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强项令们的前尘往事

如果要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倔、死脑筋,在我的家乡很形象的用了一个字来表示,“轴”。对于官员,还可加上“不成熟”一词。不过“轴”的官员很罕见,因为“轴”人的职场天花板会很低(低到我只能用职场而不是官场来称呼),基本上只能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慢慢地熬到回家。

所以,在几千年的漫长的官场中,能够以“轴”之名而在历史上留下事迹的官员很显然是弥足珍贵的,值得我们稍微来关注一下。

一、强项令

在历史上,“轴”的官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强项。强项一词来自于东汉光武帝时洛阳令董宣。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杞县)人,在做洛阳县令时,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光武帝刘秀的长姐湖阳公主刘黄(就是死了老公后看中帅哥宋弘而引出“糟糠之妻”典故的那位公主)的奴仆居然光天白日当街杀人,然后躲到湖阳公主家里不出来了。

董宣只好安排手下人暗暗盯着湖阳公主府,等待凶奴出公主府。某天,湖阳公主因事外出,那个凶奴跟随服侍。董宣马上率人在一个叫夏门亭的地方拦住湖阳公主的车驾,强行揪出凶奴,摁倒就杀。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湖阳公主当然不会躲在宝马拉着的马车里哭,但她会在皇宫里哭。光武帝刘秀一直就比较尊重这个大姐,当即大怒,扬言要乱棍打死董宣。董宣肯定没有听说过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话,当下振振有词反驳:皇上你包庇杀害良善百姓的奴仆,还想治理好天下呢?就让我去死吧。说完一头撞向柱子,当场血流满面。

刘秀本意只是想呵斥、吓唬一番董宣,平息一下公主的怒火,只要董宣服个软认个罪,就坡下驴好了结此事。结果搞得下不来台了,亏得刘秀是历史上有名的厚道皇帝,没有台阶下就自己搬梯子,赶紧吩咐宦官拉住董宣,摁住他向公主叩头谢罪。

董宣明显不能理解大导演刘秀的角色安排,使出洪荒之力抗拒叩头。搞得刘秀一阵无语,无奈之下只好放他离开,并且还赔给他钱三十万(伤药费),结果董宣全给了手下的官吏们。董宣担任洛阳令五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四岁,死后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二、甘汝来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大清三等侍卫毕里克率领一帮豪奴到涞水县训练老鹰,顺便强取豪夺,蹂躏村民。话说自我大清入主锦绣江山以来,这都是常态,都习惯几十年了。但百姓们不这样想,他们心里还是有王法这个概念的,于是就到县衙告状。堂堂三等侍卫毕里克哪会将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放在眼里,更何况还是个汉官呐,在大堂上发一顿脾气,辱骂几句这都是轻的。结果当时的涞水县令甘汝来(1684—1739,字耕道,江西奉新人)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立即将毕里克一伙关进大牢。

毕里克那么嚣张总是有理由的,马上就有官员出来反告甘汝来擅捕在职官员。康熙命令刑部审理,判决结果是甘汝来削官,毕里克罚俸(这才是那个时代的正常结果)。然而,康熙听取汇报后,立即命令判毕里克去职、甘汝来无罪,从此甘汝来闻名天下。圣祖皇帝当然圣明,考虑问题的角度果然与一般满族大臣不同,站的高果然看的远。

康熙六十年冬,甘汝来调任直隶新安知县,新安东南面的白洋淀,是大清皇帝辛苦工作之余打猎散心的地方。当地百姓需要为皇帝散心的行为买单,供应一些柴草、船只之类的。只要有了名目,当然经办的官员会借机敛财,这才符合大清朝的潜规则。然而,甘县令根本就不鸟什么潜规则,一句话没有,您呐,哪凉快哪呆着去!或许是甘县令的强项令之名震慑力太大,经办官员们居然就不了了之了。

不知道是不是大清想要树一个标杆,还是甘大人确实才干过人,反正这位甘大人官运不错,最后做到兵部尚书,乾隆四年(1739年)病逝,终年56岁,死后据说只留下白银八两的遗产。

三、小结

性格固执,认死理;胆子大,不计后果;清正廉洁,这三项是典型的强项令标配。“性格固执,认死理”是坚持,“胆子大,不计后果”才敢干,“清正廉洁”是底气,不怕被人搞。至少符合这三项标配才有做强项令的资格,当然前提你得混到 “令”。

下面再看看做强项令的结果,对于日常生活吧,由于不能贪,如果薪水比较高倒还过得去,比如张释之、董宣。如果在宋朝就直接OK,比如包拯。但是要在明朝,对不起,那就悲剧了,比如海瑞,家里人都跟着受苦。

对于人身安全吧,如果不碰到昏君,基本上也还好,没有多大问题,至多会被穿小鞋,比如张释之、魏征。如果碰到昏君,呃,会让你感受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比如比干一类的。

孔老夫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所以,如果你的时代出现了不少的强项令,那么,恭喜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看强项令们的前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