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

对于佛罗伦萨的印象,一直有两个,一个是历史课本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到现在都还能脱口而出“在佛罗伦萨的手工艺工厂”;另一个是在徐志摩先生的诗文“翡冷翠的一夜”中。两个印象,两种形象,两种期待。当我真正的踏足这座城市时,它的美才真真切切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历史书中的工艺技术,也不是徐志摩先生笔下的妩媚,而是如春风一般的温柔,和暖,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全身心的愉悦感。城中的街道是一块块的石头铺设而成的,上面遍布了历史的痕迹,斑驳而又深刻。穿梭于小路细巷之中,精美的雕塑装饰遍布各处,墙壁上,屋檐下,回廊里,店铺外,和着两旁屋舍的瑰丽色彩,沿着巷弄,蔓延远方。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漫无目的的穿梭在这座城中,感受着熙熙攘攘的行人,他们或行色匆匆,或四处游览,或驻足欣赏,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色彩浓郁,风味十足。

走着走着看到墙上的条幅写着但丁,细看下来才知道,原来是但丁故居。一部《神曲》,造就了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伟大,同样也让人们了解到伟人的故里——佛罗伦萨,更是让这座城弥漫了浓郁文化的馨香。

但丁故居

慢慢的,雨停了,少了雨伞的遮掩,视线变得更加明朗。

拐过一处街角,一片豁然,原本并不拥挤的街道,也被挤满人群的广场所替代,而映入眼帘的,就是翡冷翠中的那一抹翠色——圣母百花大教堂。哥特式的建筑,庄严,华美,在深浅不同的白色大理石基色中,更衬托着那一抹抹翠色,映着雨后尚未退去灰蓝色的天空,显得格外冷艳。墙壁上的花纹,雕塑,让你的眼睛忙不过来,想要一一细赏,却又让你心急,担心一辈子都看不完。

看着天空慢慢放晴,心想老天真的很眷顾我啊,可以让我在一天之中欣赏到这座城的雨晴两种面孔。不觉间来到了另一座广场,远远的就看到一座气势磅礴的喷泉,再往前走,慢慢的看清了这座喷泉的面貌,正是海神喷泉!

肃穆的海神波塞冬伫立在八角形喷泉正中高高的底座上,用的是柯西莫一世的面容,这也暗喻佛罗伦萨盛极一时的海上统治权,底座装饰着被铁链锁住的神话人物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别看这座海神喷泉现在闻名于世,要知道在喷泉建造之初,并未受到当地人的尊崇,而是戏称它“白色巨人”,遭到当地人的嘲讽。

一路向南,就来到了阿诺河畔,这条河上就坐落着世界闻名的老桥,也是各种教科书以及杂志上提及佛罗伦萨必有的地标性建筑。桥上有很多店铺,据说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店铺是肉铺,后来才演变成现在以珠宝装饰为主的商铺。因为旅游业的盛行,这座历史桥梁,也逃不了被挂锁的潮流,只因据说情侣在桥上挂一枚锁,并把钥匙扔进河里,这对情侣就可以长长久久的在一起了。

傍晚返程时在另一座桥上拍的老桥,这个倒影不要太美啊~

过了老桥,来到阿诺河的另一边,沿着河岸向东南走,向着这次旅行唯一一个定好的目的地前行。

悠闲的河边漫步结束后,就是一段辛苦的攀爬,因为我的目的地是一片可以俯瞰全城的山顶广场——米开朗琪罗广场。

夕阳余晖下广场中央的大卫雕塑

夕阳下的佛罗伦萨色彩浓厚,引用我们形容西湖的诗句,“浓妆淡抹总相宜”,再恰当不过了。雨中的佛罗伦萨,有着徐志摩先生笔下的冷艳与妩媚;放晴后的佛罗伦萨,又如清丽俊俏的少女,温婉动人;而夕阳下的佛罗伦萨,则如中世纪的贵妇一般,雍容华贵。在广场上看着夕阳,欣赏着美景,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华灯初上。

夜幕下的佛罗伦萨,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这颗阿诺河上的明珠,将持久的散发着文化与艺术的光芒,用它的美感染着所有前来游览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