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余额已不足,回顾年初定下的“小目标”,我完成了几个?
把腹肌练成了?读完了精挑细选的书?去过了心心念念的地方?
……
不怕自己不会回顾反省,就怕回顾反省起来脸很疼。
于是,为了让自己舒坦点,我尝试问身边的朋友,得到一句:我也没完成几个。
这样,我就舒坦了吗?并不。
站在2018年的末端,对于年初那个心怀希望的自己,还报以一万分愧疚。
曾经有人告诉我,你要心怀愿望地生活,那些愿望通通都可以实现的。
于是后来,我有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每个月大大小小的愿望。
天降幸运的事情除外,你知道笔记本上的愿望最美的地方是什么?
是那些实现了的标志,以及当时心里另一重喜悦——“哇,我终于做到了!”
清醒点!这样的喜悦是稀罕的,更多的是一次次的怀疑人生。
又有人告诉我,生活就是享受过程嘛,佛系一点呀,人间不值得,干嘛总是一脸严肃、一脸绝望、一脸拼尽全力的模样。
错了,我大多数时间和大家一样佛系,怎样舒服就怎样瘫。
但是,我只悄悄关心一件事:佛系真的就好过了吗?我是不是在不自知地虚度时间?我是不是因为恐惧失败而停止追求目标?我是不是因为管不好自己而在建筑命运大厦的地基阶段就宣布罢工?
这样,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为什么在看一些关于时间的电影时会感动得流泪?例如《About Time》。
电影中的男主角有停止时间,穿越过去,重新洗牌,再玩一次的超能力。
但是,他后来不再穿越过去了,因为他害怕改变行动导致失去已有的幸福生活。
怎么办?他于是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珍惜。
这击中了我,平凡如我,为什么不珍惜每一天?
We're all traveling through time together every day of our lives.
All we can do is do our best,to relish this remarkable ride.
我们一直在穿梭生命的单程旅途中,唯一能做的仅仅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样才能满载美好的回忆。
当我渐渐老去,如果有一些事情值得回忆,那些一定是我深深爱过并无怨无悔地付出过的。
因此,我不想再一边“假装佛系”不在乎,一边为虚度时光而“真实焦虑”。
也许,我对自己没那么满意。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从小内敛偏爱文艺作品的我也有一种焦虑——表达输出的焦虑。
焦虑一旦有了,我发现,最好的办法不是忽略它,压抑它,而是像海明威笔下与吞噬大鱼的巨鲨搏斗的老人一样,不回避,战胜它。
于是,在2018年末,我决心要好好管理自己,规划生活,专注起来,保持有效输出。所以我去做了一件事——把时间按周分割,定个每周小目标。
我最后设置的目标是每周至少看两本书,写两篇实用性文章,一篇自娱自乐的小说。
接着,我还统计了可利用时间以及所需时间。
经统计,我每天至少有3小时是空的,一周有21小时,休息日还可以根据我的产出需要无私贡献。
我决定,先大方地把10小时花给阅读,再把8小时花给两篇实用性文章,最后把剩余的3小时留给一篇小说。
拟定这个规划后的第一周,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充实生活。
人一旦充实起来,就没那么多不必要的烦恼了。
第一天,我先罗列出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这里以阅读《专注力管理》和《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和做读书笔记为例。
在那么多事情都需要完成的情况下,我一般分清楚紧急和不紧急。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做笔记显然比较重要紧急,放在前面;阅读和《专注力管理》和做笔记则放在后面。
接下来,在阅读每一本书时,我采用灵活的番茄时间来控制阅读进度。
在做笔记时,我喜欢用手机拍照、扫描、摘抄下原文,甚至在笔记本上写下一闪而过的灵光。
另外,我也喜欢用思维导图法。时间充裕的时候,笔记本在手边的时候,我选择手绘,但更多时候,为了效率,我选择用手机软件制作。
它绝对是一个简洁又有逻辑的朋友。
(根据书的内容整理个性化思维导图)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日常积累中,我终于找回了表达能力,而表达的焦虑已平息了不少。
我相信,每个人的独一无二都是在这样的日常坚持中慢慢成就,如同悬崖上的松柏,日复一日的扎根才能造就它独一无二的姿态。
我也发现,当自己在生活中产生疑惑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到处问别人,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去搜索能解答问题的资料,并且好好筛选,从他人的观点,以及在生活中,真正找出自己的答案,如此才能很好地减少各种生活的疑惑,才能真正终止佛系行为带来的焦虑心态。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对自己更满意,那些大大小小的愿望也可以一个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