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像,很多商超在促销时,会在商品上写一个大大的价格牌——惊爆价:原价99,现价9.9。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标出原价再划掉,而不是直接标价9.9呢?
我们很多时候去咖啡厅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要大杯还是中杯?如果你脱口而出说要小杯,店员会礼貌的回答说:不好意思,没有小杯。喜欢喝咖啡的都知道,星巴克的部分门店确实只配备了中杯、大杯、超大杯三种杯型,但并不是所有店都没有小杯,只是被店员们很好地藏起来了。“要中杯还是大杯?”这样先发制人的话术在不知不觉中给你设定好了“决策范围”,进而引导你的决策。
其实,这就是锚定效应在作祟。
锚定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就是说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观念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做决策时,很容易受到初始信息/熟悉信息的影响,并不自觉地以它们作为参考。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欧洲有一本叫《经济学人》的杂志,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他们决定推出网络版。于是,他们设计了两个方案,购买网络版要56美元,或者购买网络版加纸质版要125美元。这两个方案推出以后,结果怎么着,绝大多数人都选择56美元的网络版,导致他们的纸质版销量直线下滑。
后来,他们在一位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改变了策略, 1.购买网络版,还是56美元;2.购买网络版加纸质版,同样还是125美元;3.只购买纸质版,也是125美元;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第2个方案。他们没有改变原来的发行价格,只是在这两个价格之外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作为参照。
这种对比之后的“溢价”给了绝大多数人“占便宜”的感觉,进而左右了他们的选择,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锚定效应”之所以凑效,就是因为人对直觉、参照物的依赖。
有一个小故事说,上世纪70年代,原产自于一种黑边牡蛎的黑珍珠,因其色泽不佳即使价格低廉,也还是没有什么市场。不过在经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宝石商人的“策划”后,终于大放异彩。
他设法将黑珍珠放置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店铺橱窗展示、并标上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又在印刷华丽的高影响力杂志上刊登广告,广告中黑珍珠在钻石、红宝石和绿宝石映衬下,熠熠生辉。同时,还把黑珍珠戴在了纽约当红歌剧女星的脖子上,在曼哈顿招摇过市。
就这样,原来不知价值几何的东西,一下子成了稀世珍宝。这位精明的商人就是一开始把黑珍珠与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
用这个解释目前很流行的跨界营销再适合不过了,一句话:若要高贵,攀个高枝。
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定位,但是在“锚定效应”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很容易被操控。换句话来说就是,并不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去菜市场买番茄,会习惯的问一句:“番茄酸吗?”菜农很肯定地告诉买主:“颜色青的酸,颜色红的不算!”于是,挑完付钱,满意地离去。
不一会,颜色红的番茄都被买走了,剩下的都有点青。再有买主询问:“番茄酸吗?”菜农又是很肯定地说:“小的酸,大的不酸?”
大个的番茄也被卖完,这时又有买主来问:“番茄酸吗?”菜农任信心十足地讲:“皮硬的酸,皮软的不酸!”
在我们的认知里把番茄分成了酸和不酸两种,菜农根据剩下番茄的特征,不断地变换“锚点”,用先发制人的话术引导买主的决策,达成购买。
如果你最近准备去相亲,如果带闺蜜或者基友,一定会带一个比你弱的,以此来衬托你。给相亲对象抛出一个比你差的锚。
“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大中小杯”“高中低等级”“心理暗示”“限量购买”等等,生活中的“锚”无处不在。利用一个“锚点”影响着你的决策。如果我们只是在一个参照系内做有限的比较进而做出判断,这样虽然省力,但却容易导致认知惰性和思维惯性,被外界所利用,引导我们做出非理性的消费和决策。
那我们怎么逃离“锚定陷阱”对我们的影响呢?
锚定效应的决策影响,建立在不确定的情境下,所以当情景确定时,锚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而要确定情景,最好的方法就是收集尽量多的资料。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有利信息”的倾向。
比如说,在职场中就存在着一种典型的"锚定效应",就是“跳槽谈薪资”。
你自己会在找工作时根据现在的薪水定下加薪30%、50%之类的目标?
而招募方也喜欢根据你之前的工资来给你提供Offer?
其实,求职谈薪水,和你在上家公司拿到的薪水本质上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你们是在根据你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以及市场行情重新商定薪资。
那么,怎么打破锚定效应呢?
你自己首先要评估自己的身价,首先要摸清市场行情。有很多方法,比如在各类招聘平台统计的薪酬报告中寻找所用技术、工作年限、所处行业都和你差不多的工程师的平均薪水,作为你评估的参考;比如问问身边同等资历的同事、朋友;比如问问你认识的猎头、HR等。
当你有了市场行情,再自我评估一下你水平是在平均线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调整估价,上下浮动你认可的比例,基本就可以了。
注意:评估时不用考虑你现在的薪水。否则就又陷入锚定效应了。
假如你发现自己现有薪水居然比平均行情高很多,那就要慎重考虑跳槽的事情。因为你的高薪很可能是原来踩着某个风口得到的,比如2014、2015年的IOS开发或者2016、2017年的人工智能。当风口消失,你其实是比较尴尬的……
注意,当你上家给的薪水较低时,为了避免现在的招聘方锚定你原来的薪水,你一定要从行情和你的价值来谈,坚持、自信、找到对方最需要你的那个价值点来谈,就可以了。
在商务谈判时也会出现锚定效应。先出击的一方往往会占有优势,例如,当价钱是买方和卖力唯一要协商的事时,就会出现锚定效应。我在教学生谈判时,给他们的建议是如果你认为是对方作出了无礼的提议,你就不应该提出同样无礼的提议,因为两者之间有距离的话会使此后的商谈难以进行。你应该大吵大闹,夺门而出,或者威胁对方说自己也会这样做,要让对方明白以这个数字为基准的话,谈判将难以继续。
或者有意地“为对方着想”的策略也许是抵制锚定效应的好方法,因为它否定了能产生这些效应的带有偏见的想法。
总之,要想避开锚定效应,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