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五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五层网络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1)应用层(2)传输层(3)网络层(4)链路层(5)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为七层网络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1)应用层(2)表示层(3)会话层(4)传输层(5)链路层(6)物理层。

1、应用层

应用层常用协议包括HTTP,FTP,DHCP,SNMP,TELNET。协议规定了应用程序接收和发送的数据格式。

HHTP:超文本传输协议,规定了文本传输格式,默认端口号80,传输层采用TCP协议传输。

FTP:文件传输协议,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需求,默认端口号20,传输层采用TCP协议传输。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主机的网络配置服务,可以动态的为客户端配置路由器地址,IP地址,服务器地址等。

SNMP:用于网络管理服务,检测统计网络流量。

TELNET:远程桌面服务,默认端口23,传输层为TCP协议。

电子邮件服务:SMTP,POP3,IMAP-4。

2、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需要知道本端和对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传输层的协议规定了数据到达端口时的数据格式。

传输层是为了解决不同主机之间应用程序(进程)传输数据的问题。

传输层协议主要有TCP,UDP两种。TCP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完整的到达目的地;而UDP提供是不可靠传输,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3、网络层

传输层解决的是端口到端口的通信,而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数据走出端口,会经过无数的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怎么选择合适的路径是网络层解决的问题。

路由器把数据包的目的主机地址拿出来,根据网络层协议,决定要往哪个方向传输,因此,网路层协议规定了怎么选择传输路径。

网络层协议最主要的是IP协议,IP协议有两个版本,一个是IPV4,另一个是IPV6。

4、链路层

路由器选择好了路径,数据信号沿着制定的路径传输到目的地址,传输的过程中,信号会衰减,或者信号受到干扰,导致到达目的主机是不完整的数据。这就需要链路层了。

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了如何检测信号是否有差错,如何修复信号,增强信号,确保信号到达目的主机。

链路层的实体有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等。

传统的交换机是无脑的转发数据,没有路由的功能,目前很多的链路层交换机也是具备路由的功能的。

常用的数据链路路层协议有:1.Ethernet以太网协议 2.IEEE802.3协议 3.PPP协议 4.HDLC协议

1、Ethernet以太网协议

Ethernet以太网协议,用于实现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和地址封装。Ethernet II帧,目的地址、源地址字段各占6个字节,目的地址字段确定帧的接收者,源地址字段标识帧发送者。其实目的、源地址就是我们经常说的MAC地址,比如00:1A:A0:31:39:D4就是一个MAC地址。

2、IEEE802.3协议

IEEE 802.3 通常指以太网,一种网络协议。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式。

3、PPP协议

PPP协议是一种点到点(一根链路两端只有两个接口)链路层协议,主要用于在全双工的同异步链路上进行点到点的数据传输。

4、HDLC协议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简称H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链路层协议,思科私有协议,现在几乎不用。

5、物理层

        把两台计算机(服务器)连接起来,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类似于传输0,1这样的电信号。物理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