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很多孩子,你让他去做某件事情,他马上表现出畏难情绪,越大的孩子越明显。比方说在学校让他办板报,大部分孩子都是扭扭捏捏的:一种表现是不情愿去做,即便是做完后也让人感觉差强人意;另一种表现是直接不敢去做。其实这些变现都是因为孩子身上三种力量的缺失而造成的:
第一、心动力不足,表现就是和父母关系不好,做事情总是不情不愿的,没有责任感,做事没动力;
第二、思考力不足,表现的就是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欠考虑,呆头呆脑的,不是耳聪目明的;
第三、行动力不足,表现的就是拖延,胆子小,笨手笨脚的,做事爱找借口,因为心里害怕所以做事不担当。
2
对于心动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道而弗牵”的做法,就是对孩子导引而不是牵引,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介绍一种。
父母不安排具体的事情,而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他就会有责任感,能承担。
比方说,两孩子争论,让老师评理,老师只说一句话:“英雄要征服自己,狗熊才想着征服别人。贤人争过,愚人争理。谁愿意当狗熊?谁愿意当愚蠢的人?”那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当英雄,和贤德之人,开始停止争论,转而反省和征服自己了。
我一般在上课之前,都会和班上的同学讲:“我会把孩子们分成四个等级:上等学子能接受老师的批评与考验,忍耐上进;中等学子能接受老师的赞美与鼓励,奋发图强;下等学子能接受老师的爱与关怀,在爱中成长;劣等学子,什么都不接受,处处叛逆;那么同学们谁愿意当上等学子啊?”
就这样,台下80%同学都会举手选择当上等学子,对这些孩子,我们小小的批评和惩罚,他们都会觉得是对他的“特殊关照”,一定不会跟老师对立,反而是特别感谢老师。
还有一个例子,我在学校带孩子吃饭,都要求孩子节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可是孩子们孩子们很大一部分都是不能够完成的,主要原因是饭都是老师或者家长帮他们打的。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打饭,一边打饭我还会一边告诉他们:“自己吃多少自己打大多少,自己要为自己所做事情的结果负责任哦!”
过一会儿有孩子吃不完饭,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就会问他:“饭是谁打的?自己打的是不是自己要负责任?”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自己想办法吃光碗里的饭,如果实在吃不了,我们也会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子他们就不会觉得是老师在要求他,反而觉得老师是在帮助他。
教育的前提是受教,受教的前提是不对立,不对立的前提就是没压迫。没有一个人愿意被胁迫去做一件事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要引导孩子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3
对于思考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开而弗达”,意思就是打开孩子们的思路,但是不告诉答案。
老师不告诉结果,让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索,这样他就会有思考力、智慧、注意力、记忆力、成就感和荣誉感等。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使孩子积极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如何探究新知的问题。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到克服困难取得收获的快感。从中诱发出无穷的内在动力,从而培养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破不能说破,如果心直口快说出去了,就堵住了孩子们的悟门了,所以禅宗经常会参话头,留疑情。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很多,有激发疑问的启发,比如说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唐朝,有一个香严禅师,博通经论,思维敏捷,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网速”非常快的一个百度网站,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反应还很快。
香严禅师和师兄沩山一起师事百丈,百丈圆寂后,他随灵佑参禅。灵佑对他说,我知道你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的伶俐人,我不问你平日的学解,也不问你在经卷上记得的禅语,我只问你:“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香严茫然不知所对,翻遍经书和笔记,仍找不到答案,便请沩山为他点破。沩山不允,香严非常失望,认为师兄有所保留。沩山说如果我现在说破了,你日后定会骂我,我说出来是我的,不是你自己的。
香严便尽焚所有经论,辞别沩山,决意做一个粥饭僧,“免役心神”。他参拜南阳慧忠遗迹,在那里结庐而居,从此把思量计虑抛在一边,过着无心任运的日子。有一次锄地芟草,无意之间掷出的瓦片击中了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香严当下大悟,见到了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激动无比,立即回到屋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
赞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香严禅师非常感谢当时沩山没有告诉他答案。
教育学家莫洛佐夫曾经说过:“只有具有一定困难的学习情境,才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也有比喻式的启发,比如说佛陀在教学过程中,把人嗔恨对人的伤害比作“火灾”,把欲望对人的伤害比作“水灾”,用“恒河沙数”象征数量多,用“须弥芥子”说明佛法深妙。这样的比喻式启发也是让人容易明白。
4
对于行动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强而弗抑”,意思就是勉励他,不打击他。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介绍一种。
老师不动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他就会有荣誉感、成就感、勇敢、有行动力。
比方说我们野外徒步,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交给孩子自己安排,老师只是从帮观察,指导都不会指导,只是负责安全和记录,还有就是技术支持,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啦啦队,和“点赞”员。
具体操作就是把目的告诉他,然后静静的当一只“上帝之手”,孩子们沮丧了,我们就鼓励一下,给个思路;孩子们做出饭来了,即便是难吃的要命,我们也特别开心的说:“好吃,好吃,特别好吃!”;孩子失败了,我们就勉励他,给他信心。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是不会动手的,因为老师们一动手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了。
在野外徒步是,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早上很早要出门,所有的早饭和午饭都是孩子们自己做,每次用餐大概都有三十几个人,早饭在家吃。徒步路上的水和中午的饭都是后勤保障组的学生自己带上。我们徒步都是夏天七月份、八月份,最热的时候。我看见过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能在书包里装十几瓶矿泉水徒步,我开始以为孩子是给自己喝的,后来我才发现,他是给大家背的。
我们最不愿意走路的孩子,自从鼓励他当上行动队长以后,每天跑得比谁快;高烧刚好的大孩子,烧还没全退,就背着小弟弟小妹妹前行。很多感人的事情,把老师们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其实老师们什么都没做,只是把孩子们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们了,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事。通过自我行动,他们得到了宝贵的财富:荣誉感、成就感,行动力也大为增强。
5
所以想让亲子关系,和谐、容易、孩子愿意思考。就需要我们放弃安排,引导孩子自己选择;放弃告诉,让孩子自己思考;放弃帮助,然孩子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