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四〗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

〖读书笔记四〗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

[文]水金时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在近代哲学史研究中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作品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哲学研究系统总结归纳,为中国哲学形成现代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国哲学史》主要回顾了我国重要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演变过程,并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哲学理论的观点。这在哲学研究历史上尚属首次。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非常多,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大家随便挑出来一位,恐怕都能自成一家。譬如道家的老庄,一个讲究天人合一,一个讲究清静无为。这两种主张深刻地影响了这两千多年中国人生活和思考的方式。再譬如墨家的墨翟,“兼爱非攻”的主张正是中国“侠义”思想形成的源泉。不得不提的自然还有儒家。不论是孔子本人,还是他那些有名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比如颜回、曾参、子路、子由、子贡等等,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内圣外王的哲学主张。而后来的孟子、荀子对这种主张又加以发扬光大,使儒家思想具备了成为正统统治思想的所有条件。冯友兰先生对各种思想加以归纳和论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阐述了它们的内涵,使人对中国哲学的本质有了突破的认识。

  冯先生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革”前,他针对儒家观点潜心著述,身体力行地推崇这一思想的时期。这个时期,冯友兰打心底里认为儒家思想可以作为中国哲学研究在世界哲学研究中立足的主要贡献。这在他早期的著作中有完整的体现。第二个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冯友兰参与了“四人帮”的一些理论活动,并且直接参与了后来的“批林批孔”运动,甚至可以说是这一运动的主要“笔杆子”之一。由一个对儒家思想倍加推崇的学者变成一个对其彻底批判的政治工具,冯友兰的无奈和痛苦可想而知。虽然,这可以作为他学术气节不够高尚的一个反面证例,但那个年代又有几人是随心所欲的呢?好在“文革”结束后,冯友兰也缓过神来,重新恢复了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热情和信仰。其晚年的相关研究,仍然不失为中国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举动。因此,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评论他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可以说他是晚节善终,大节不亏”,这种评价也算是恰当中肯了。

  这部《中国哲学史》,作为全面总结中国自古以来哲学研究成果并回顾其研究历程的著作,准确客观地在哲学领域发出了中国的声音。这在近代的中国哲学研究领域是非常突出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冯友兰提出了儒家思想乃是哲学研究的最终归宿这样的主张,与印度大师泰戈尔有关印度哲学应该成为人类哲学研究的落脚之处的主张几乎分庭抗礼。这在那个年代是了不起的爱国举动。我本人对于哲学思想研究的最终归宿也有自己的看法,虽然与冯先生不尽相同,但他这种热爱中国文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必然能够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文化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定然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越是这个时候,冯友兰等哲学先辈关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理论就越显得珍贵,它们为中国文化重新在世界流行起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这一点来看,这部《中国哲学史》和冯先生其它相关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哲学是关于人类精神最终归宿的研究,生与死,是与非,善与恶,悲与喜都是它的重要课题。即使对于哲学兴趣不大,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类个体,我们也应该多少了解一些相关信息,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意义更加深远。

2020-11-11于郑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四〗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