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学会沟通和理解的两本书

我自认为,对我改变最大的两件事,一是进入社会,二是读书。社会教会我做人,读书教会我体谅。我这人一向直爽,一方面是出自我妈的遗传,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不知天高地厚。

我喜欢和别人沟通,可是别人和我的沟通间总是出现误解,这时我才意识到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多重要!下面这两本书我反复读过好几遍,每一次读,感觉都不同,现在的我也不像刚毕业时那般张扬,或许这就是成长,希望这两本书也能带给你一些改变。

01

《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豆瓣评分:8.5分。

非暴力沟通:如何恰当地表达爱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非常好用!很多关于沟通的书,看完之后茅塞顿开,可是想要用的时候就大脑空空了,可是这本书很实用,基本上看了第一章就能用到日常生活中。

因为我和爸妈住在一起,所以经常会发生争吵,一般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偶尔也因为一些大事,例如:催婚。但是呢,我妈逼我找对象时候说的话都超难听,比如:“你再不结婚就是老女人了,到时候谁要你呀,给人家当小三呀”“你赶快回家给我考个事业单位,找个男朋友,要不然你这样在外面飘,以后人也老了,钱也赚不到,你想一辈子这样混日子吗?“

我不找男朋友变成我想当小三,我努力工作变成混日子?妈妈说的话真的很伤人,可是她是真的想伤害我吗?肯定不是。一个前脚刚骂完你的人,后脚就问你明早吃什么早饭,这如果是一种伤害,那世界无一不是伤害了。可是语言的暴力、情绪的爆发确实在很多时候伤害到身边最亲的人。

沟通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高的一件事。父母的语言暴力直接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我和父母在那段时间总是吵架,好像是故意要惹对方生气一样,一说话就是火药味。在多次和父母沟通无效后,我在豆瓣、知乎看了好多亲子不和的文章,也找到了这本《非暴力沟通》。

其实这本书的内核很简单,但和我们平常沟通的思维不太一样,非暴力沟通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沟通技巧,而是告诉我们沟通首要的任务是恰当地表达爱。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要点是,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求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通过诚实的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用我妈催婚的例子来说,她经常说我老大不小了,应该结婚,不然就嫁不出去。

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来理解,

观察到,我妈妈说我年纪不小了应该结婚;

她的感受是她很焦急,也很担心;

她的需要是,我早日踏进婚姻安稳下来,

她的请求是:希望我花些时间去寻找合适的人,尽早结婚。

当然我们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价,观察是我们实际看到的事情,而评论是我们看到事物之后的第一反应,如果说我们看见一个小眼睛、塌鼻子、脸很大的人,心里第一反应是觉得人家丑,而不是客观地看待人家的相貌。

其实人有挺多劣根性的,比如随意评论、不看场合说话、看不惯别人好、急功近利、好为人师等等,而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总是帮倒忙。

沟通,不管是为了增进感情、拿下订单、赢得好感、获得人脉,都是为了达成某一种目的,为了沟通而沟通,只是说些漂亮话毫无目的的沟通是不存在的。

比方说,年轻人想要证明自己,在这个社会,就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年薪、买房与否、职位高低,来定义自己。在任何升职加薪的道路上,沟通——了解别人的需要,并满足需求是充分必要的一环。

可中华民族偏偏是语言上很含蓄的名族,中国人不太好意思直接说需求,而习惯于暗示、捣乱、作对、争吵、喧哗来表达自己的请求。所以我们每次听到的责骂声中其实都是隐藏着很多的需要,比如妈妈骂爸爸,因为她需要被关注;上级骂下级,他可能需要满足自己的权威;员工们的吐槽只是想要公正的待遇。

总而言之,看完这本书,我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不再把那些脱口而出的难听话放心上,而是去思考这话背后的需求。那些既不爱我,又说话中伤我的人,我管不着,可是那些爱我,却不能好好说话的人,我会把听到的话重新组合,变成爱原本的样子。

02

《围城》钱钟书

豆瓣评分:8.9分。

我现在常常反思,例如为什么身边的女性朋友都有男朋友,可我没有。虽然我心里是渴望爱情的,但是我总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去得到某个陌生人的关爱,我太自恋了,心里放着自己的前程和喜好,根本顾不上别人。我看《围城》这本书也多半是因为好奇,我想知道婚姻美满的钱钟书先生何以写下这样一本婚姻悲剧论。

《围城》这本书讽刺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群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以此冲淡内心的空虚与庸俗不堪,这种生活里培植出来的爱情,半真半假,你真我假,虽然不得圆满,却真实得可怕!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像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杨绛先生在此书后记的这句话,却一语道破婚姻的真谛。如今,城外的人大多不羡慕城里的那一些,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强烈地喧嚣着,可对于爱的渴望从未变过。

那个少女不怀春呢?即便现在女性经济独立,很多女孩子内心还是渴望爱情的。《围城》里的三段爱情:苏文纨的珍而重之,却仓促收场;唐晓芙的清澈热烈,却虚无缥缈;孙柔嘉的步步设计,却鸡飞狗跳。没有哪段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圆满,而那些在结婚前单纯可爱的女孩在步入婚姻后也一个个变了模样。

做不到、遗憾、不圆满是人生的常态。不得不说《围城》整本小说透着言语的凉薄和情感的淡漠。钱钟书先生把婚姻看得太清楚,知道“围城”里外皆无圆满。

作者给了唐晓芙一个最美的节点,没有讲述她之后的经历,她永远做鸿渐心里至爱的清澈少女,而少女日后是否对爱情妥协,是否变幻了模样,作者没有提,我想这是作者对爱情最大的温柔了。

人人都活在真实里,人人不愿意接受真实。《围城》毕竟是钱钟书先生写的一部讽刺小说,即使人物结局不圆满,人物感情不纯粹,也有几份真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待别人,评论世界诸事便多了一份理解,而非高高在上的说教。

读书最怕是读到自己,最盼也是读到自己。读到了会心疼自己三秒钟,没读过却也感受到了世间其他人的不容易。

在社会中,我们是群体的一员,汲取养分的同时也收获失望,而读书则是聆听许多前辈积累的经验,伴随着温和地目光,感受书中人物的力量,有时候你会感觉到那力量就是你的,对,时生的乐观是你的,阿米尔的救赎是你的,冉阿让的仁爱也是你的。

自由和成长就在书本里,静静等候我们的发现,变成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我学会沟通和理解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