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元,历史畅销书作家、历史文化学者,曾出版精品图书《道光平叛》、《弱势守土》。
12.《康熙王朝》中顺治是最后出家了,历史上的顺治究竟是出家了,还是得天花病死的?
(接上篇)
8
于是,野史(比如清人笔记《十叶野闻》)就有了这样的记载:
顺治帝在董鄂妃死后,心情抑郁。有一天,顺治独坐便殿,偶然看见梧桐叶从树上飘落,突然有所领悟,对左右的人说: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追逐名利,何时是个尽头?我虽然贵为天子,开国承业也有十八年,长此营营,何时方得满意?人生在世,有如浮云过眼,不如真修悟道,实为无上上乘。如今饱经世患,勘破情网,现在还不解脱,更待何时?”
话刚说完,顺治立马就命御前会议大臣玛尼哈特等人入觐,简单地跟他们交待了几句,无非要他们好好辅佐幼主,尽忠尽责等。大臣们听后如闻惊雷,不知所措。而顺治话一说完,拔脚就走。大臣们这才明白皇帝不是开玩笑,赶紧蜂拥而上,抱着顺治的腿乞求皇帝留下来。顺治大怒,命太监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袈裟拿出来换上,并戴上喇嘛帽,随后便甩开群臣,疾行出了东华门。玛尼哈特等人,亦步亦趋,排队跑在顺治面前跪求皇上留步,有的甚至拽着顺治的袈裟不撒手。顺治大怒,大骂这些大臣,出家的态度极为坚决。
孝庄太后闻讯赶来,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便命侍卫护送,皇帝走到哪里,侍卫就跟到哪里。顺治不耐烦地说不用侍卫,但经不住这些大臣的苦苦相求,最后才勉强同意让四个侍卫跟随。后来顺治到了五台山后不走了,这四名侍卫便被顺治打发回来了。
9
顺治确有出家的动机,但并不等于就有出家的事实。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还得用证据说话。
野史的证据无非主要有两点:一是康熙登基后,曾先后五次去五台山;二是五台山保留着许多贵重的宫廷的御用之物,于是,就有人认为康熙五去五台山是为了寻父,而这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顺治出家时带到五台山来的。
其实,康熙皇帝第一次巡幸五台山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也就是官方公布顺治死于天花的二十二年之后,这正说明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并不是为了去寻找父亲,否则,为何不早去?按常理,他应该一登基就去五台告慰父皇,为什么非要等到二十二年之后呢?
至于五台山上的御用器物,很可能是康熙帝为了生活方便而从皇宫带去的,过后就留给寺院作为纪念。而这种类似的情形还不止一例,当年土改运动时,我们的土改工作队对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显通寺进行了“清理”,结果,竟意外发现了一件清朝康熙皇帝赐与寺庙留作纪念的龙袍。
10
由此可见,野史中的证据都是牵强附会的,与之对应,正史的证据可都是确凿无疑的。
第一,《世祖实录》(也就是顺治实录)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一日,顺治皇帝没有上朝,初二日“上不豫”(也就是皇上有病了),初四日“上大渐”(也就是皇上病危了),初七日“上崩于养心殿”。实录是每当某个皇帝去世后,由继位者指令史臣撰修的先皇一朝的实录,修成之后 均藏于宫里,是留给后任皇帝借鉴学习用的,是真正的实录,不可能自己骗自己。
第二,顺治皇帝病危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奉诏起草《遗诏》。这在《王熙自定年谱》(也就是王熙的回忆录)里都有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顺治皇帝前往悯忠寺观看代他出家的替身吴良辅祝法为僧,回来后就病倒了,而且病情严重。正月初六日深夜,顺治召王熙到养心殿,亲口对他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根据顺治皇帝的意思,王熙撰写《遗诏》,写完一条,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进览,三次由顺治钦定,到初七日傍晚,《遗诏》撰写修改完毕,当夜,顺治皇帝就去世了。以上是王熙本人亲身经历的,他绝对不敢胡写,否则是要冒杀身之祸的。
第三,在《玉林国师年谱》记载:顺治的佛门师傅玉林和尚亲临顺治皇帝的丧葬大礼,亲眼目睹顺治死后被火化的过程。当时,按照顺治的遗愿,由顺治的佛门师弟溪森和尚主持葬礼,并由他亲自为顺治皇帝的遗体秉炬火化的。
综上,官方记载与当事人的记述,都证明顺治皇帝没有出家,而是得天花病逝了。
但,如果就这么记载顺治之死,一死百了,可就没有可编的故事了,而野史呢,则借着顺治死得如此突然,加之生前又沉迷佛教这个切入点,演绎成为顺治突然离宫出走、遁入空门,这样就可以继续编写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了。
(本文结束)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