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高俅、于连上位启示录

阅读本文2754字,约需7分钟。

 01《红与黑》、《水浒传》 

于连是《红与黑》的主人公,他的爹经营着一家锯木厂,于连平时在厂里帮衬,干活时经常遭到父亲索老爹的训斥和殴打。在家中,于连也不受待见,饱受家人的折磨。

后因神父推荐,于连成为市长的家庭教师,从此开始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上流人生活。

《水浒传》中的高俅,原是大宋东京开封汴梁城的街头青年,因一技之长,“踢的好脚气毬”,被端王赏识。端王登基升级为宋徽宗后,高俅也摇身一变,做了当朝太尉,在大宋社会兴风作浪,时刻对梁山好汉发难。

把中西方小说中,风马牛不相及的两角色放在一块讨论,是因为我在他们的上位过程中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并生发了一些感触。


 02 于连和高俅 

先看两人的共性。

一是,社会地位相似。二人都处在社会阶层的底端。

于连的父亲经营着锯木厂,算是工人家庭。在社会上,于连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的上下通吃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底层人物。

在家中,因清秀的面容和瘦弱的身材,“父亲以为他活不长,或者将成为家庭的负担,家里人都看不起他”,家里的两个哥哥也经常打他。

可以说,于连是底层家庭里的底层人。

高俅这位街头青年,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因擅长踢球,得到街坊邻居赏识,唤作高毬。

二是,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于连精通拉丁文,外科手术医生曾付费请于连给儿子补拉丁文和历史;市长前往于连家的锯木厂途中,脑海里浮现于连被收容所所长抢走,在自己面前炫耀的画面,可见于连的知识素质在当地的确有一手。

另外,于连还能背诵《新约*全书》,熟悉《论教皇》,神学技能也杠杠的。

高俅除了球踢得好,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诗词歌赋,更是无一不会。

可以说,在《水浒传》中,高俅的技能素质,梁山108英雄,无一人能比得上。

三是,都有极高的个人魅力。于连外貌如何?我们看看书中的描述:

于连双颊绯红,两眼低垂,他是个十八、九岁的瘦小青年,看起来羸弱,面部的轮廓也不大周正,但颇清秀,还有一个鹰勾鼻子。一双大而黑的眼睛,静时显露出沉思和热情。(第4章)

于连的外貌和体型在家里不受待见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是工人家庭,凭劳动生存,羸弱的身板和白净的脸哪像劳动人民的形象呢?

虽在家里遭到嘲笑,但当于连进入上层社会后,却先后俘虏了了市长夫人,贵族马蒂德小姐的心。

所以,在锯木厂,魅力被盖着的于连受到歧视,完全是因为家人不识货。

高俅混迹于街头,按今天的话来讲,是在道上混的人。

混社会最讲究的就是排场,也就是面子,面子就是关系,关系离不开个人魅力的维系。高俅被赦回京后,好几人虽不愿收留,但愿意写推荐信,把他往上一层推,就是因为高俅有关系。

四是,上位方式相似。于连本和市长没啥联系,非要说有,也就是市长和市民的关系。但,经神父谢朗举荐,于连进入市长之眼,一时成抢手货。

高俅也是通过柳世权、董将士、小苏学士以及驸马层层推荐,最终得以进入端王眼中。

五是,极强的报复心理。于连征服市长夫人,不是出于爱,而是自尊心受损。一天傍晚,在花园喝茶时,于连不小心碰到了市长夫人的手,出于礼节,市长夫人立马抽回手。在于连心中,这却被解读为市长夫人瞧不上他,于是下定决心要征服她。

高俅的报复心理,在一开始的惩治王进时就已显现端倪。高俅曾被王进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一直怀恨在心,上任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找王进麻烦。

六是,都不甘心。不甘心是指,都不满足于接受宿命。

于连在锯木厂工作时,手中拿着《圣勒拿岛回忆录》。这本书写的是,于连偶像拿破仑被流放时的故事。你看,爱好读书,偶像崇拜,于连和身边人的追求截然不同。

高俅的爱好是踢球,在端王府,球到眼前了,踢还是不踢,高俅做了充足考量。

从高俅后面和端王的对话来看,以外人(驸马府的下人)身份贸然踢端王的球,这个行为是有风险的,轻则受辱,重则获罪,但收益远大于风险。于是,高俅踢出了那改变他命运的一脚。

高俅为什么要踢出那一脚?

除了职业惯性,更多的是不甘心——

既然有更好的去处,何必安于现状?


 03 匪官与官匪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宋江上梁山也是一次上位——从被人管到管别人。而宋江的上位过程竟然也符合上面那些特征:

社会地位上,宋江上梁山前,虽是押司,但归根结底是被人管;

综合素质上,表面看宋江除了排兵布阵,似乎没啥技能,但是别忘了,宋江的人缘,他的人脉背后是强大的的社交技能;

个人魅力上,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江湖谁人不知?

上位方式上,宋江也是凭借晁盖的关系;

宋江也有极强的报复心理,比如,灭了黄文炳家门(除了他弟弟),吃了黄文炳,不加引号,是真吃;

宋江上梁山前,不甘心做个小吏,杀了阎婆惜后,官途无望,上了梁山。在梁山,他不惜用卑鄙手段收小弟,如,杀死花荣家人,以断念想;设计陷害卢俊义等,就是因为他不甘心一直做匪,他要做大做强,直到朝廷来招安。

看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非正常手段的上位具有相似的特征——伤害别人以利己;精心打造人格魅力,笼络人心;进行关系交易,借壳上位;通过暴力维护形象;欲望深似海。

在《水浒传》中,这种上位方式通过两种色彩演绎:

红色,高俅代表的匪官,披着官衣的土匪;

黑色,宋江代表的官匪,组织官化的土匪。


 04 于连、高俅的不同 

上面分析了两人的共同之处,同即通,但相通不是相等,有同就有异。

再看两人的不同。

一是,于连主动,高俅被动。于连一开始,想进入上层社会的决心就很强烈,并付出了相应的行动:

他背诵《新约*全书》,熟悉《论教皇》,不是对宗教感兴趣,而是为了投神父所好。

他勾引市长夫人,引诱马蒂尔德小姐,不过是利用他们上位。

而高俅没有那么大的主动性,对未来没有明确安排。

在端王府,高俅踢出那改变命运的一脚球前,一路被人安排,属于走到哪黑,就在哪歇,此处不留人,自由留爷处的人生心理。

二是,良知泯灭程度不同。于连为了上位可谓是不择手段,但在最后一刻,人性苏醒,以死谢罪。尽管他有机会从死刑中逃生,但他放弃了。

而高俅呢,是彻底的丧失人性。


 05 高俅、于连上位启示录 

比较了两人上位过程中的异同点,下面谈谈启示。

一是,人脉关系在精不在多。社会学上有个六度人脉理论,说的是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认识最多只需要通过六个中间人。

比如,高俅要认识当朝皇帝宋徽宗,只通过了四个中间人:赌坊老板柳世权,开生药铺的董将仕,小苏学士和驸马。

于连更是一步到位,通过神父谢朗这一个中间人,就和市长搭上了关系。

二是,上位要有一技之长。这一点无需多说,技能就是价值,没有价值别说上层社会不要你,在下层社会都难以生存。

三是,知识≠良知。于连知识是不错的,高俅的综合技能归根结底也是知识,这似乎印证了我复读时学校的口号——知识改变命运。但我总觉得这话怪怪的,却说不出道理。

后来,在看到鲍鹏山对知识和良知的界定后,我明白了,知识的确有改变命运的可能性,但是改变的方向却是由良知决定。

所以,准确说来,应该是知识改变命运,良知决定方向。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与黑:高俅、于连上位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