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的人生不值得过!

今天实在是太冷了,即使是在火炉旁边,门口吹来的冷风还是那么的寒冷,又因为我的隔离日期是从我到家算起,因而我还有十多天在家的岁月,所以我就随意的打开了一本书,是我上次买书时买的,书名《苏格拉底的困惑》,而这本书的开头就给了我很大的喜悦感,在导读中有这样的两段:

我不会如苏格拉底般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那是不必要的严苛了。但当我们的生命由我们深思熟虑的思考所引导,它便是当下我们活着的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别人的。就此而言,,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诺齐克,《经过省察的人生》

尼采曾要求:你应如此活着,一如你愿意这样的生命可以永恒地重复。那似乎有点苛求了。然而哲学却确实构成一种生活方式,值得延续至其终结。一如苏格拉底最初向我们示范的一样。

——诺齐克:《苏格拉底的困惑》

审视自己的人生:我们从未思考的命运观

在我读这本书时,我还看看到了这本书的翻译者自由主义者周保松老师的一篇文章《苏格拉底式的人生——纪念齐诺克》,他回忆了齐诺克的一生于他的成就,以及他的人生信念和追求,因而在读这本书时,我在思考,我的同龄人到底怎么才能走出一个怪异的圈子,这种思考的来源是公众号和朋友圈有一批很神奇的同龄人,他们喜欢阴阳怪气和无脑的批评,有时候这种现象仿佛不是很特别直到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主观的感受到我的民族的同龄人,直观上的感受就是有一种没有意识去审视人生的态度,正如我经常举的例子,有少部分人微信名藏语写的,个性签名是外语的“脏话”,这样仿佛既表明自己骄傲的民族身份,又通过脏话表明自己的潮流元素,当我受到这种无脑的批评时,我总会心平气和的解释和交流,但是真的很困难,所以正好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诺奇克在上面的两段中说苏格拉底式和尼采式的人生仿佛离我们有点距离,而审视和哲学的人生,又仿佛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最好的人生之一,我以前写文章很苛刻,也喜欢无脑的批评人,我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从数量上说我们是本地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我想了想,的确是这样,相比我去内地之前,2011年后本地的大学生是爆炸式增长,因而第一批既有自己的红利,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责任,正如我们在上课时老师总是提到不要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评判古人一样,我们将来也会被后人评判,因而第一代更应该进行一种探索式的人生体验,担起开头和开拓的责任,因而对于我刚刚提到的那位潮流的同龄人一样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包容性,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是有一种“反西部拓荒”式的使命,我们的任务是走出去,引进来,促发展,引领本地的文化复兴,因而总会遇到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我们会无所适从,会用极端来保护自己,其实内心都是差不多的善良与单纯,除了极少数的放弃了灵魂的救赎的人。

因而我就想到了这个主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因而我想我们应该审视的东西有这几样:信仰、文化、尊严和责任,而这四样东西应该在这个时代的笼罩下,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命运,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审视信仰、文化、尊严和责任所构成的命运观,这就是这一代或者我们下几代应该拥有的品质,命运仿佛是一种玄学的东西,但是它一直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意识之一,本人非常喜欢古希腊的悲剧,古希腊人家中总要设一个火的祭坛,使柴薪相续,长燃圣火。据说,在火光中,可以观照家族之命运,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远在思辨的哲学发问之前,神话和史诗,便早已伏下了“命运”的线索,而米利都的先知们,对于宇宙本体“始基”的追问,再一次用哲学逼出了“命运”。传说哲人阿那克西曼德,穿着令人肃然起敬的衣服走来,“严肃”有如悲剧,悲壮的气色亦如哲学,他面对“无限”的一举一动,都似乎在表明人生是一幕悲剧,而他生来就得扮演英雄角色,而在这个时代仿佛很少有人思考命运的话题,我上次一篇文章提到了韦伯说的“祛魅”的一些话题,仿佛宗教被现代的价值因素祛魅后,很少有人思考命运这种东西,但是我想肯定有很多人会说,藏族人相信命运轮回,这不就是既有宗教,也有命运的思考吗?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德,直到我的朋友跟我说,佛教是在推崇个人的成圣的基础上去指引他人,我就想到了,我们身边的年轻人,有几个从心底相信命运轮回(特别是接受了现代化教育后),说实话,村里没上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相信命运轮回与因果报应,所以我们很多年轻人的迷茫就来自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而此时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既能引导传统的精粹,又能与现代化适应,指导我们生活的一种价值观,假如说,我们直接引进(或者现在的状态就是这个)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主导的价值观,那对于传统即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毁灭性打击(现实仿佛就是这样,正在发生这种事情),所以我想我们的年轻人至少有一部分人应该站出来,尽可能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互相对话,这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和拍纪录片保存或者迎合大众去丢了文化艺术的精髓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没有背后对应的价值观(或者说文化底蕴)的支持,因而我想到就是将命运的观点引申到我饿=们的反思中,从而试一试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昨天跟上次我在写本村历史的我的78岁的姑祖母聊了聊本村从解放西藏到文革的历史,也聊到了村子更古老的历史,在这次交谈中,我记录了一段,准备结束隔离后去找姑祖母写一个历史片段,过去的历史让我思考到了当代的现实,究竟是拥有什么样的历史的民族会促生我们的年轻一辈,我敏锐的感受到了到了我妈妈这一辈,村里的这一辈人虽然没有接受过大雪教育,但是他们有些人能够跟我侃侃而谈特朗普与印度的莫迪,还能时不时的说几句中国领导人的趣事,于是我很好奇,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特点是对于藏族的历史和本村的历史却是不如我这个小了几十岁的小辈,我想从他们那一辈开始,我们就接受了一种现代化的启蒙(这个启蒙不仅不彻底,而且危害性极大),因而我们去往内地的一代,他们很多人是这一辈的子女,是这一辈引领的一代,所以我们的很多年轻人,缺少那一份对于历史的兴趣,责任与喜爱,这也是他们与很多老年人(不是自己的长辈)总是会争吵的原因(比如一些县嗲话的因素,染发或者堕胎等)。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没有这种过去历史的承接的严密性,很多藏族青年会在教科书和历史书中去了解自己的历史(有两样坏处:1.这些书籍的历史不一定真的2.连自己的村子的历史也不了解,何谈民族历史,相应推理,很多林芝学生,几乎没有对于工布历史的基本知识),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历史承接的年轻人,非常容易产生我上次提到的两个缺点:进步即合理(历史线性的前进)和自由即真理(完全没有道德与责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关于命运的思考,这看来是差不多了,我举的例子都是农村,因为西藏的城市化还不是最多人口,所以城市的例子应该更明显,他们也应该更有感触。

那如何思考命运。我给出了四个方面:信仰、文化、尊严和责任,这四个东西,我以前写到过几篇文章(如下),我后面准备写完对村子的历史后,我抽出时间总的来写一个:

信仰:信仰之殇:雪山之下,白塔之上我对我们宗教两点无知的看法

文化:《美丽的新西藏》:谎言中的世界(乌托邦)美好的幻象:正在走向浅粗鄙的藏文化

尊严:评:“藏族是一个被宗教信仰和民族自尊心陶醉的顽固民族”乌合之众:我们应该思考的时代的话题

责任:自由与责任的冲突——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藏族青年人“香格里拉”与“仓央嘉措”:是西藏的吗?

等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发现,我写的东西并不是很深奥,只是从小的部分自己思考(也许是错误的,也许只适合我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一个民族应该有共性的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多方面思考,并将这些思考联系到一个主题之下,我们也许就能发现,大道至简的道理,所以审视人生,并不是让你审视你的今天和明天的所得与所失,而是让你无思考你的人生与精神归宿,实现精神的涅槃,所以我们应该有这种宏观的、哲学式的思考,无论你是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哪怕是到了生命的终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最后:藏族不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是藏族的骄傲

我本来不想再去写本民族的文章,因为我感到绝望与难受,上次说了理想主义的境遇后,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本民族做什么,于是我思考到了最简单的一点:本民族的代表是我们的左右人和我们所有意识和物质的集合,而不是官方或者一些大师所能代表的,正如宗教改革直接让教徒通过圣经与上帝对话,我们应该直接与我们的民族对话,不是过去的你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引以为傲的历史是让你们骄傲以及作为避风港的存在,而是勤劳勇敢聪睿的藏族历代人在历史中总能留下自己的光辉的一笔,从而让自己的民族为自己骄傲,我想他们也许不会说我身为藏族只为这个骄傲,而是我成为了民族的骄傲,我自然为养育我的民族骄傲,所以我想劝劝你们,不要再网上发那些无知的言论了,而且喜欢用片段的历史去佐证自己的无知。(这一段我也是不想写的,像极了无病的呻吟式的劝诫)

在这个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时代,藏族明年除了思考本民族的现状,还应该思考思考现代化与全球化等宏观话题,只有跟随这个时代的潮流,我们才能摒弃那些本土的、传统化的极化的保守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话语权从保守主义转移到变革主义手上(没办法,不变革,无生存),所以假如你想了解这个世界以及把握这个时代的命运,我想我们应该多读书,多研究,多思考,多走出去,不要再固守本土的文化的一部分的吸力(下次有时间分析我们的文化传承的路径和困难,跟朋友详细的讨论过)。

最后,我虽然还有很多话,但是不想写了,我感觉自己也在不断的误入歧途又重新思考而获得新生,所以还是多读书,多晒太阳!就这样!  (我办公众号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够多包容,因为我不会迎合任何人去写文章,所以冒犯之处眼不见心不烦,哎,别在骂我了(致一部分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经审视的的人生不值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