和病人感染症状的描述,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疾病给生命带来的折磨。曾经看过一本医学绘本《病玫瑰》,里面的内容都是以手绘的形式绘制的病容,即使是已经美化过后的手绘版本,内容依然下饭。当时只做猎奇翻看,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想来却觉得难过,作为病人的他们,又是经历了多大的痛苦。



但其实这本书,作为纪实文学并没有大肆渲染生物在自然界面前的渺小,只是清醒真切地将这场人类与病毒之战记录了下来。我想,在如今这样的时刻看这本书,也是借一双清醒的眼睛看待这场战疫。

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无一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句老土的话说:凡是不能将我们打倒的都能使我们变得更强。

诚然,经历和智慧都是促人成长最宝贵的财富。




看了一部分关于讲述13年非典时期的纪录片《非典十年祭》,让我得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年那个恐慌的时代,同样面对传染病,信息的传播与公民的防护意识都有了很高的进步,才减少了更更多感染的产生。

时间再看得远一点,那个被称为欧洲“最黑暗”的中世纪时代,黑死病的爆发也曾经掠夺了大量民众的生命,但在当时医学也仅仅只能提供在放血和烟熏这类【治疗】,人们开始理所当然将对健康的所有期盼都交给了神,瘟疫则成为了上帝的惩罚之鞭,重重鞭挞在这片死亡之土上,人们都拿它毫无办法,甚至开始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实惨)。


直到后来,瘟疫消失,恢复理智的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质疑上帝的存在,也逐渐带来了后期的文艺复兴。艺术和文化的主题逐渐由神,转为人。




而引起这场黑死病的鼠疫杆菌,曾不止一次在历史上引发了大量的死亡。法国著名作家 阿尔贝·加缪的作品《鼠疫》也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初看时,看得书中的隐喻更多。再将它放在时代背景中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双清醒的眼睛。

根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场瘟疫到最后都会自然消失,所以面对它我们自然应该拿出更多的清醒与勇气,不该被恐惧支配去随意伤害我们的伙伴,更不该得意忘形,万物生而有灵,上帝亦不是造物主。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反复讲述的,也是这一点。

《鼠疫》的结尾说道:翻阅医书便可知道,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猥琐发育,别浪。

你可能感兴趣的:(《血疫》| 人类与病毒永无休止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