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讲三句话不到就发飙?到底该怎么给孩子劝架


你好呀!欢迎来到初晓的教育专栏——家庭教育每日一讲,我是Colin老师。

昨天聊的俩孩子经常吵架问题,的确是许多爸爸妈妈的烦恼。这一讲我们继续深入聊聊,并推荐给你两种跟孩子说话的方法。孩子在气头上,你可以试着这么跟他们沟通。

 1 

昨天我们聊到家里孩子吵架的话题,我跟你分享了三个方法:

1.不要着急去化解孩子的冲突,可以先观察1分钟。

2.引导孩子表达情绪,而不是去判断对错。

3.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提前预防冲突


我留意到,很多父母虽然方法用对了,但是在跟孩子沟通时,反而会因为一句话,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烈。你比如说,有的父母会说:“哥哥你怎么又打弟弟?昨天我才跟你说过了啊!”

怎么跟孩子说话,是个很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的一句话,有可能安抚到孩子,也有可能让他更生气。

接下来我推荐给你两个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方法一:多用描述性的语言。

“描述性的语言”指的是,客观的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我说的都是我看到的”。比如“我看到哥哥刚才打了弟弟的手臂”。

它对应的是“评价性的语言”

“评价性的语言”,说的是你头脑里的判断、你心里的感受,是非常主观的。比如“你怎么又欺负弟弟”,这句话里的“欺负”就是评价,你背后的假设就是,哥哥做的不对。你这么说会让哥哥觉得委屈,认为你不了解情况就批评他。

用“描述性的语言”有什么好处呢?

它能帮助你开启一个话题。比如,你说“我看到哥哥刚才打了弟弟的手臂”,哥哥一定会说:“是他先在我的本子上乱涂乱画”,这就能帮助你了解到更多的情况。

此外,“描述性的语言”让孩子们聚焦到你所说的这件事。比如,你想让弟弟意识到哥哥的感受,如果你用“评价性的语言”,那你可能会这么说:“你瞧瞧,你别招惹哥哥,他就不会打你了啊!”这么说弟弟一定会气鼓鼓的数落哥哥的不是。

你可以试试这么说:“我听到刚才哥哥说,他不喜欢自己的作业本被乱涂乱画。”当你这么说的时候,既没有批评弟弟,又让他看到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

为了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我再举几个“描述性语言”的例子。

1.“我在厨房刚刚听到弟弟哭了,现在看起来弟弟很伤心、你也很生气。”

2.“弟弟手上现在被掐出血来了”

3.“哥哥说,他不喜欢积木被推倒。”

 3 

方法二:多用“启发式提问”。

你对孩子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能让孩子开始认真思考,并看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你看到哥哥和弟弟为争抢积木吵了起来,你可以这么说:“哥哥想搭一个火车,弟弟想搭一个房子。那怎么办呢?”这个就是启发式的提问。

“启发式提问”对应的是“死机式提问”。

什么是“死机式提问”呢?就是你一提问孩子就死机,打死也不回答你。比如说:孩子考试成绩一出来,你就生气的问:“才考78分!你以后还想不想上学了?”、“看看隔壁家小明,你怎么不能像他那样认真?”

这些问题,你可以试着自己回答看看。你会发现,根本没法回答,孩子当然只好愣在那儿了,他接收到的只有你的情绪,而没法理解这些提问背后的意思。

相反,“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从无谓的争吵中解脱出来,去思考问题的其他解决方式。比如,如果孩子们在争抢玩具,你可以这么问:“都想要玩这个玩具,你们看,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你们觉得,怎样可以大家都能玩的开心呢?”

在提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要先放下自己作为大人的假设。你会惊喜的发现,当孩子不用带着情绪对抗你时,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比如选择妥协,你先玩、我再玩。比如选择配合,我做这个你做那个。

 4 

虽然我今天跟你分享了两种跟孩子说话的方法,但其实我不建议你照搬模式去和孩子沟通。

因为,在沟通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非语言的信息”,比如你的语气、你的脸色、你的动作。这些决定了你这句话说出去的效果。

比如,同样是一句描述性的语言,你来体会一下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弟弟手上现在被掐出血来了。”

你看,第一种说法能让哥哥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合适。而第二种说法呢,却会让哥哥意识到妈妈在批评自己。

因此,刚才我着重讲解了两种沟通方法背后的规律,就是为了让你真正理解到,无论用哪种方式跟孩子说话,都应该保持平和的态度、不要着急批评孩子。

当然了,每个父母都有因为孩子的调皮,而气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自己的经验是,那会儿你可以先停止教育孩子,先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平复下来。

毕竟,相比起教育孩子,照顾好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好,今天就聊到这儿。这里是初晓的教育专栏《家庭教育每日一讲》,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公众号:初晓学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讲三句话不到就发飙?到底该怎么给孩子劝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