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安全感的重要性

担任大学教师的时候,学生们经常找我求解,有个女孩脚踩几只船,没有爱情,却不断地发生性关系,别人给她的评价很差,她没有怨言,用她的话说“自己看不起她自己,但已经没办法了。”

是什么让她有如此的行为?她与人相处的模式是不安全的,一段感情刚开始就产生了怀疑,再去寻找,始终找不到安全、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和童年经历有关。

安全感

童年时期安全感的重要性

孩子在不安全的环境下长大,内心是焦虑的、恐惧的。有的父母会认为自己亲子带孩子,从未离开孩子,孩子安全感一定很足。答案是不一定,只要让孩子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孩子的安全感就不足,而且影响以后,很难弥补。

西方心理学家曾以一战二战时期的一批孤儿为被试做过一项长期心理研究。一批被寄养在孤儿院的很多孩子,由一个护理员需要照顾,护理员给予每个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非常有限,这些孩子在长大后,他们的安全感非常不足,往往会显得性格孤僻,很难与人沟通。另一批孩子,一个护理员只照顾几个孩子,每个孩子获得的关心和照顾相对较多,但这个护理员会经常变换。这批孩子长大后很善于与人接触、待人热情,但他们情绪往往不稳定,波动较大。特别是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容易出现困难,比如长大后经常更换男友/女友。一旦感情稳定时候,他们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不安。因为他/她小时候身边的护理员经常更换,在他/她的记忆里,人不可能维持一个很久很亲的关系。潜意识里他们认为不会有人跟他很亲密,但他又非常需要被关注,因为被别人关注的感觉很好。这些人在维护亲密关系的时候会出现很大困难。

有的女孩对男朋友百依百顺,为他痴迷为他狂,甚至男朋友骂她打她、公众侮辱她,她都能忍。一副不能“离婚”的局面。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是,这要求在幼年时得到满足,否则,不安全感变会在心灵生根,成年后很难拨除。从小在安全、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下生活的人,容易有安全感,反之,从小被冷落被遗弃,或者母亲有焦虑气质、或者缺乏母爱,父母严重不和等,这种人就很可能有严重而深刻的不安全感。

有不安全感的人往往用过分追求安全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心理踏实,即使费去过多的时间、精力、财物也在所不惜。包括忍辱负重、摇尾乞怜的“好人”形象。

安全感不足的人多疑、敏感、人际能力差,甚至对人有敌意,产生报复心理。所以你会见到有些人父母心肠软很善良,但是本人却很坏,道德水平低。其实这样的人是弱的,需要被关怀的,他们得不到别人的关怀,只能攻击与报复了。

安全感,对小孩子来说很重要,请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有焦虑、恐惧、威胁等不安全因素长期裹挟。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时期安全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