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原文链接:C语言编译过程详解 - CarpenterLee - 博客园
前言
示例
1.预处理(Preprocessing)
2.编译(Compilation)
3.汇编(Assemble)
4.链接(Linking)
结语
参考文献
gcc -I -L -l区别
C语言程序从源代码到二进制行程序都经历了那些过程?本文以Linux下C语言的编译过程为例,讲解C语言程序的编译过程。
编写hello world C程序:
// hello.c
#include
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
}
编译过程只需:
$ gcc hello.c # 编译
$ ./a.out # 执行
hello world!
这个过程如此熟悉,以至于大家觉得编译事件很简单的事。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细看一下C语言的编译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上述gcc命令其实依次执行了四步操作:1.预处理(Preprocessing), 2.编译(Compilation), 3.汇编(Assemble), 4.链接(Linking)。
为了下面步骤讲解的方便,我们需要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假设我们自己定义了一个头文件mymath.h
,实现一些自己的数学函数,并把具体实现放在mymath.c
当中。然后写一个test.c
程序使用这些函数。程序目录结构如下:
├── test.c
└── inc
├── mymath.h
└── mymath.c
程序代码如下:
// test.c
#include
#include "mymath.h"// 自定义头文件
int main(){
int a = 2;
int b = 3;
int sum = add(a, b);
printf("a=%d, b=%d, a+b=%d\n", a, b, sum);
}
头文件定义:
// mymath.h
#ifndef MYMATH_H
#define MYMATH_H
int add(int a, int b);
int sum(int a, int b);
#endif
头文件实现:
// mymath.c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b;
}
int sub(int a, int b){
return a-b;
}
预处理用于将所有的#include头文件以及宏定义替换成其真正的内容,预处理之后得到的仍然是文本文件,但文件体积会大很多。gcc
的预处理是预处理器cpp
来完成的,你可以通过如下命令对test.c
进行预处理:
gcc -E -I./inc test.c -o test.i
或者直接调用cpp
命令
$ cpp test.c -I./inc -o test.i
上述命令中-E
是让编译器在预处理之后就退出,不进行后续编译过程;-I
指定头文件目录,这里指定的是我们自定义的头文件目录;-o
指定输出文件名。
经过预处理之后代码体积会大很多:
X | 文件名 | 文件大小 | 代码行数 |
---|---|---|---|
预处理前 | test.c | 146B | 9 |
预处理后 | test.i | 17691B | 857 |
预处理之后的程序还是文本,可以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这里的编译不是指程序从源文件到二进制程序的全部过程,而是指将经过预处理之后的程序转换成特定汇编代码(assembly code)的过程。编译的指定如下:
$ gcc -S -I./inc test.c -o test.s
上述命令中-S
让编译器在编译之后停止,不进行后续过程。编译过程完成后,将生成程序的汇编代码test.s
,这也是文本文件,内容如下:
// test.c汇编之后的结果test.s
.file "test.c"
.section .rodata
.LC0:
.string "a=%d, b=%d, a+b=%d\n"
.text
.globl main
.type main, @function
main:
.LFB0:
.cfi_startproc
pushl %ebp
.cfi_def_cfa_offset 8
.cfi_offset 5, -8
movl %esp, %ebp
.cfi_def_cfa_register 5
andl $-16, %esp
subl $32, %esp
movl $2, 20(%esp)
movl $3, 24(%esp)
movl 24(%esp), %eax
movl %eax, 4(%esp)
movl 20(%esp), %eax
movl %eax, (%esp)
call add
movl %eax, 28(%esp)
movl 28(%esp), %eax
movl %eax, 12(%esp)
movl 24(%esp), %eax
movl %eax, 8(%esp)
movl 20(%esp), %eax
movl %eax, 4(%esp)
movl $.LC0, (%esp)
call printf
leave
.cfi_restore 5
.cfi_def_cfa 4, 4
ret
.cfi_endproc
.LFE0:
.size main, .-main
.ident "GCC: (Ubuntu 4.8.2-19ubuntu1) 4.8.2"
.section .note.GNU-stack,"",@progbits
请不要问我上述代码是什么意思!-_-
汇编过程将上一步的汇编代码转换成机器码(machine code),这一步产生的文件叫做目标文件,是二进制格式。gcc
汇编过程通过as
命令完成:
$ as test.s -o test.o
等价于:
gcc -c test.s -o test.o
这一步会为每一个源文件产生一个目标文件。因此mymath.c
也需要产生一个mymath.o
文件
链接过程将多个目标文以及所需的库文件(.so等)链接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 file)。
命令大致如下:
$ ld -o test.out test.o inc/mymath.o ...libraries...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编译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要经过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尽管我们平时使用gcc
命令的时候没有关心中间结果,但每次程序的编译都少不了这几个步骤。也不用为上述繁琐过程而烦恼,因为你仍然可以:
$ gcc hello.c # 编译
$ ./a.out # 执行
1.GCC and Make - A Tutorial on how to compile, link and build C/C++ applications
2.http://www.trilithium.com/johan/2005/08/linux-gate/
3.Collect2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GCC) Internals)
我的makefile的例子:
###--- 5. Dependency ---###
SOURCE := $(wildcard solid-phase/*.cpp)
NOTDIR := $(notdir $(SOURCE))
OBJECT := $(patsubst %.cpp, %.o, $(NOTDIR))
###--- 6.Compile and link ---###
LINK := $(CC) -Xlinker --add-needed -Xlinker --no-as-needed
$(EXE) :$(OBJECT) MPPICFoam.o
$(LINK) -o $(EXE) MPPICFoam.o \
$(SOURCE) $(CLDFLAGS) $(CINC) $(CFLAGS) $(FOAMINC)
MPPICFoam.o: MPPICFoam.cpp
$(CC) -o MPPICFoam.o -g -c MPPICFoam.cpp $(CINC) $(CFLAGS) $(FOAMINC)
%.o: solid-phase/%.cpp
$(CC) $(CINC) $(CFLAGS) -o $@ -g -c $^
解读:
###--- 5. Dependency ---###
SOURCE := $(wildcard solid-phase/*.cpp)
NOTDIR := $(notdir $(SOURCE))
OBJECT := $(patsubst %.cpp, %.o, $(NOTDIR))
SOURCE是带路径的cpp文件
NOTDIR是不带路径的cpp文件
OBJECT是将以上不带路径文件的后缀.cpp换成.o
###--- 6.Compile and link ---###
LINK := $(CC) -Xlinker --add-needed -Xlinker --no-as-needed
用gcc连接的命令和参数
结构:
targets : prerequisites
command
...
targets是文件名,command是命令行,prerequisites也就是目标所依赖的文件(或依赖目标)。如果命令太长,你可以使用反斜框(‘\’)作为换行符。
$(EXE) :$(OBJECT) MPPICFoam.o
$(LINK) -o $(EXE) MPPICFoam.o \
$(SOURCE) $(CLDFLAGS) $(CINC) $(CFLAGS) $(FOAMINC)
用gcc连接-o后面的所有文件生成→依赖于$OBJECT和MPPICFoam.o的$(EXE)执行文件
-g 可执行程序包含调试信息 ,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可以在gdb中运行。
-c 只编译不链接:产生.o文件,就是obj文件,不产生执行文件(EXE文件)(c : compile)。
没有-o -g -c则自动生成,./a.out
$@--目标文件,$^--所有的依赖文件,$<--第一个依赖文件
$(CINC) $(CFLAGS)在这个代码里面它们是各种-参数,好像是各种路径,$(FOAMINC)是各种include文件
CFLAGS: 指定头文件(.h文件)的路径,如:CFLAGS=-I/usr/include -I/path/include。同样地,安装一个包时会在安装路径下建立一个include目录,当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试着把以前安装的包的include目录加入到该变量中来。
LDFLAGS:gcc 等编译器会用到的一些优化参数,也可以在里面指定库文件的位置。用法:LDFLAGS=-L/usr/lib -L/path/to/your/lib。每安装一个包都几乎一定的会在安装目录里建立一个lib目录。如果明明安装了某个包,而安装另一个包时,它愣是说找不到,可以输那个包的lib路径加入的LDFALGS中试一下。
LIBS:告诉链接器要链接哪些库文件,如LIBS = -lpthread -liconv
简单地说,LDFLAGS是告诉链接器从哪里寻找库文件,而LIBS是告诉链接器要链接哪些库文件。不过使用时链接阶段这两个参数都会加上,所以你即使将这两个的值互换,也没有问题。
MPPICFoam.o: MPPICFoam.cpp
$(CC) -o MPPICFoam.o -g -c MPPICFoam.cpp $(CINC) $(CFLAGS) $(FOAMINC)
编译MPPICFoam.cpp成MPPICFoam.o,只编译不链接,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
%.o: solid-phase/%.cpp
$(CC) $(CINC) $(CFLAGS) -o $@ -g -c $^
编译solid-phase/%.cpp成%.o,只编译不链接,生成供调试用的可执行文件。
这两句都是编译依赖文件成目标文件。
我们用gcc编译程序时,可能会用到“-I”(大写i),“-L”(大写l),“-l”(小写l)等参数,下面做个记录:
例:
gcc -o hello hello.c -I /home/hello/include -L /home/hello/lib -lworld
上面这句表示在编译hello.c时:
-I /home/hello/include表示将/home/hello/include目录作为第一个寻找头文件的目录,寻找的顺序是:/home/hello/include-->/usr/include-->/usr/local/include
-L /home/hello/lib表示将/home/hello/lib目录作为第一个寻找库文件的目录,寻找的顺序是:/home/hello/lib-->/lib-->/usr/lib-->/usr/local/lib
-lworld表示在上面的lib的路径中寻找libworld.so动态库文件(如果gcc编译选项中加入了“-static”表示寻找libworld.a静态库文件)
编译器版本查询:
之前一直纠结makefile中“=”和“:=”的区别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给变量赋值时,两个符号都在使用。网上搜了一下,有人给出了解答,但是本人愚钝,看不懂什么意思。几寻无果之下,也就放下了。今天看一篇博客,无意中发现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解答。解决问题之余不免感叹,有时候给个例子不就清楚了吗?为什么非要说得那么学术呢。^_^
1、“=”
make会将整个makefile展开后,再决定变量的值。也就是说,变量的值将会是整个makefile中最后被指定的值。看例子:
x = foo
y = $(x) bar
x = xyz
在上例中,y的值将会是 xyz bar ,而不是 foo bar 。
2、“:=”
“:=”表示变量的值决定于它在makefile中的位置,而不是整个makefile展开后的最终值。
x := foo
y := $(x) bar
x := xyz
在上例中,y的值将会是 foo bar ,而不是 xyz bar 了。
关于iostream与using namespace std 的解析 - 知乎 (zhihu.com)
关于iostream与using namespace std 的解析
(1)通过关于命名空间的定义及使用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命名空间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虽然附加在其中的变量名可能是相同的(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命名空间A、B、C中都包含有变量a),但是没关系:“命名空间” 这层 “屏障”将这些相同的变量名分隔开来,让他们虽然拥有相同的名字,但是互不影响。
(2)看起来命名空间的引入十分方便,让我们不必再因为变量重名而烦恼。但是在以前,并没有命名空间这个概念,而是将标准库功能定义在全局空间里,并声明在
(3)当使用
#pragma once用法总结_fanyun的博客-CSDN博客_#pragma once
为了避免同一个文件被include多次
1 #ifndef方式
2 #pragma once方式在能够支持这两种方式的编译器上,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仍然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方式一:
#ifndef __SOMEFILE_H__
#define __SOMEFILE_H__
... ... // 一些声明语句
#endif
方式二:
#pragma once
... ... // 一些声明语句
#ifndef的方式依赖于宏名字不能冲突,这不光可以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也能保证内容完全相同的两个文件不会被不小心同时包含。当然,缺点就是如果不同头文件的宏名不小心“撞车”,可能就会导致头文件明明存在,编译器却硬说找不到声明的状况
#pragma once则由编译器提供保证:同一个文件不会被包含多次。注意这里所说的“同一个文件”是指物理上的一个文件,而不是指内容相同的两个文件。带来的好处是,你不必再费劲想个宏名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宏名碰撞引发的奇怪问题。对应的缺点就是如果某个头文件有多份拷贝,本方法不能保证他们不被重复包含。当然,相比宏名碰撞引发的“找不到声明”的问题,重复包含更容易被发现并修正。
方式一由语言支持所以移植性好,方式二 可以避免名字冲突
————————————————
版权声明:本段为CSDN博主「老樊Lu码」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fanyun_01/article/details/7741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