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请回答1988》
“好像工作以后,总是要接受迎来送往,习惯了这样,就不会再轻易表露不舍的情绪,不会像以前一样说大堆煽情的话。”
这是朋友前些天发给我的原话。
我没有问她因何事而感慨,因为我知道,让人有这种感觉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01
我有个习惯,定期整理微信列表,删除一些人。
可能是最近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加的,但以后不会再有交集的人。
可能是以前的同学,但没有备注,已经不知道对方是谁的人。
也可能是曾经亲密无间,但很久没说过话的人。
删除他们,对我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断舍离。
第一次按下「确认删除」时,心里还有些许不舍,总想着,万一某天对方想联系我了呢?
可慢慢的,我不再期待任何感情中的「万一」了。
过年那阵,发完某条朋友圈后,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发来一句“Hi”。
一时怔然,想起了很多我们以前的事情。
正准备回复,她又发来:“我没事,就是看见你朋友圈了,有些打扰你吧?”
我愣了好久,然后慢慢删除我在输入框中打出的:“哎,你记不记得咱高二那年...”
她的礼貌客气,让我记忆中的那些嬉笑打闹,全都失去了意义。
我回了一句:“嗯,不打扰。”
然后我看见了屏幕上方的“对方正在输入...”,再然后,那个提示消失,我也没收到回复。
原来,我们到了无话可说,欲言又止的地步。
一周后,我整理微信,删除了对方。
那天,我忽然想起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成年人的告别,就是你没有回我最后一条消息,我也默契地没有再发。
02
有时候你会忽然想起一个人,并不自觉笑起来,因为你们有过温暖的曾经。
可过后又会有些伤感,因为你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可你们现在却形同陌路。
朋友大C高中时有个很要好的闺蜜。
那几年电子产品还不发达,最流行的是听电台。
2012年,她们念高三,因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到处都弥漫着焦虑与不安。
恰逢末日言论爆发,大C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给闺蜜发了条短信,大意是:这辈子很高兴能认识你,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到来,我们也一定不要忘记彼此。
短信刚发出去,她就在电台中听到了来自闺蜜的投稿。
原来,闺蜜那天专程去学校后面的庙里,为她们二人祈了福,因为老师说过,那个庙很灵,会保佑大家高考拿到好成绩。
最终,末日没有发生,神庙也没保佑成功。
可那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还在惦念对方的殷切期盼,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依然让人动容。
03
年少时的承诺,是认真的,可也是脆弱的,因为涉世未深的我们并不知道,有个名为「时间」的大boss,一出手,招招毙命。
后来大C的闺蜜回了短信,大C将短信手抄下来,保存至今。
她闺蜜写:“如果真是末日,我们也不必畏惧,因为有美好的回忆,我也知足,重新投胎的我,依然会记得有个人很爱张翰(大C当年痴迷张翰),记得有个人很单纯,记得我曾为某个人作过的诗和曲,就算过去几十年,我们的感情还是会依旧如故...”
一字一句写得真挚恳切,那个少女还不知道,其实要不了几十年,几年时间,就能冲散她们这『生死之交』。
高中毕业后,因为异地求学,就慢慢断了联系。
去年那个姑娘结婚,没有通知大C。
后来两人的共同好友问那个姑娘,为何连婚礼都不告诉大C。
那姑娘说:太久不联系,怕她觉得我只想赚她红包。
你看,长大多没意思,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踩着某个界限,维持成人世界所谓的体面。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重新再来的机会。
04
其实蛮遗憾的。
毕鑫业在处女作的短片中,写过这样一句台词: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生活好像一直在重复。
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认识不同的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不同的东西,却走向同样的结局。
每一次,我们都在感慨;每一次,我们都在遗憾。
然后在某天顿悟:不管是谁,都只能陪伴我们一程,剩下的路,要交给新的人。
而我们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成年人的告别,太过于悄无声息。
甚至连一声坦荡的「再见」都不配得到。
忽然很想像小时候一样,煞有介事地写一封「绝交书」递给对方,告诉她:虽然以后的路我们无法相伴而行,但我会带着你过去赠与的一切,过好温暖得体的一生,希望你也如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